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教学论流派与我国教学论学科的发展
本文选题:教学论流派 切入点:教学理论体系 出处:《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7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国外教学论流派是在教学论学科发展过程中,由在教学理论体系上有所创新的教学理论家和众多实践者结成的并对教学论学科发展或教育教学实践产生广泛影响的教学论派别,它不同于教学论学派,也不等于教学流派。时代要求是教学论流派产生和形成的外部动因,而教学论学科内部基本学术要素的适度分散和适度集中则是教学论流派形成和发展的机制和条件。中国目前还没有教学论流派。透视我国教学论基本学术要素的结构分布,中层方法论的缺失、教学论话语的荒芜、学科的过度分化、专门问题的持续研究不足以及研究工作中的独立主义和实用主义等五个方面是导致我国教学论未能形成流派的主要因素,也是我国教学论学科发展必须解决的几个问题。
[Abstract]:In the course of the development of pedagogy, the foreign schools of pedagogy are formed by teaching theorists and many practitioners who are innovative in the system of teaching theory and have a wide influence on the development of pedagogical disciplines or the practice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It is different from the school of pedagogy and does not equal to the school of teaching. The requirement of the times is the external cause of the emergence and formation of the school of pedagogy. However, the moderate dispersion and concentration of the basic academic elements in the subject of teaching theory is the mechanism and condition for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school of teaching theory. At present, there is no school of teaching theory in China. The lack of middle level methodology, the desolation of teaching discourse, the excessive division of disciplines, The lack of continuous research on the special problems and the five aspects of independence and pragmatism in the research work are the main factors leading to the failure of the school of teaching theory in our country, and also some problems that must be solv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ubject of teaching theory in our country.
【作者单位】:
【分类号】:G40-0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雷鸣强;对教育理论研究功效低下的反思[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5年03期
2 陈晓端;全国教学论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学术年会综述[J];教育研究;1997年10期
3 张广君;教学论研究与发展的困境、盲点和误区[J];教育研究;1998年11期
4 叶嘉国,风笑天;我国社会学“学派”的现状与展望——以此谈谈我国社会学存在的几个问题[J];学术界;2000年01期
5 傅小悌;教学流派理论初探[J];中国教育学刊;1998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宁宁;;我是谁?——作为教学论学习者的困境与反思[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7年01期
2 姚志敏;;关于教学理论研究的思考[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年05期
3 廖爱锋;;浅谈教师体态语言与教育教学[J];成功(教育);2008年12期
4 王应密;;从学派发展看我国高等教育管理学学科建设[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年01期
5 杨跃;;关于教师教育学科构建的理性思考[J];教师教育研究;2007年01期
6 王鉴;安富海;;教学论学科建设30年[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0年01期
7 张忠华;毛泽东的教育方法论及现实启迪[J];菏泽师专学报;1996年03期
8 李爱民;从学科规训的视角看我国高等教育管理学科的建设与发展[J];现代教育科学;2005年03期
9 李定仁,李如密;教学流派初探[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年01期
10 蔡宝来;传统教学论的产生及发展历程[J];教育研究;2000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黄刚;整合与互动[D];中国传媒大学;2007年
2 路书红;教学理论建设的方法论比较[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雷云;教育知识的社会镜像[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郑杭生;关于21世纪中国社会学发展的几点展望[J];社会学研究;1997年02期
2 齐晓丹;社会科学研究中的浪费现象及其成因剖析[J];社会科学研究;1996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丽娜;;在探究中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J];现代企业教育;2011年12期
2 王湘辉;;农村中学英语教师反思性教学能力培养探讨[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年16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李杰凯;兰彤;;广义进化哲学视角下运动项目分群教学理论体系的构建[A];第3届中国体育博士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安方明;;赞科夫的“一般发展”理论在90年代的新发展[A];人学与现代化(三)——北京市人学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3 续润华;;叶圣陶与苏霍姆林斯基主体性教学思想异同比较[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1)——中外教育史比较研究(含比较教育等)[C];2009年
4 蔡方平;;教科室在教师考核与评价中作用探讨[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一)[C];2009年
5 曹济民;;北京协和医学院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改革[A];中国生理学会第九届全国生理学教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6 高瞻;张莹;;我国篮球教学理论的特征与体系建设研究[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7 陶健敏;;理论对比语言学与对外汉语教学理论建构[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8 高起;马丹丹;张佳欣;;普通高校体育人文素质选修课——人体健康科学[A];第二届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9 李向东;;职业教育教学研究现状及趋势[A];新规划·新视野·新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学术文库》(中)[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陈明;高等美术教育改革的探索[N];美术报;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徐庆联;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学生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卞秀静;高中物理小组合作学习常态化教学策略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3 魏文宣;新疆南疆三地州维吾尔族大学生物理实验课学习意志品质研究[D];喀什师范学院;2011年
4 徐洁;差异教学理论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5 陈静;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讨论有效性的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2年
6 李朝辉;有效合作学习的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7 黄攀;高职院校ESP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1年
8 胡建设;盘县坪地彝文指路经翻译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6510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16510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