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课堂教学论文 >

“君子之交”:“水”的诱惑——一种教育学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8-04-29 20:09

  本文选题:君子之交 + 大学教师 ; 参考:《现代大学教育》2007年04期


【摘要】:君子之交是一种非完整性的交往关系,理性的交往关系和符号化的交往关系。教育是需要不断补充的行为,大学教师决非传道、授业、解惑所能涵盖,大学师生关系的理想亦不是君子之交。相反,君子之交却行使着一种阻隔、疏远大学师生关系之功效。
[Abstract]:The friendship between gentlemen is a kind of incomplete communication relationship, rational communication relationship and symbolic communication relationship. Education is a behavior that needs to be constantly supplemented. College teachers are not preaching, teaching, and solving doubts. The ideal of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is not a friendship between gentlemen. On the contrary, the friendship between the gentleman is acting as a barrier and alienating the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作者单位】
【分类号】:G420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罗祖兵;;生成性教学的基本理念及其实践诉求[J];高等教育研究;2006年08期

2 李俊国;知识者作家的写作姿态与小说精神——论方方小说的知识者身份特征[J];荆州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6期

3 李孔珍;;教师教育课程不容忽视的内容:实践性课程[J];课程.教材.教法;2007年09期

4 成伯清;社会学的修辞[J];社会学研究;2002年05期

5 张琨;论弗莱雷对话教育中的哲学思想与民主实践思想[J];外国教育研究;2005年07期

6 靖国平;师者:从知识者转向智慧者[J];江西教育科研;2004年Z1期

7 张洪根;论技术主义时代的道德恐慌策略及其悖论[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4年0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韩映雄;高等教育质量精细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陈锋;文化资本导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3 张琨;教育即解放[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4 陈占彪;“五四”一代知识分子观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5 孙国亮;小说日常话语的叙述表征[D];上海大学;2007年

6 于冬云;厄内斯特·海明威与现代性的悖论[D];北京师范大学;2005年

7 王林;中国当代文学宏大叙事中的女性形象书写[D];四川大学;2007年

8 季臻;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诗化批评[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泽如;类主体视野下教育管理模式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2 李红艳;现代文明荒原中悲剧命运的透视[D];郑州大学;2006年

3 易华;论老舍的故事模式[D];扬州大学;2004年

4 赵军涛;雪莱与圣经的关系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5 孙丹;地理研究性学习的现状调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6 朱翠梅;面向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研修的实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7 刘剑英;自由大学:知识分子“机会之门”[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8 王善科;戴维·洛奇创作中的知识分子主题[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9 王志红;英语教学中德育渗透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10 翁丽霞;论课堂精神[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尹小敏;;大学与中小学合作: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质量保证[J];教育科学;2011年04期

2 李秀梅;;用高雅艺术打造龙江一流名校——齐齐哈尔大学交响乐团发展纪实[J];艺术教育;2004年02期

3 张桂华;;好心的误导[J];大众心理学;2003年12期

4 刘茹;;“自主”与“嫁接”——兼谈综合性大学教师教育培养模式[J];考试周刊;2011年39期

5 宋俐娟;;心通则艺通——如何拉近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距离[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1年08期

6 袁沙生;;惩罚,一种心理怪圈[J];大众心理学;2003年12期

7 杨军利;;涂尔干教师职业意识思想论述及启示[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0年01期

8 陈庆礼;;博弈论对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中不合作现象的审视与超越[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9 杨玉强;董悦;殷明;韩丽艳;;CSCW支持的教师协同工作网络平台构建[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10 邱学华;;教育实践是教育理论的源泉[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潘欣;;大学教师职业压力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2 徐学俊;;大学优秀教师心理素质的内隐观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孙五俊;邓健;;高校组织中师生信任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邓立新;崔景伍;;教师授课质量考评引发的思考[A];电子高等教育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黄涛;;钟敬文先生的学校教育思想初探[A];纪念钟敬文诞辰一百年座谈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6 张妍;吕培瑶;张瑞娟;赵凌燕;梅林;;中小学情感教育模式的探究[A];首届中青年心理卫生学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夏凌翔;;青少年学生自立的初步调查[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刁福山;;钻研教学 勤于育人[A];都市型高等农业教育教学改革论文专辑[C];2007年

9 朱利娜;樊琪;;大学师生课堂互动观的实证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张妍;许芳;张瑞娟;;小学生自尊、情感和自我和谐性的关系[A];首届中青年心理卫生学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杜庆春;教育,是否是你准备交付生命的事业[N];中华读书报;2008年

2 北京大学博士生 沈文钦;我心目中的卓越教师[N];中国教育报;2007年

3 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 成同社;年轻一代应如何做学问[N];中国教育报;2009年

4 龙敏飞;学生威胁老师底气从何而来[N];中国商报;2011年

5 朱四倍;切忌学术“自我矮化”[N];科技日报;2010年

6 中国人民大学教务处 刘东风;超越传统观念的为师之道[N];中国教育报;2007年

7 徐敏;谢师恩为何会“厚此薄彼”[N];解放日报;2010年

8 实习生 陈杨 本报记者 宋开文;多媒体让老师不再“吃粉笔灰”[N];四川日报;2009年

9 华东师范大学 陈永明;发达国家是如何实施教师聘任制的?[N];中国教育报;2003年

10 旅加学者 陶短房;“学霸”是怎样炼成的[N];东方早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王海威;大学教师心理契约的结构及其动态变化[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2 张翔;教师教育U-S共生性合作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3 郑爽;我国教师教育者开展自我研究的初步探索[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4 杨燕燕;论教育实践课程[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潘素娴;大学教师心理契约及其破裂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2 朱利娜;大学课堂互动的心理学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3 郑春林;大学教师职业倦怠与职业压力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4 陈超然;大学教师工作压力的现状及其与人格维度关系的研究[D];河南大学;2004年

5 张朋;大学教师、师范生、中小学在职教师互动发展模式研究[D];漳州师范学院;2012年

6 赵玉丹;校本教研中“大学—小学合作研究”的理论与实践[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7 常秀芹;教师合作的生活体验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8 尚金鹏;校本教学研究探讨[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9 李翠莲;大学与中小学合作的困境及其策略选择[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10 张海燕;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分析与维护[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8213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18213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1cb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