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化:从比较教育到比较教育学——比较教育学科学化探讨
本文选题:教育学科体系 切入点:比较教育学 出处:《教育研究》2007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作为一门公认的以学科名义长期建设和发展的学科,比较教育学科理应成为并称为“比较教育学”,弃“学”直呼“比较教育”,是淡化和规避比较教育学学科性的非学科化的表现。非学科化倾向背离了中国比较教育学的现实生态环境和发展阶段的客观要求,极大地削弱了比较教育学的科学性,已经和正在给比较教育学的健康发展和学科建设造成明显的消极影响。比较教育学的健康发展需要真正的学科化和超学科化建设,即依据教育学科体系的视阈分层、对象分化和条件分用的规律和原则,以教育社会生态学为学科底版,以教育形态类型学为学科骨架和形象,以多态性教育为研究对象,为自己明确地进行学科定名。
[Abstract]:As a recognized discipline of long-term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in the name of discipline, The subject of comparative education should be called "comparative pedagogy" and abandoned "study" and called "comparative education", which is the manifestation of desalination and circumvention of the subject nature of comparative education. The tendency of non-disciplinary education deviates from that of Chinese comparative education. The realistic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learning and the objective requirements of the development stage, It has greatly weakened the scientific nature of comparative education, and has caused and is exerting an obvious negative impact on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and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of comparative education.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comparative education requires the construction of real discipline and superdiscipline. That is, according to the rules and principles of the educational discipline system, such as the classification of the visual threshold, the differentiation of the object and the separation of the conditions, taking the educational social ecology as the base of the subject, taking the educational form typology as the skeleton and image of the subject, and taking the polymorphic education as the research object. Name one's subject clearly.
【作者单位】:
【分类号】:G40-059.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邓敏铭;;浅析比较教育学学科建设[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2 诺亚;董小燕;顾建民;;给比较教育下定义[J];国外社会科学文摘;1989年05期
3 李守福;比较教育要为改革开放服务[J];比较教育研究;1993年01期
4 桂勤;香港比较教育学会十年回顾[J];比较教育研究;1999年06期
5 ;2002年欧洲比较教育学会第二十届年会[J];比较教育研究;2002年04期
6 傅松涛;;学科化:从比较教育到比较教育学——比较教育学科学化探讨[J];教育研究;2007年04期
7 黄志成;;欧洲的比较教育学会与人物[J];全球教育展望;1982年02期
8 原冲丰;李永连;刘树范;;比较教育学[J];语文教学通讯;1986年11期
9 杭国英;比较教育学[J];中国远程教育;1990年11期
10 丁邦平;国外比较教育研究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199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何玮;;开展和深化学科化信息服务之我见[A];中国图书馆学会专业图书馆分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朱蓉;;医院图书馆学科化服务思考[A];2011年全国医院情报图书管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3 刘慧莉;;构建适应现代工程教育的新工程制图教材体系[A];面向21世纪的图学教育——第十二届全国图学教育研讨会暨第三届制图CAI课件演示交流会论文集[C];2000年
4 严奇岩;;王国维与中国的比较教育研究[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5 刘志民;;前言[A];首届农林院校教育管理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9年
6 高中建;闫立超;;回顾 反思 展望——中国青年研究学科化进程30年[A];改革开放三十年与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发展研究报告——第四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8)[C];2008年
7 胡耿;;比较教育研究在中山大学的早期历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5)——中国学校史志[C];2009年
8 马早明;;民国时期:中国比较教育学科的初兴[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1)——中外教育史比较研究(含比较教育等)[C];2009年
9 邱坚;陈怡;朱韶华;冯琦;;学科化知识服务运行机制在医院图书馆建立的可能性和可行性[A];2011年全国医院情报图书管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10 赵勇戈;;体育信息学科化服务模式的研究[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厉育纲 赵忠心;构建家庭教育学科体系[N];中国妇女报;2001年
2 何频;对高校思想道德修养课学科化偏向的思考[N];光明日报;2005年
3 中国妇女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市社会学学会会长 邓伟志;中国妇女研究学科化的百年历程[N];解放日报;2010年
4 屈爱红;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及其实施[N];吉林日报;2010年
5 上哲文;经济哲学向学科化迈进[N];社会科学报;2003年
6 唐磊;中国学之学[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苏军;学前教育不应“学科化”[N];文汇报;2006年
8 记者 刘丹;上海民办学校招生违规 核减次年30%招生数[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9 本报记者 宋晓梦;顾明远的教育情结[N];光明日报;2006年
10 翟帆;顾明远从教60年教育思想研讨会举行[N];中国教育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梁燕玲;比较教育实证分析范式的变迁及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2 吴世家;中美公共关系高等教育比较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3 杨素萍;比较教育的范式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4 袁利平;本体存在与视域融合[D];西南大学;2009年
5 孙亚玲;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匡瑛;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与变革之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赵为学;论新闻传播学话语分析理论的建构[D];上海大学;2008年
8 李姗姗;他者教育理论本土化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常媛媛;施瑞尔系统功能主义比较教育学理论分析框架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2 孙扬;WEB2.0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平台的构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喜娟;从文化因素研究到“文化研究”:比较教育研究范式的转变[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4 杨恒;中美家庭教育的跨文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5 卫沈丽;试论比较教育学研究中的批判民族志方法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刘丽伟;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模式实践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7 王金凤;跨语境实践[D];曲阜师范大学;2004年
8 陈燕华;中美护理本科专业课程理论及实践部分设置的比较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9 鞠平凡;中学在中国近代高等教育中地位的演变及其思想根源[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10 宗波;文化研究二十年[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6年
,本文编号:15974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15974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