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实施研究:理论转向与研究焦点
本文选题:课程实施 + 文化——个人观 ; 参考:《全球教育展望》2007年01期
【摘要】: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教育改革研究领域发生了由结构——功能观向文化——个人观进行转变的理论转向。与此转向相匹配,研究者关注教师认同感、效能感、情绪和学校文化的研究。这些理论转向和研究焦点关注教师在课程改革中主观意义建构,不仅对我们进一步研究新课程实施具有一定的理论上的启发意义,而且也启示我们在新课程实施的实践中,要以教师为主体,让教师参与有意义的课程变革,同时也启发我们认识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Abstract]:Since the 1990s, the research field of educational reform has changed from structure-function view to culture-individual view. In line with this shift, researchers focus on teacher identity, efficacy, emotion and school culture. These theories turn to and focus on the subjective meaning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 in curriculum reform, which not only has certain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for us to further study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ew curriculum, but also enlightens us in the practice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ew curriculum. We should take teachers as the main body, let teachers participate in meaningful curriculum reform, and enlighten us to understand the importanc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school culture.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西南大学教育学院;
【分类号】:G423.04
【共引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邱莉;教师课堂情绪调节能力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万大林;泰国课程研究中心介绍(续)[J];课程.教材.教法;1984年01期
2 马多斯;蒋品相;;美国的教育评定和教师专业责任制[J];国外社会科学文摘;1986年04期
3 李有发;课程评价与课程改革[J];比较教育研究;1988年06期
4 刘恩山;;澳大利亚中学生物教学中的考试与考核[J];生物学通报;1988年05期
5 陈侠;再谈课程原理[J];课程.教材.教法;1989年04期
6 张博;幼儿教育课程模式初探[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3期
7 黄海旺;面向21世纪的日本初中课程改革[J];教育学报;1990年02期
8 SWAPNA BORAH;王振国;姜向东;;远距离教育(一)[J];现代远距离教育;1990年01期
9 孟志坚;课程研究论[J];中国远程教育;1992年10期
10 赵伟礼;把德育贯穿于整个课程系统[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199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德林;;挑战自我 适应超越——关于小教大专如何应对新课改的思考[A];山东省师范教育学会2002年度师范教育研究优秀成果论文集[C];2002年
2 阎鸿森;;对高校开展“双语教学”的几点意见[A];电子高等教育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3 胡平;;摭谈新课程与学校发展[A];《新时代的脚步声》之二——教苑撷英[C];2002年
4 李俐;吴颃琛;;学习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 构建“培养现代人”的教育新体系——无锡市实验幼儿园“生活·学习·做人”课程[A];《新时代的脚步声》之三——“陶花”绽放江南岸[C];2002年
5 陈婕平;;发现、调整、合作——“生活、学习、做人”课程实施的新策略[A];《新时代的脚步声》之三——“陶花”绽放江南岸[C];2002年
6 高蕾;;幼儿园多元化教育管理的实践与思考[A];中小学课程改革与考试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傅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和原则[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张鹏;;让探究性学习成为学生学习的基本方式[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毕烨华;;我谈信息技术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何妙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思考[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辽宁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 杨骞;校本课程开发应注意的问题[N];中国教育报;2000年
2 记者 李建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项目启动[N];中国教育报;2000年
3 孙鹤娟;培养创新能力必须依赖教育[N];吉林日报;2000年
4 记者 苏军;研究性学习列高中课程[N];文汇报;2000年
5 万燕;日本:着力培养学生生存能力[N];中国妇女报;2001年
6 记者 李建平;全国普通高中将使用新课程方案[N];中国教育报;2001年
7 ;就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改革专家答记者问[N];中国教育报;2001年
8 张纪欣;怎样引导研究性学习?[N];中国教育报;2001年
9 记者 李建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颁布[N];中国教育报;2001年
10 本报记者 李建平;课堂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重头戏[N];中国教育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袁爱玲;学前创造教育课程及其理论构建[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2 杨晓萍;学前教育回归生活课程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3 周海涛;走向创新时代的大学课程发展[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4 杨中枢;学校课程管理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5 王牧华;课程研究的生态主义向度[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6 唐丽芳;课程改革中的学校文化[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7 李朝辉;从管理走向领导[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8 杨荣昌;教师继续教育课程体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岳刚德;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发展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陆静;中学地理课程中的环境教育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牧华;生态主义课程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2 吴品杉;“研究性学习”的探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3 郑晓梅;我国基础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策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4 常小勇;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设置的初步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5 张艳华;我国学校体育思想流变及大学体育课程演进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6 魏斌;小学英语课程标准的文化哲学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7 竭艳丽;台湾、内地九年一贯数学课程改革之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8 刘宇;我国初中综合课程实施现状与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9 杜晓敏;化学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理论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2年
10 彭伟强;当代美国基础教育外语课程发展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17757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17757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