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子女的社会支持分析
本文选题:社会心理学 切入点:断面研究 出处:《中国特殊教育》2007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目的:初步探讨农民工子女的社会支持特点。方法:采用肖水源编制的社会支持量表对361名农民工子女进行了调查。结果:社会支持在诸多维度上有显著差异;社会支持源和支持利用度欠佳。结论:农民工子女社会支持有着自身的特点。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ocial support for children of migrant workers. Methods: 361 children of migrant workers were investigated by social support scale compiled by Xiao Shui. Results: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social support in many dimensions. Conclusion: the social support for the children of migrant workers has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作者单位】: 苏州大学教育学院 苏州大学教育学院 济北中学心理咨询室
【分类号】:G525.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席居哲,桑标,邓赐平;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家庭生态系统特点研究[J];心理科学;2004年01期
2 陈美芬;;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人格特征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6年01期
3 马惠霞,覃晓燕,韩向明;中专生社会支持特点分析[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1年04期
4 刘广珠;577名大学生获得社会支持情况的调查[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8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广珠,陈文莉;导致心理疾病的生活事件因素研究[J];汉中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2 梁津安;由一项心理调查看大学生焦虑缓解途径[J];安康师专学报;2004年02期
3 武晓萍;在京外来人口子女教育问题[J];北京社会科学;2001年03期
4 张人民;由“棚户学校”引发的思考[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5 张奇;王锦;;大学生自尊与社会支持的关系[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7年02期
6 冯怡,薛筷明,王秀华;中考生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调查研究[J];护理学杂志;2001年07期
7 冯丽云,吴作勇,李克均,王志铭,王宇中,李炽民,王爱英;对青年学生生活事件的调查研究[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00年01期
8 肖建伟,石国兴;高中生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及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年02期
9 廖军和;近年来我国学者对大学生社会支持网研究综述[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10 陈文莉;大学生心理健康与生活事件关系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199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刘世宏;顾海根;任娟英;;影响预防医学工作者心身问题的工作压力及社会支持[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陈巍;;小学青年教师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金碧华;支持的“过程”:社区矫正假释犯的社会支持网络研究[D];上海大学;2007年
2 严征;农民工子女健康和行为的比较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3 席居哲;基于社会认知的儿童心理弹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杨彦平;中学生社会适应量表的编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王海英;犯罪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家庭生态系统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6 邱学青;边缘儿童游戏治疗的生态学取向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妮娅;大学生网络成瘾与同伴支持、总体自我价值感的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2 鲁化堂;城市流动儿童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3 方芳;财经类大专生成就动机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4 莫丽玲;自杀未遂/蓄意自伤人群的精神疾病患病情况及其冲动性、攻击性相关性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5 方桂霞;有偿献血HIV感染者/AIDS患者心理干预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07年
6 曾洁;大学生心理危机处理方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7 朱林仙;大学生心理压力、社会支持及其与学习倦怠的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8 张彩霞;南通地区高职学生择业效能感、成就动机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扬州大学;2006年
9 宋欣欣;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与父母教养方式及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D];汕头大学;2007年
10 黄海;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保障制度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董军,李洪玉,杜晖,张维;自编《中小学生非智力因素教师评价量表》的信、效度研究[J];心理学探新;2002年02期
2 高峰,汪玲;上海市中小学学生心理健康与家长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年01期
3 罗敏,高源;建筑工地外来务工人员心理卫生状况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04年01期
4 席居哲,桑标,邓赐平;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家庭生态系统特点研究[J];心理科学;2004年01期
5 王东宇,王丽芬;影响中学留守孩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研究[J];心理科学;2005年02期
6 黄爱玲;“留守孩”心理健康水平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年05期
7 钱铭怡,,夏国华;青少年人格与父母养育方式的相关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6年02期
8 肖水源;《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的理论基础与研究应用[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1994年02期
9 张雯,齐光辉,郑日昌;师范大学生社会支持及相关因素的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1年02期
10 刘广珠;577名大学生获得社会支持情况的调查[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8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魏章玲;欧美社会学的历史和现状[J];国外社会科学;1980年05期
2 H.伦克,海峰 ,早晨;社会学的科学理论和方法论的若干问题[J];国外社会科学;1981年12期
3 A.B.索洛维也夫;黄德兴;;社会心理学的历史发展[J];国外社会科学文摘;1981年02期
4 常文;苏刊介绍著名心理学家E.库兹明[J];国外社会科学;1982年05期
5 李沂;近年来的苏联社会心理学[J];国外社会科学;1982年06期
6 储兆瑞;美国社会问题种种[J];社会;1982年04期
7 刘恩久;德国心理学现状[J];心理科学;1982年04期
8 谢尔登·斯特赖克;顾晓鸣;;社会心理学:趋向、评价和预测[J];国外社会科学文摘;1982年02期
9 卡尔·莱特纳 ,善阳 ,肖原;西方马克思学说与当代社会心理学的关系[J];社会;1983年05期
10 ;书讯[J];国外社会科学;1983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沈德灿;;我国社会心理学的新生与发展[A];探索新路构筑辉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五十周年论文集[C];1998年
2 沈德灿;;社会心理学教学中的一个尝试[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3 杨鑫辉;赵凯;;社会心理学视野下的古代“群己论”[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4 倪晓峰;何文英;;带黑社会性质的卖淫活动特点及其对策的社会心理学思考[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5 王义纲;;编辑工作与社会心理学试论[A];“新学科与编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89年
6 魏勇;;编辑角色试论[A];编辑工作论丛[C];1997年
7 罗冬阳;赵毅;;朱元璋推行重典治吏政策的原因与条件[A];第六届明史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5年
8 陈天宇;;中学生非正式群体的认识及对策[A];福建师大福清分校1990年会议论文汇编[C];1990年
9 胡喜钟;单金平;;多目标决策技术的新理论体系构想[A];1994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10 朱启臻;;社会心理学在生态建设中的应用[A];中国生态经济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生态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通讯员 王绍波 刘国顺 本报记者 肖玉华;走进三军将士心理世界的女教授[N];光明日报;2000年
2 刘耳;休闲与女性主义[N];科学时报;2000年
3 宋会强;社会心理学效应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应用[N];中国化工报;2001年
4 邹容;重视与读者的互动和交融[N];中国消费者报;2001年
5 ;学科发展与学科制度建设[N];光明日报;2002年
6 王姗萍;一部义和团运动区域研究的力作[N];河北日报;2002年
7 沙莲香;人文奥运与心态环境建设[N];人民日报;2002年
8 李运扬(主任医师);餐桌上的言语忌讳[N];上海中医药报;2002年
9 刘沁秋;这是一个群氓的时代?[N];中国教育报;2003年
10 杲文川;社会学所的8个公用空间[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岩;个人与社区:解读威廉·福克纳的小说《喧哗与骚动》中个人悲剧的原因[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6年
2 朱喜娣;当代犯罪青少年的不良社会心理成因及预防探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6034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16034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