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综合实验区改革情况分析
本文选题:义务教育 + 均衡发展 ; 参考:《辽宁教育研究》2007年10期
【摘要】:2006年7月,沈阳市开始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综合实验区改革,目前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薄弱学校依然是制约均衡发展的关键因素;教师交流中如何保障教师根本利益是需要关注的重点所在;学区化管理模式的动力不足是制约其有效性的主要因素;监督与反馈环节执行不利可能影响到改革的进程。今后,综合实验区改革应着重强化以下几方面措施:建立保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经费投入长效机制;从组织结构变革的角度强化学区化管理制度的作用;从解决教师关注的焦点问题入手完善教师交流制度;以标准化学校建设为切入点加快薄弱学校改造进程;在追求均衡发展的同时强调办学的特色化与个性化;加强督导评估,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监测制度。
[Abstract]:In July 2006, Shenyang began to implement the reform of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comprehensive experimental area, and has achieved initial results.However, weak schools are still the key factors restricting the balanced development; how to protect the fundamental interests of teachers in teacher communication is the focus to be concerned; the lack of motivation of the school district management model is the main factor restricting its effectiveness.Supervision and feedback implementation may adversely affect the process of reform.In the future, the reform of the comprehensive experimental area should focus on the following measures: to establish a long-term mechanism to ensure the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to strengthen the role of the school district management syste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change, and to establish a long-term mechanism for ensuring the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compulsory education.Starting from solving the focal point of teachers' concern, improving the teacher exchange system; taking the construction of standardized schools as the starting point to speed up the process of weak schools' transformation; emphasizing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individuation of running schools while pursuing balanced development; strengthening the supervision and evaluation,Establish and improve the monitoring system for the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作者单位】: 西北师范大学
【分类号】:G522.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陆安;;关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思考[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2 董芳俊;;均衡发展区域内义务教育之我见[J];资治文摘(管理版);2010年07期
3 高洪;郑华;;科学发展观与玉溪城乡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10期
4 李怀玉;;河南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状调查及其对策分析[J];中州学刊;2010年04期
5 李亚辉;闫帅领;;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以衡水市桃城区为例[J];学理论;2011年16期
6 曲铁华,马艳芬;义务教育师资均衡发展的对策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7 师玉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价值追求与现实路径的分析[J];河西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8 潘军昌;陈东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模式研究[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9 梁清;;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异化的超越[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10 张丽娜;;均衡发展义务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玉红;;关于应对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非均衡配置的策略——以南京市鼓楼区为例[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刘彦伯;;动态均衡:城乡义务教育教师资源的可持续配置[A];第三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翟静丽;;城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政府行为失当的思考[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杨金花;;义务教育师资均衡配置的路径选择:日本的经验与启示[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李亚君;高长波;;我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研究[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政府管理创新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学术年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10·专刊2)[C];2011年
6 吴亚林;雷万鹏;;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十年来的政策回顾与思考[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张红;;性别视野中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对策研究[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8 朱凤强;;北京市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两免一补”状况的实证分析[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刘美玲;;我国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政策实施背景及问题[A];2009年首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10 方中雄;;均衡发展——北京市义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战略目标[A];小康社会:创新与发展——2002·学术前沿论坛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鲁子花 实习生 王德华;着力推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N];云南政协报;2005年
2 ;农工党鞍山市委:义务教育要均衡发展[N];友报;2009年
3 高群 宁志成;无锡再推新政促进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N];江苏教育报;2010年
4 特约通讯员 马家松;合肥:市区义务教育率先实现均衡发展[N];中国教育报;2009年
5 记者 安耀武;界首 均衡发展义务教育[N];安徽日报;2009年
6 记者 姚学文 徐行;芙蓉区均衡发展义务教育[N];湖南日报;2009年
7 记者 陈小艳;推进义务教育高水平均衡发展[N];人民政协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董康;“三名一优”:助推泗阳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N];江苏教育报;2010年
9 课程教材研究所 舜熙;义务教育怎样均衡发展[N];光明日报;2010年
10 记者沈雪梅;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要在六个方面下功夫[N];南通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芬;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研究[D];苏州大学;2004年
2 朱家存;走向均衡[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3 尚伦;建国以来我国义务教育教科书制度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4 孙艳霞;教育政策道德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朱永坤;教育政策公平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6 于发友;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张颖;安全平台支撑体系及其模型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8 张学敏;贫困地区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9 杨军;西北少数民族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10 宗希云;黑龙江省农村教育发展与改革的策略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志艳;城市义务教育校际均衡发展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冯佳娟;哈尔滨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李丹;二战后美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朱德民;泰山区义务教育现状与均衡发展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谢铭;江阳区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6 姚琳;义务教育师资力量均衡发展的对策探讨[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7 杨承丽;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及其地方政策选择[D];山东大学;2010年
8 吴海潮;国家级贫困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刘斯如;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探讨[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10 姜延文;临清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7739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17739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