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多元化背景下学校德育环境的反思与重建
本文选题:价值多元 + 学校德育环境 ; 参考:《教育科学研究》2007年04期
【摘要】:在价值多元化背景下,受教育者不仅是环境的受体,更是环境的主体。未成年人的道德成长是在主动地适应、选择、创生环境的过程中完成的。当前,学校需要建设更合理、更人性化、更行之有效的道德教育环境,通过价值干预和价值引领,促进学生自觉地掌握具有公共契约价值的道德标准,具备道德当事人的基本素养,在现在和未来的公共生活中有所信、有所敬、有所执、有所守。
[Abstract]:Under the background of value diversity, the educatee is not only the receptor of environment, but also the subject of environment. The moral growth of minors is accomplished in the process of adapting, choosing and creating environment. At present, the school needs to build a more reasonable, humanized and effective moral education environment. Through value intervention and value guidance, the school should promote the students to grasp the moral standard with the value of public contract consciously. Have the basic accomplishment of the moral party, in present and future public life have faith, have respect, have hold, have guard.
【作者单位】: 湖北大学教育学院 武汉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分类号】:G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亚宗;;明末科坛的繁荣与文化思潮的多元化[J];湖南社会科学;1989年01期
2 ;教育资讯[J];教育导刊;1990年Z2期
3 王华铨;试论德育三途径的互补作用[J];教育科学研究;1991年03期
4 方朝晖;价值多元论质疑——兼论目前我国文化建设的首要使命[J];社会科学;1991年01期
5 郭孝文;吴玲;;学校道德环境及其优化[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1年03期
6 郑永廷;美国、日本的德育环境建设[J];高等教育研究;1992年04期
7 ;话说德育[J];上海教育科研;1994年03期
8 王玉j;论价值多元性与价值一元性[J];人文杂志;1995年01期
9 陈绪万;走向世界的中国价值哲学——读《中日价值哲学新论》[J];人文杂志;1995年02期
10 许纪霖;“中国现代化100年”笔谈 普遍伦理:从实质化到形式化的转型[J];学术月刊;199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邓晓梅;;对大型公共工程建设程序的思考[A];我国大型建筑工程设计的发展方向论文集[C];2005年
2 陈绍愿;赵红;林建平;;浅析品牌价值供应链的形成及其运行[A];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李荣;;浅析阿拉伯世界发展趋向[A];当代阿拉伯问题研究——“当代阿拉伯问题”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胡文芳;谭利华;李焱波;;当代植物园设计的发展趋势与变化[A];第三届世界植物园大会论文集[C];2007年
5 张铁山;;中西医结合医院文化建设的理论探讨[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管理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6 段凡;李媛;;竞争与和谐——和谐社会下的竞争概念解读[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7年
7 苏令银;;核心价值体系:社会资本的支撑性要素[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8年
8 凌厚锋;;构建和谐社会视野中的官德建设[A];“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王莉莎;;面临挑战的医学科普期刊[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10 张代军;;高职院校大学生参与体育价值观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山西卷)[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卢春樱;浅谈素质教育中德育的实效性[N];贵州政协报;2001年
2 丁国强;法官职业道德的法理学思考[N];人民法院报;2001年
3 本报记者 鲍洪俊 陈一鸣;亚洲国家对话交流的新舞台[N];人民日报;2001年
4 李靖;注重发挥少儿报刊的德育导向功能[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1年
5 王兴华;社会转型期控制犯罪的思考[N];人民公安报;2002年
6 孙涛;地市党报与时俱进应树“八观”[N];中华新闻报;2002年
7 茅锐 张文青;用法律解决“不救助”问题[N];检察日报;2003年
8 丛亚丽;再谈知情同意与权利让渡[N];健康报;2003年
9 张灿灿;“SARS对医护人员是最好的认证”[N];健康报;2003年
10 董建勤 单成彪 刘红;志当存高远 路需足下始[N];人民日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夏宏;哈贝马斯法哲学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2 李锦招;人的成长和人格理想——冯契智慧说与霍韬晦如实观之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蒲川;网络的发展与高校德育的创新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2 张永艳;民间的当代价值[D];暨南大学;2003年
3 代峰;理论和现实二维中的价值“多元”与“一元”[D];华侨大学;2003年
4 谢慧丽;不动声色的力量[D];河南大学;2004年
5 孙海峰;论侦查程序价值的多元化及其整合[D];华东政法学院;2003年
6 袁丽娜;法院调解的检讨与重塑[D];四川大学;2004年
7 胡厚荣;目前我国道德功能弱化的表现、原因及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8 王晓菲;论选择教育[D];武汉大学;2005年
9 何欢;互动德育模式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10 赵霞;中学生关爱品质的培养[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8920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18920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