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重视外来工子女的信息技术教育
本文选题:外来工 切入点:学生学习 出处:《教育评论》2007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Abstract]:......
【分类号】:G43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继武;;乐做学生的“徒弟”[J];班主任;2011年07期
2 符礼科;;教室也是学生生活的地方[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2011年Z4期
3 魏玉琴;;在研究个性差异基础上注重培养非智力因素[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5期
4 ;内江市:注重“四自”能力培养[J];中国西部;2011年10期
5 张玲;;在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问”趣[J];阅读与鉴赏(下旬);2011年08期
6 常晓森;;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师教学实践的基础[J];学周刊;2011年16期
7 曹运平;;浅析信息技术课如何利用好网络资源[J];教育教学论坛;2011年18期
8 王文亮;;教师应该提高自己那桶水的质量——浅谈教师的自我发展[J];学生之友(初中版);2011年07期
9 马骏;;学生学习力研究的现状与发展[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年08期
10 吴玮;吴正伟;;让学生带着自信成长[J];中学教育;200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秦启康;奚仲廉;;“开潜教育”的心理学研究[A];中国民办教育家优秀论文集[C];2006年
2 陶冶;柳长友;;构建创新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学力增长[A];国际创造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3 颜学雄;魏强;朱俊虎;王清贤;;互动式教学方法的思考与实践[A];中国电子教育学会高教分会2009年论文集[C];2009年
4 ;教育心理分组报告[A];第十三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5 秦玉友;;农村小规模学校教育资源使用效率衰减问题研究——以中南某县为例[A];2010年农村教育高端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6 何玉青;曹峰梅;;借鉴美国教学模式改进专业课程教学的探讨[A];2006—2010年教育部高等学校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及协作委员会2009年全体会议论文集[C];2009年
7 杨万士;;民办学校学生与教师的教育管理之管见[A];中国民办教育大典[C];2010年
8 李建明;;“家校e通”构建学校、教师、家长三位一体联合教育模式[A];信息让生活更美好——江苏省通信行业信息化案例选编[C];2010年
9 胡俐;;构建服务网络 打造生命学校——民办学校教育管理与服务雏议[A];中国民办教育家优秀论文集[C];2006年
10 王娜;刘景夏;胡冰新;张兆东;;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几点思考[A];中国电子教育学会高教分会2011年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黄世宏;解决外来工子女就学难题[N];福建日报;2004年
2 黄君薇 周龙强;外来工子女精神关怀谁来落实[N];中国社会报;2005年
3 记者 于浩洋 实习生 王妍;外来工子女辍学严重管理难[N];滨海时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林志文 通讯员 王碧华 吴丹琴;顺德外来工子女与本地孩子一样上学了[N];中国妇女报;2011年
5 记者 吴铎思;厦门外来工子女“好事成双”[N];工人日报;2011年
6 左玫南;让外来工子女上学“不差爱”[N];农民日报;2011年
7 驻常熟首席记者 商中尧;让外来工子弟享受均等教育[N];苏州日报;2011年
8 记者 卢雅 通讯员 吴其法 黄家勇;连江外来工子女全部就近免费入读公立校[N];福建日报;2011年
9 段冬梅;浅谈批评学生的艺术[N];伊犁日报(汉);2010年
10 吴越;学生热衷网络带给我们的启示[N];天津教育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柏宏权;适应性教学系统中个性化教学策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2 吴国平;新课程行动中的教师成长[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张月娟;中学生学习能力倾向测验的初步编制[D];中南大学;2002年
4 严玉萍;中美教师评价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周琰;大学生认识信念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6 熊建辉;教师专业标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张灵聪;初中生学习自我控制特点的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8 王海澜;打开学生自我建构之门[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9 唐智松;网络文化中学生主体性的迷失与重塑[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10 吴郑红;教学视频的语义标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倪嘉蔚;课堂教学公平状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蕾;建国初期学生共产主义道德品质之塑造[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赵晓丽;学生发问的生成性要素及其培育的教学策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4 吴成业;教师的学生评价话语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艺耀;人性视野下学生全面发展观构建及其教学运作策略研究[D];赣南师范学院;2011年
6 张伟;从“师本”到“生本”[D];河北大学;2009年
7 王俪嘉;教师课堂理答方式对学生学业情绪的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8 苗娜;课堂教学公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朝静;构建绿色课堂的途径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10 赵晓悦;素质教育背景下“因材施教”的价值与创新[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6511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16511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