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小教育差距——构建和谐社会的要策
本文选题:教育差距 切入点:经济发展水平 出处:《中国统计》2007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正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教育对于个人的前途与国家或地区的发展产生的作用越来越大。长期以来,由于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我国的教育资源在城乡、地区以及地区内部不同学校之间分布很不均衡;而由于收入的阶层差距又造成对教育需求支付能力的差距。两个因素交互作用,使我国现阶段的教育差距问题相当严重。当然,由于个体在能力、偏好、机遇等众多因素的影响下,要达到接受均等或基本均等的教育是不可能的,个体最终受教育的数量(如受教育年限)与质量(如个人能力与素质的变化)存在差距是必然的。但是,过大的教育差距是社会不公平的核心与根源,是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的障碍。因此,缩小日益扩大的教育差距,是整个社会与经济和谐、稳定
[Abstract]:With the arrival of the era of knowledge economy, education is playing a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role in the future of individual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untry or region. For a long time, due to the restriction of the lev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educational resources of our country are in urban and rural areas. The distribution of different schools in the region and within the region is very uneven; however, because of the income class gap, which results in the gap in the ability to pay for the educational demand. The interaction of the two factors makes the education gap in our country very serious at the present stage. Of course, Under the influence of many factors, such as ability, preference, opportunity and so on, it is impossible for an individual to receive equal or basic equal education. It is inevitable that there is a gap between the quantity (such as the length of education) and the quality (such as the change of individual ability and quality) of an individual. However, an excessive educational gap is the core and source of social inequality. It is an obstacle to social progress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refore, narrowing the widening educational gap is the harmony and stability of the whole society and economy
【作者单位】:
【分类号】:G52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贡雪梅,刘永昌,唐征兵;从华为招聘反思素质教育差距及学生应聘对策[J];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S1期
2 秦麟征;教育差距和数字鸿沟[J];民主与科学;2001年06期
3 张玉林;分级办学制度下的教育资源分配与城乡教育差距——关于教育机会均等问题的政治经济学探讨[J];中国农村观察;2003年01期
4 陶莽;姚明带来的“教育差距”[J];教书育人;2004年07期
5 解垩;中国地区教育差距的定量分析[J];市场与人口分析;2004年06期
6 袁振国;教育均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J];教育发展研究;2005年04期
7 袁振国;缩小差距——中国教育政策的重大命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8 鲍传友;中国城乡义务教育差距的政策审视[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9 张志勇;教育的区域差距与政策选择[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10 ;城乡差距最显著的是教育差距[J];职业教育研究;200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来;孙玉梅;;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地区远程继续教育发展现状及对策[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张耀宗;;浅议和谐社会与教育公平[A];“职业教育与构建和谐社会,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研讨会暨第十三次职业教育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孙百才;;教育在人口中的分配:中国的经验研究[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4 陈宜安;杨孔炽;;走向社会公平与和谐的现实之路──兼析福建省终身教育立法的内容特点与意义[A];2005年成人教育协会年会暨和谐社会与成人教育论坛论文集[C];2005年
5 李祖超;;实现教育公平为构建和谐湖北服务研究报告[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6 宁本涛;;加强教育资源综合统筹 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瑞安实施“教育助学凭证”制度的实践与反思[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7 严全治;苗文燕;;区域高等教育与经济非均衡发展实证研究[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8 朱华;;信息技术环境下教育资源再分配探析[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9 苟人民;;高考公平的实证考察及认识[A];和谐高考 阳光招生——《高校招生》杂志理论研究专辑[C];2006年
10 伍丹;熊才平;;利用Moodle学习平台均衡城乡教师资源发展的实验研究[A];教育技术的创新、发展与服务——第五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论文集(上册)[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胡鞍钢;中国怎样追赶美国?[N];中国财经报;2000年
2 泰德;21世纪:中国如何赶超美国[N];中国财经报;2000年
3 本报记者 袁潮;终身教育 终身学习[N];工人日报;2000年
4 记者 肖飞 通讯员 吴伯增;加大教育改革力度 实现教育制度创新[N];人民政协报;2000年
5 本报评论员;加大学校对口支援力度 促进西部教育事业发展[N];光明日报;2001年
6 本报评论员;继续加大学校对口支援力度[N];人民日报;2001年
7 记者 蒋夫尔;新疆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N];中国教育报;2003年
8 山东省高密一中 孙世杰;农村教育发展对策[N];中国教育报;2003年
9 本报记者 王琰 叶扁舟;谁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N];中国教师报;2003年
10 本报记者 张薇;为农村小学输血[N];辽宁日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田芬;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研究[D];苏州大学;2004年
2 韩雪峰;教育对中国居民收入差距影响的研究[D];辽宁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正;重庆南川市中学教育科研现状调查与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2 吕仲澄;中国西部地区工业化发展的探讨[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3 李国庆;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课程价值取向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4 (此夕)晓虹;区域高等教育空间布局与教育均衡发展[D];云南师范大学;2005年
5 李志强;基础教育均衡发展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胡海青;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和谐发展的机制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7 黄晓洪;城乡基础教育差距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8 陈一远;论受教育权的保障[D];山东大学;2006年
9 刘斯如;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探讨[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10 邱乌兰吉亚;呼和浩特市中学教师流动述论[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5891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15891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