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区县高中生心理及行为问题调查分析
本文选题:区县高中生 切入点:行为 出处:《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目的:了解河南省区县高中生的行为生活方式及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SCL-90心理测试量表及自拟的调查问卷(包括个人基本情况,饮食情况、睡眠质量,网络影响,不良行为(吸烟,饮酒,吸毒),恋爱及性心理情况等),通过随机抽样的方法从河南省东西南北中部各随机选择2所区县高中,从每所高中随机整群抽取3个班,对2021名区县高中生进行了调查。结果:共收回有效问卷1868份,其中男性1027人,女性841人。行为调查结果显示有0.4%尝试过毒品;心理调查结果显示区县高中生的主要心理问题为强迫、抑郁、躯体化、偏执;恋爱及性心理调查结果显示男生错误评价性自慰的发生率低于女生,而性自慰发生率高于女生。结论:河南省区县高中学生心理及行为问题较为严重,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有效的干预。
[Abstract]: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behavior lifestyle and mental health status of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Henan province. Methods: SCL-90 psychological test scale and self-designed questionnaire (including personal basic condition, diet, sleep quality, network influence) were used. Bad behavior (smoking, drinking, drug abuse, love and sexual psychology, etc.) was randomly selected from 2 district and county high schools in Henan province by random sampling method, and 3 classes were randomly selected from each high school. A total of 1 868 valid questionnaires including 1 027 males and 841 females were collected from 2 021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the district and county. The results of behavioral survey showed that 0.4% people had tried drugs; The results of psychological investigation showed that the main psychological problems of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district and county were compulsion, depression, somatization and paranoid ideation, and the results of love and sex psychology survey showed that the incidence of misevaluation of sex masturbation in boys was lower than that in girls. The incidence of sexual masturbation is higher than that of female students. Conclusion: the psychological and behavioral problems of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Henan district and county are more serious and need the attention of the whole society and effective intervention.
【作者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系 河南大学医学院预防医学教研室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系
【分类号】:B84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王极盛,李焰,赫尔实;中学生SCL-90信度、效度检验与常模建立[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年01期
2 杨金辉,王学立,彭正龙,吕桦;淮南市1160名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J];中国学校卫生;2003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向祖强,邢红;广州市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现状的调查研究[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9期
2 戴俊平,赵振环,麦桂英,薛立庆;精神分裂症患者配偶的心理状况调查及其抑郁情绪的多因素分析[J];中国康复;2004年04期
3 崔红,王登峰,万梅,李雪冰,李原,张恒;军事飞行员症状自评量表评定及其元分析[J];中国临床康复;2004年27期
4 冯冬梅,甘露春,刘金英;277例恐怖症患者的个性特征及临床特点分析研究[J];现代医院;2004年09期
5 张宏华,郝小平;高校残疾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J];中国校医;2004年04期
6 张国政,张晓非;中西部农民心理贫困与塑造人格现代性[J];雁北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7 杨艳杰,彭涛,杨秀贤;农村社区更年期妇女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4年07期
8 岳丽萍;84例冠心病患者心理调查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4年06期
9 崔欣,王晓晶,刘洁,刘君;老年病房护士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临床护理杂志;2004年03期
10 韩岱,谢思思,董毅,穆菁菁,熊祖伦;中等护理专业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述情障碍[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晓民;熊鸿燕;杨胜元;;海训士兵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研究[A];重庆市预防医学会2005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2 郑慧;;艺术类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社会因素相关性研究[A];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研究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王菁佩;刘爱军;;疾病知识缺乏对糖尿病病人心理状态的影响[A];第二十一届航天医学年会暨第四届航天护理年会论文汇编(下册)[C];2005年
4 李茹;张桂平;;精神科护士心理健康水平及影响因素调查研究[A];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杂志社临床心身疾病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毛洪祥;;慢性失眠患者个性、认知及情绪因素[A];第三届全国睡眠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6 朱国锋;何存道;;中国海员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A];2002年中、日、韩航海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7 蔡教壁;李崇勇;郭锦滔;李祖健;黄松英;黄庆祥;;广东佛山276位外地劳工SCL—90及LES测查分析[A];第四届文化精神病研究报告选编[C];1993年
8 沈静静;黄敏;施永斌;张展星;张国川;张振毅;褚庆文;薛涛;陈耀鑫;史月有;;宝山区2000例监狱服刑人员调查[A];2006年度全国第九次精神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9 郑建;李师东;杨克菲;丁万涛;彭俊;;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A];2006年度全国第九次精神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10 彭保全;樊慧贤;周学华;;精神病患者之父母心理健康状况调查[A];2006年度全国第九次精神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周亮;道家认知疗法治疗焦虑性神经症的理论与临床研究[D];中南大学;2003年
