师范专业大学生职业自我效能感状况调查分析
本文选题:师范专业 切入点:大学生 出处:《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7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该研究采用李亚真2005年自编的《大学生生涯自我效能量表》,以江苏省内300名师范专业大学生作为被试,测量师范生的职业自我效能感状况。调查结果发现,江苏省师范生的职业自我效能感的总体水平不是很高;不同性别的师范生在职业自我效能各因子上不存在统计学显著性差异;不同年级、专业的部分因子存在统计学显著性差异。文章分析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并提出了若干建议。
[Abstract]:In this study, the career self-efficacy scale of college students, which was compiled by Li Yazhen in 2005, was used to measure the status of professional self-efficacy of normal college students in Jiangsu Province. The overall level of professional self-efficacy of normal college students in Jiangsu Province is not very high;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all factors of vocational self-efficacy among normal students of different genders; different grades, There a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some professional factor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auses of this phenomenon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作者单位】: 苏州大学教育学院
【分类号】:B84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李浩然,,肖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及其培养[J];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01期
2 姜飞月;郭本禹;;职业自我效能理论及其对高校职业指导的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2004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福建,王福清;冰上教学中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J];冰雪运动;2001年03期
2 王永乐;张婧;;浅析商务英语翻译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J];大家;2012年05期
3 粟莉;;自我效能感的功能机制及其对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启示[J];党史文苑;2009年08期
4 张胜华;;自我效能感的功能机制及其对学习策略教学的启示[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5 丁国勇;杜娟;;优化高校学习困难学生管理的几种策略[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6 刘慧;论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培养[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7 翟梅伶;;成人学习者自我效能感的调查研究[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8 肖雪;;彝族女学生低学业成就的归因分析:性别维度的审视——以四川凉山昭觉大坝乡中心校为个案[J];大家;2012年07期
9 徐妍;;运用自我效能理论提高高职统计教学效果[J];继续教育研究;2008年12期
10 李玉升;姜双明;吕鹏飞;;有意义学习理论对中学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J];现代教育科学;2007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单志艳;中学生自主学习及教师相应教学行为的评价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范晶晶;硕士研究生职业决策困难与职业自我效能感关系[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刘屹;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生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与学习方式的关系探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郑永莉;高一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对学习成绩影响的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4 肖燕燕;地方高师院校毕业生成就动机、社会支持对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影响的研究[D];赣南师范学院;2010年
5 王梦梦;心理委员的自我效能感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6 李岩艺;大学生就业歧视自我感知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张巍;克拉申监控理论指导下高中艺术生自主学习的实验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李文向;高中生家庭环境、自我和谐、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9 马晓冬;中学生道德行为效能感的发展及其与道德行为的相关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10 周岚;以课题为中心的研究性学习实践与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邓永超;;农业高校大学生职业自我效能感性别差异研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2 郭晗薇;;大学生性别及性别角色与职业自我效能感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年07期
3 刘久胜;;苏联大学生科学学会活动[J];国外外语教学;1984年02期
4 张丽;;师范生就业工作困境与对策[J];青年文学家;2011年12期
5 段园晖;;绍荣其人(小说)[J];写作;1996年12期
6 ;吉林省第二届大学生戏剧节成功举行[J];戏剧之家;2005年06期
7 宗先波;;大学生人际关系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及其辅导[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8 陆建兰;曾能毅;;浅议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年18期
9 陈斌;;“天之骄子”为何不想念书——大学生的心理障碍[J];家庭医学;2008年04期
10 陈丽;隋岩;林喻;;大学生学习适应性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J];井冈山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韦毅嘉;;大学生职业自我效能感研究现状与发展[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杨彦春;;高校图书馆人文素质教育新探[A];广西图书馆学会2009年年会暨第27次科学讨论会论文集[C];2009年
3 刘希庆;;大学生网络心理咨询留言分析[A];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论文集[C];2009年
4 王玉;;试析心理量表在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中的应用状况[A];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论文集[C];2009年
5 徐辉;;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置为必修课的思考[A];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论文集[C];2009年
6 陈其华;;性健康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A];中华中医药学会艾滋病分会第七次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董海婧;褚宇帆;;体育锻炼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迟立忠;周湘文;;大中学生身体自尊的发展特点及其与整体自尊的关系[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杨凯;张烨君;;当代大学生诚信人格特质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罗佳;姚本先;;当代大学生形象的心理学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子瑞邋李方 实习生 尤博;“川小伙”叫好不叫座[N];市场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张肖斌邋本报通讯员 周战胜;在实践中锻炼成长[N];台州日报;2008年
3 楚天欧亚职业学院 熊端练 徐普查 沈丹;把握大学生心理特点 提高管理和教育质量[N];黄冈日报;2005年
4 闻白;大学生卖鸡蛋的启示[N];人民日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李青山 实习生 顾艳伟;南宁大学生有车族浮出水面[N];中国消费者报;2005年
6 王海燕 通讯员 王秋凤;首批123名大学生赴京郊支教[N];北京日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裴睿 张全能;进京当保姆 最大收获是学会忍耐[N];成都日报;2006年
8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扎实推进“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N];中国教育报;2006年
9 本报记者 蒋夫尔;广阔农村任大学生充分施展才华[N];中国教育报;2007年
10 宋波;召开大学生见面座谈会[N];中国矿业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金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合力论[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2 段立新;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3 刘莉;当代中国大学生道德学习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4 朱燕;美国大学生学术不端的防治研究[D];北京大学;2008年
5 李忠军;国家意识形态安全与大学生政治价值观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6 王贤卿;网络传播环境下的道德建设[D];复旦大学;2005年
7 魏饴;大学素质教育与教育回归人本[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8 许瑞芳;社会变革中的中国高校德育转型研究(1978-2005)[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华桦;上海大学生基督徒的身份认同及成因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梅松丽;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心理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曾成义;大学生焦虑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2 胡凛;大学生自杀倾向的心理预防和干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3 王卫一;大学生职业自我概念与父母养育方式的相关研究[D];苏州大学;2004年
4 糜志雄;大学生学业生涯设计因素结构探究[D];苏州大学;2004年
5 赵静;信息商及其测度——以300名大学生测试为例[D];四川大学;2004年
6 余锡祥;江西省大学生压力反应特征的实证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7 门苗;论大学生政治文明教育[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8 高迎浩;大学生愤怒情绪及其与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D];河南大学;2005年
9 阳柳青;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与社会比较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10 孙竟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索[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5652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15652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