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课堂教学论文 >

孔子的师生观探析

发布时间:2018-03-25 00:02

  本文选题:孔子 切入点:师生观 出处:《中国成人教育》2007年17期


【摘要】:本文探讨了我国古代伟大教育家孔子的师生观。孔子与其弟子既和谐民主,又感人至深的师生关系,为我们今天的教师在师生关系方面树立了典范。
[Abstract]: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 view of Confucius, a great educator in ancient China. Confucius and his disciples are harmonious and democratic,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is very deep, which sets a good example for our teachers in the field of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today.
【作者单位】: 河北科技师院
【分类号】:G456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何涛,肖礼全;孔子的“温故而知新”与Krashen的“i+1”——外语教学的哲学思考[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10期

2 陈晓斌;孔子教育方法的借鉴作用[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10期

3 曾云莺;孔墨教育思想比较及其影响评析[J];广西社会科学;2004年02期

4 陈全英;论儒家教育思想中的“悟”及对现代教育的启示[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年04期

5 汤志刚;;孔子德育思想与构建和谐社会[J];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6 温一帆;孔子因材施教的思想对体育课堂教学的启示[J];体育函授通讯;2001年01期

7 黄俊官;关于孔子教育思想的再认识[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麻海莲;孔子的人本教育对现代语文教育的启示[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2 徐玲;孔子道德教育思想探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3 彭畅;“学案教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4 程铭莉;论儒家德育思想对我国当代学校德育的价值[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5 汪梦林;孔子与苏格拉底师道观比较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5年

6 王囡;论道德教学之可能及其限度[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张步云;儒家德育及其对当代中学德育的启示[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景磐;论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4期

2 吕正之;关于“孔子删诗”问题的探讨[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1期

3 葛生华 ,翟宛华;孔子经济思想浅谈[J];兰州学刊;1980年03期

4 黎洪模;孔子——春秋后期的进步思想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2期

5 童明英;论孔子的教育方法[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2期

6 李世邦;试论孔子的教育实践及其文与智、学与思相结合的教学方法[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0年04期

7 岳修业;孔子删《诗》管见[J];中州学刊;1980年01期

8 吴云;陶渊明《咏贫士》试析[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2期

9 王廷洽;获麟浅识[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2期

10 骆承烈;曲阜文物古迹(连载一)[J];齐鲁学刊;198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闽学研究丛书》总序[A];朱熹与闽学渊源——“延平四贤”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9年

2 杜蒸民;;李大钊对孔子和儒学的批判继承[A];李大钊研究论文集[C];1999年

3 张燕婴;;季札观乐与孔子《删诗》[A];第四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4 栗原圭介;;《豳风》的形成及观照与创见[A];第四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5 胡咏超;;《诗》可以兴、观、群、怨新探[A];第四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6 张鸣华;;“刺”是孔子的诗说[A];第四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7 李士彪;;《诗经》与《论语》在意象、思想和语言上的关联[A];第四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8 冯天瑜;;试论儒家的经世传统[A];中韩实学史研究——第五届东亚实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9 柯远扬;;试论孔子和朱子的思想与21世纪人类社会[A];朱子学与21世纪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10 何乃川;;朱子对孔子“孝”论的继承和发展[A];朱子学与21世纪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特约记者 贺翠香;儒家民主思想资源不可弃[N];社会科学报;2002年

2 董毅然 于彤 周燕 范晓丽 魏陈静 阮帆;永不离婚 是否坚守了中国传统[N];北京科技报;2004年

3 李玉洁 黄有汉;谈谈儒家的和谐思想[N];北京日报;2004年

4 邓伟志;和谐社会论[N];北京日报;2004年

5 林毅夫;经济发展与中国文化的复兴[N];中国财经报;2004年

6 邓志红;孔子先祖地——夏邑县[N];中国档案报;2004年

7 葛怀圣 单宝兰;造字鼻祖仓颉墓考略[N];中国档案报;2004年

8 本报记者 陶继新;对儒家人文精神的多元观照[N];中国教育报;2004年

9 张海波;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哪些道德和人格教育资源[N];中国教育报;2004年

10 本报记者 高耀彬;熊向权:校园处处皆文化[N];中国教育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艳国;破与立的文化激流——五四时期孔子及其学说的历史命运[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2 王锟;孔子与20世纪三大社会思潮[D];西北大学;2002年

3 杨松贺;德在孔子思想体系中的地位[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4 张琳;荀学三论[D];复旦大学;2003年

5 傅希亮;道德史观与《左传》文学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6 王世明;孔子伦理思想发微——现代生活语境中的《论语》解读[D];清华大学;2004年

7 郭振香;先秦儒家情论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8 李锐;孔孟之间“性”论研究[D];清华大学;2005年

9 成云雷;先秦儒家圣人与社会秩序建构[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陆锡兴;诗经异文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199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贺顺;论孔子的历史悲剧[D];郑州大学;2000年

2 呼东燕;论孔子史学思想的几个问题[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3 王晓燕;论孔子的美学思想[D];河南大学;2002年

4 李晓虹;孔子礼学思想研究[D];河南大学;2002年

5 褚新国;试论孔子人性思想[D];河南大学;2002年

6 陈懋;孔子法思想解读[D];西南政法大学;2002年

7 杨芷英;孔子的社会心理思想及其现代价值[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8 高立梅;儒家“仁义”思想的形成及其意义[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9 叶仁雄;孔子中和之美的时空阐释[D];湘潭大学;2003年

10 于洋;孔子服饰风貌剖析[D];东华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6606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16606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878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