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课堂教学论文 >

医科大学生抑郁情绪与自动思维、人格特征关系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11 13:36

  本文选题:抑郁 切入点:自动思维 出处:《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7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目的探讨自动思维、人格特征与医科大学生抑郁情绪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自动思维问卷、艾森克人格问卷对1440名医科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①27.5%医科大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抑郁情绪。②抑郁组自动思维、N、P维度得分均显著高于非抑郁组,E、L维度得分显著低于非抑郁组(P0.01);不同性格特征个体的抑郁、自动思维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0.01)。③抑郁与自动思维、N、P呈显著正相关,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自动思维、N维度对抑郁的预测力为20.4%。结论负性自动思维、神经质的人格特征在应激事件和抑郁之间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内向情绪不稳定型人格特征是导致大学生抑郁情绪的易感人格。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utomatic thinking, personality traits and depression in medical college students. 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 measured 1 440 medical college students. Results 127.5% medical college students had different degree of depression. 2. 2 the scores of automatic thinking in depress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non-depression group. In the non-depression group, the depression was found in individuals with different personality traits,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automatic thinking.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depression and automatic thinking.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predictive power of the N dimension of automatic thinking to depression was 20.40.Conclusion negative automatic thinking can predict depression. Neurotic personality feature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mediating between stress events and depression. Introverted emotional instability is a predisposing personality leading to depression in college students.
【作者单位】: 第三军医大学护理系心理学教研室 空军后勤部卫生处 空军后勤部卫生处 第三军医大学护理系心理学教研室 第三军医大学护理系心理学教研室
【分类号】:B84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张月娟,阎克乐,王进礼;生活事件、负性自动思维及应对方式影响大学生抑郁的路径分析[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年01期

2 郭文斌,姚树桥,黄敏儿,吴大兴;自动思维及归因方式对抑郁症作用的多因素分析[J];心理科学;2005年02期

3 杜召云,仲伟法,祖久胜;济宁医学院学生精神抑郁症现状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2000年05期

4 翟德春,潘秀丹,李慧英,牟均,周旭松;医科大学生抑郁情绪的心理社会因素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05年04期

5 刘宇宁,金月兰;大学生抑郁情绪及相关因素的初探[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1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国明;中国被试在EPQ测谎量表中的表现研究[J];台州学院学报;1998年04期

2 王登峰,崔红;中西方人格结构的理论和实证比较[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3 吴超荣,甘怡群;核心自我评价:一个验证性因素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4期

4 薛祚,俞九生,吴晓军,胡代秀,,陈宁光,王若平;心理社会因素、行为形式与高血压的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年03期

5 韩凤芝,孟庆富,李咸英;大学生人格特征与体育运动参与程度的关系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6 张福生;大学生人格特征与体质健康状况的相关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年10期

7 张理义,高柏良;用修订的艾森克个性问卷对常州地区成人个性调查报告[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1987年05期

8 张理义,严康,高柏良,黄箭星,李斌,郑耀群;常州地区青少年个性常模测查结果报告[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1990年02期

9 周继光,王维克,唐慧明;军队离退休高血压人员的心理相关因素调查[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2年06期

10 高宏杰;苗丹民;刘旭峰;薛燕华;刘练红;;15FQ~+量表中文版信度与效度分析[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王凤姿;;1例婚前情绪困扰咨询案例报告[A];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研究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石岩;;优秀女子射箭运动员10年训练中人格变化与训练策略[A];山西省行为科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选集(1999-2003年度)[C];2003年

3 章荣华;陈卫平;祝一虹;楼晓明;刘立群;丁钢强;;浙江省高中生网络成瘾的心理社会因素研究[A];2007中国学生营养与健康高峰论坛资料汇编[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陈少华;不同认知任务中人格特质对信息加工的影响[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2 车丽萍;当代大学生自信特点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3 崔冬雪;游泳锻炼对实验性抑郁症大鼠神经内分泌及行为学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皮永华;组织公正与组织公民行为、组织报复行为之间关系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5 王伟岸;中枢神经系统对肠易激综合征内脏敏感性的调节[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0年

6 王扬;空军飞行学员心理健康状况评价的前瞻性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1998年

7 卫平民;女性性罪错人群STDs相关的KAP及健康心理学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8 魏义梅;大学生抑郁的心理社会机制及认知应对干预[D];吉林大学;2007年

9 郭文斌;治疗不敏感性抑郁症的临床特征、认知功能与弥散张量成像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志刚;卡氏十六种人格因素中国军人常模的修订[D];大连医科大学;2006年

2 周巧;音乐审美欣赏对大学生抑郁症状影响的实验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3 李凤兰;人际交往团体辅导对改变大学生抑郁状况的作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4 李清;沿海地区中学生主观幸福感与神经质、外向性人格特征的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5 魏峰;大学生人格五因素及其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6 廖美玲;新手—熟手—专家型教师成就目标定向与人格特征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7 何少薇;罪犯自我特征的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8 袁素瑛;中专生推理能力、人格特征与父母养育方式的相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9 党彩萍;高考前状态焦虑与特质焦虑、人格和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3年

10 李春光;军队医科大学不同培养类型本科学员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杜召云,仲伟法,祖久胜;济宁医学院学生精神抑郁症现状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2000年05期

2 王玲,陈怡华;师范院校学生抑郁与社会支持度的关系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2年02期

3 郭文斌,姚树桥;认知偏差与抑郁症[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3年01期

4 梁宝勇,郭倩玉,郭良才,杜桂芝,刘畅;关于应付的一些思考与实证研究Ⅱ-应付方式的评定、分类与估价[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9年04期

5 姚树桥,吴大兴,梁宝勇,郭文斌;抑郁症患者自动思维与识别情绪词诱发ERPs的相关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3年03期

6 解亚宁,张育昆,赵靖平;少数民族大学生人格因素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分析[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6年02期

7 刘贤臣,马登岱,刘连启,赵贵芳,李传琦,孙良民,杨杰;生活事件、应对方式与青少年抑郁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7年03期



本文编号:15984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15984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875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