2 贾利军;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3 胡明;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简易筛查量表的编制及其筛查参考值、影响因素的分析[D];中南大学;2007年
4 张本;四川地区立体定向手术治疗阿片类药物依赖的随访综合评价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5 石建;“心身医学”理论中医药学溯源及其对SLE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方梅;学校反毒品教育[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李改;大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与其心理健康的关系的研究[D];河北大学;2000年
3 谭静;高中生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4 颜芳;冠心病心血瘀阻证与个性特征、心理状态的相关性及其机理的初步探讨[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1年
5 朱守民;公安刑侦人员脂质过氧化和血脂血糖水平的调查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01年
6 王静;安徽省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D];安徽医科大学;2001年
7 陈亚娣;永久型起博器患者心身症状的调查及影响因素[D];浙江大学;2002年
8 粟文彬;新兵基础训练前后心理健康状况的变化及其与训练伤的关系[D];第四军医大学;2002年
9 毛富强;研究生神经症与个性特征、生活事件的关系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2年
10 辛向;民办校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心理干预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高成阁,亢万虎,王友平,张西生,谭新,方明,陈佩璋,田萍,何瑞嫦,李强;城市与农村中学生心理卫生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1997年04期
2 胡胜利;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心理学报;1994年02期
3 李寿欣,宋广文;关于高中生认知方式的测验研究[J];心理学报;1994年04期
4 叶明志!510630,吉峰!510630,陶炯!510630,王玲,王相兰!510630;高三学生心理变化及对高考成绩的影响[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1999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朝晖,李少仰;学习困难儿童言语与行为问题的早期发现[J];中国公共卫生;1998年02期
2 程红,刘筱娴,石淑华,杨小莉,吴云云,尹丰;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与4~5岁儿童行为问题相关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0年02期
3 曾晖;海南特区中小学生行为问题因子结构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1年02期
4 刘X,任甫,高显会;小学生家长、教师对行为问题认识与态度的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2002年03期
5 刘爱书,陈力;儿童P300与行为问题和智力不平衡的关系[J];心理科学;2004年05期
6 宁延珍,许成文,解昌国,薛秀荣,陈善亭;单、双亲家庭学龄儿童行为问题的对照研究[J];泰山医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7 王玉凤,沈渔惃,顾伯美,贾美香,张艾琳;北京市城区2432名学龄儿童行为问题调查报告:学校行为问题与家庭环境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88年03期
8 张大鹏;;判别儿童病态心理和行为问题的依据[J];父母必读;1991年11期
9 刘爱书,武丽杰,王丽敏,陈力;行为问题儿童精神运动功能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2年05期
10 赵慧玮;;心理健康教育应关注学生的发展性问题[J];思想理论教育;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非在校青少年心理健康与行为问题严重,尽快建立援助机构和网络交流平台——“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之六[A];2010中国科协调研动态汇编[C];2010年
2 ;进城就读的农村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严峻——“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之四[A];2010中国科协调研动态汇编[C];2010年
3 王占东;;她不再孤单[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生分会第八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朱勤;让孩子拥有健康的心理[N];辽宁日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李卫芹;别让孩子患上“精神感冒”[N];中国消费者报;2004年
3 记者 魏萍;3000万青少年受情绪和行为问题困扰[N];健康报;2008年
4 张穆君;电视误了宝宝的事[N];中国教师报;2009年
5 ;天津三分之一儿童有心理行为问题[N];浙江日报;2000年
6 于力;利用心理暗示解决难题[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7年
7 金昱善邋记者 苏桂秋;资深心理专家今天现场义诊[N];大连日报;2008年
8 健康时报记者 沙琼;别做“直升机”父母[N];健康时报;2010年
9 赵婷婷;青春的悸动[N];中国社会报;2007年
10 夏瑞平;父亲的心理状况对孩子影响大[N];中国医药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杨海燕;工读生与普通生父母依恋与行为问题的关系及其影响机制的对照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2 王丹;青少年情绪—行为问题、家庭功能、认知性情绪调节策略及其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孔庆胜;济宁市青春中前期青少年心理行为、个性特征发育的双生子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4 刘国艳;中国12~36月龄幼儿情绪社会性发展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5 张劲松;儿童的自我调控能力[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张倩;学校心理辅导的效果评价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7 傅一笑;基于双生子的儿童个性、心理健康研究和不通过五种感觉通道的交流现象初探[D];重庆医科大学;2009年
8 潘辰;儿童心理虐待量表修订及流行病学调查[D];中南大学;2010年
9 向秀英;中小学学生心理虐待及受虐学生心理健康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崔(王莹);学龄前儿童情绪与行为问题评估:绘人测验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2 张伟源;壮族留守儿童行为问题及个性特征的调查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09年
3 王艳霞;低出生体重儿童认知、气质和行为发育研究[D];青岛大学;2003年
4 蔡宝鸿;初始沙盘及其临床诊断意义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5 陈林英;中小学生行为问题与影响因素关系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6 徐为民;某农村地区留守儿童行为问题的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07年
7 童佳君;短程沙盘游戏疗法对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的矫治[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金敏;10-16岁儿童少年行为问题的双生子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9 周思洋;7-10岁学龄儿童行为与情绪困难及其与学业成就的相关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10 王e,
本文编号:16258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16258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