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贫困大学生心理障碍成因与对策的社会学分析
本文选题:农村贫困大学生 + 心理障碍 ; 参考:《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摘要】:在社会转型、城乡二元体制的大背景下,农村贫困大学生由于社会、经济资源的缺乏,文化价值观念的冲突及受性格原因和人际交往技巧等其他方面的影响,心理障碍问题日渐突出。了解并分析引发其心理问题的成因,并采取相应对策,对于大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和整个社会和高校的和谐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Abstract]:Under the background of social transformation and urban-rural dual system, poor rural college students are affected by personality reasons and interpersonal skills due to the lack of social and economic resources, the conflict of cultural values, and so on. The problem of psychological disorder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prominent. Understanding and analyzing the causes of psychological problems and taking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improvement of the overall qua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the harmonious progress of the whole society an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作者单位】: 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学研究所
【分类号】:B84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龙晓东;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分析与对策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3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静;;运用团体社会工作帮助贫困大学生成长的思考[J];安顺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2 王刚;侯树成;;交往: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理念[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年01期
3 陈小普;;“爱心救助结异果”的心理学分析[J];才智;2008年03期
4 甘敏思;;大学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年10期
5 王春颖;张立楠;于心美;;浅析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及其成因[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10期
6 李湘;;关注高职院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探析[J];成才之路;2011年05期
7 肖海鸥;;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及对策[J];沧桑;2007年02期
8 李春莉;刘蓓蓓;杨少文;李晓玲;;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及引导对策[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9 袁荫贞;;关注高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10 张九洲;;当代贫困大学生教育研究综述[J];大理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曹莹;;浅谈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及对策[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陈群辉;;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问题探析[A];2011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谢宝婷;社会信任的困境与基础[D];上海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纪德香;高校贫困生挫折心理分析及教育对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杨林香;社会转型背景下高校贫困家庭学生的心理困境与出路[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3 蔡艳梅;高校学生资助方式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5年
4 唐艳华;河南省高校贫困生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5 谷凤艳;论“以学生为本”的高校德育[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6 王菁;我国政府在改进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中的举措[D];中南大学;2005年
7 吴志钢;促进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学校社会工作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8 徐小娟;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9 韦颖;高校贫困生资助方式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
10 曾祥明;贫困大学生消费行为的社会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梅;;克服心障,追求卓越[J];新课程(下);2011年05期
2 叶淑芹;;关注大学生心理问题,加强心理健康教育[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0年12期
3 黄丽娟;;我院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与对策[J];儿童发展研究;2011年01期
4 彭永明;彭欣;;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现状、成因及对策[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1年09期
5 吴春玲;;论民族地区汉语方言与高校普通话教学——以贵州省为例[J];贵州民族研究;2011年03期
6 吴满华;;高职院校贫困生就业心理问题分析及其疏导[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年14期
7 苗春蕾;;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学生心理障碍及消除策略[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8 丰娜;;克服心理障碍 提高口语会话能力[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9期
9 朱翠萍;;《中学贫困生心理障碍的归因与对策的研究》开题报告[J];神州;2011年11期
10 ;工作单调者易患心理障碍[J];民间传奇故事(A卷);2011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左海琴;;试析小学生习作中的心理障碍[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2006年
2 任云兰;;高职体育课学生心理障碍的成因及对策[A];河南省学校管理与学校心理研究会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项国骏;;性病患者心理障碍分析[A];江苏省性学会第三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4 张晓f^;;青少年心理障碍的早期模糊识别[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5 施亚松;;剖析体育课中学生的心理障碍[A];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中期研究报告论文集[C];2004年
6 贾强;;透析患者心理障碍的特点—评估方法与应对策略[A];中华医院管理学会血液净化中心管理分会2004年会论文汇编[C];2004年
7 赵延斌;;入学儿童心理的转变[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管锡琚;管红;陈娅宁;;老年人心理障碍与自杀倾向的对策研究[A];中国老年学学会2006年老年学学术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6年
9 王玉珍;;160例精神病患者康复期心理障碍调查分析[A];湖北省民政康复医学会第六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8年
10 王梅玉;李娟;;老年脑梗死患者的心理障碍与心理治疗[A];老年病人健康教育与自护高级研修班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胥晓琦;运动防治心理障碍效果好[N];中国中医药报;2008年
2 邵熠;驾驶人违法的心理障碍及对策[N];人民公安报·交通安全周刊;2008年
3 记者 蒋炜宁 通讯员 翁晓芬;看失眠门诊的八成有心理障碍[N];宁波日报;2009年
4 记者 周润健;缺少父爱的孩子,易患五种心理障碍[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5 衣艳芳;社会转型过程中东北人性格的转变[N];吉林日报;2009年
6 心理咨询师 阎春;耳鸣患者多心理障碍[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9年
7 青年学者 羽戈;中国的社会转型能靠精英来掌舵吗?[N];东方早报;2009年
8 郴州技师学院 周界名;浅谈青少年违法心理的主体成因、变化及对策[N];郴州日报;2009年
9 沭阳县实验小学 范宁如;学生计算心理障碍的分析与克服[N];江苏经济报;2009年
10 复旦大学特聘教授 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副院长 郭苏建;社会转型、民主演进与国家成长[N];文汇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峰;当代视野中的市民社会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2 陈章龙;社会转型时期的价值冲突与主导价值观的确立[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3 田成有;传统与现代:乡土社会中的民间法[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4 奂平清;华北乡村集市变迁与社会结构转型[D];中国人民大学;2005年
5 苏春艳;社会网络与职业获得[D];上海大学;2005年
6 赵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功能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廖志诚;社会转型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动力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8 李德;转型期城市农民工的婚姻策略[D];上海大学;2008年
9 杨东柱;社会资本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9年
10 颜佳华;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政府权力运行机制重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白洁;天津市中学生心理障碍成因及教育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2 唐素芝;大学生弱势群体问题的成因及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3 王红伟;职业高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4 陈欣;幼师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5 王春风;论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时期人文精神的建构[D];内蒙古大学;2004年
6 秦秋咀;社会文化转型与近代诗话创作[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7 冷向明;当代中国社会转型中的政府治理范式变迁[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8 丁艳;19世纪末美国市政腐败及其根源探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9 王红;群体性事件的矛盾解析[D];山西大学;2006年
10 韩新云;转型社会民众的宗教信仰[D];山西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7797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17797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