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素质与身体教育学
本文选题:学校教育 切入点:价值 出处:《教育发展研究》2007年17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社会的转型性变革需要学校教育在整体上做出回应,尤其需要以新的价值观迎接"新人"的诞生。根据社会的期望和人性的需要,"新人"至少需要具备三种素质:因"个性自由"而有"公民责任感";因"身体强健"而有"行动能力""、冒险精神";因"智慧"而有"创造冲动""、科学精神"。三者一起构成"身体教育学的意见"。
[Abstract]:The transformational changes in society require a holistic response from school education. In particular, there is a need to greet the birth of a new person with new values. According to the expectations of society and the needs of human nature, a new person needs at least three qualities: a sense of civic responsibility due to "freedom of personality"; a "sense of civic responsibility" due to "strong health" There are "action ability", "adventurous spirit", "creative impulse" and "scientific spirit" because of "wisdom". Together, the three constitute "opinions of physical education".
【作者单位】: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系
【分类号】:G4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育辛;要探索培养人才的奥秘[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3期
2 赖志奎;安源工人教育的特点和历史意义[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1980年01期
3 苏兰英;青少儿机能测试中的一些问题和改进意见[J];安徽体育科技;1980年01期
4 王有盛;;向前看,风光无限美[J];人民教育;1980年01期
5 傅文;;少先队——学校教育的有力助手[J];人民教育;1980年06期
6 李致钦;;试论美育在学校教育中的意义[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4期
7 胡国运;;以教学为主是学校教育一条基本规律[J];湖南教育;1980年02期
8 梁忠义;;专修学校的设置与演变[J];外国教育研究;1980年01期
9 梁忠义;;关于日本的终身教育问题[J];外国教育研究;1980年01期
10 刘翠荣;;私立学校在日本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J];外国教育研究;198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捷夫;;清代山西的学校教育和科举考试[A];三晋文化研究论丛(第一辑)[C];1994年
2 ;电影为学校教育服务任重道远[A];全国中小学生影视教育工作座谈会交流材料汇编[C];1999年
3 李荣斌;;论心理辅导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A];迈向21世纪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学术会议优秀论文集[C];1999年
4 战继发;;朱元璋与北方学校教育[A];第五届中国明史国际学术讨论会暨中国明史学会第三届年会论文集[C];1993年
5 胡辛人;;浅论华中敌后的干部学校教育[A];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四十周年暨1985年会论文集[C];1985年
6 胡辛人;;浅论华中敌后的干部学校教育[A];上海市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历史研究会第二届年会纪念特刊[C];1985年
7 胡辛人;;关于写作《浅论华中敌后的干部学校教育》一文的几点体会[A];上海市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历史研究会第二届年会纪念特刊[C];1985年
8 李瑛;;利用学校教育影响,塑造大学生健康人格[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全国第七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暨专业委员会成立十周年纪念大会论文集[C];2001年
9 王秉翰;;教育解放人——兼议马克思“解放”的一个命题[A];人学与现代化——全国第三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10 蔡虹;郭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合力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俊凤 记者 朱谦;“教学开放日”家长进课堂[N];中国妇女报;2000年
2 夏元莉;构筑开放式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0年
3 姜兴元;寒亭一中构筑立体德育网[N];中国教育报;2000年
4 本报记者 赵正元;京城家庭教育大变阵[N];中国教育报;2000年
5 记者 刘玉;辽宁首届高职毕业生“走俏”[N];中国教育报;2000年
6 严明贵;新世纪科学该做什么[N];中国教育报;2000年
7 张学广 西安邮电学院社科部副教授、哲学博士;广告文化与教育责任[N];中国教育报;2000年
8 本报特约评论员;建立学校普及普通话的保障机制[N];中国教育报;2000年
9 关颖 高德胜 李海霞 赵忠心;是馅饼,,还是陷阱?[N];中国教育报;2000年
10 刘建霞(作者单位:北京联合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校外教育管理的问题与对策[N];中国教育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家成;关怀生命[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2 吴晓蓉;仪式中的教育[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3 钟以俊;美学视野中的学校教育及其变革[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4 刘清华;高考与学校教育的关系研究[D];厦门大学;2003年
5 张俐蓉;信息技术与学校教育关系的反思与重构[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程红艳;儿童在学校中的自由[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姜月;遮蔽与解蔽[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张建;立美教育认识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9 胡玉萍;教育文化与学校教育[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10 张家军;学校教育的隐性力量[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旭;当代西方女性主义教育——理论与实践[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2 黎静文;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校—家庭合作教育模式”[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3 杨光海;大众文化的批判与重构:当代中国学校教育的重要使命[D];曲阜师范大学;2002年
4 侯爱民;关于同伴关系对儿童的影响及相关教育对策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5 袁筱平;中等师范学校教育结构调整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6 刘玉侠;学校考试与学校教育关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7 张翠凤;中美信息技术与学校教育之整合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衷发明;ISO9000学校教育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若干问题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3年
9 王呈祥;学校教育中奖励与惩罚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10 庄碧光;学校教育在公民意识培养中的意义、问题与对策[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6117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16117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