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课堂教学论文 >

崇权文化与表演式课堂——文化冲突背景下的教师课堂教学研究

发布时间:2018-05-19 01:00

  本文选题:新课程改革 + 表演式课堂 ; 参考:《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摘要】:“多彩的桥”这一新课程的典型教学案例,向我们提出了一个重要问题:什么样的社会文化力量在作用于新课程改革?它是如何作用于新课程改革的?访谈和观察研究发现,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受传统的崇权文化经验的左右,习惯于将课程改革理解为执行的过程,而不是问题探索的过程。
[Abstract]:"colorful Bridge", a typical teaching case of the new curriculum, raises an important question to us: what kind of social and cultural forces are playing a role in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How does it work in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Interviews and observations show that in the process of implementing the new curriculum, teachers are used to understand curriculum reform as a process of implementation, rather than a process of problem exploration,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raditional cultural experience of power worship.
【作者单位】: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基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教育学研究项目“中小学素质教育课程文化的理论与实践”(批准号:06SJY014)
【分类号】:G451.1

【共引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魏学清;语文高考上海卷二十年现代文阅读试题之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大龙;丁学东;;课程改革面临的困惑及其思考[J];中学教育;2002年08期

2 张健;;刍议“泰勒原理”与我国新课程改革[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1年07期

3 张楠;;新课程下促进教学的课堂评价之我见[J];华章;2011年19期

4 刘芳;;关注“心”的课程改革[J];贵州教育;2011年13期

5 鲍成中;;让新话语转化为课堂教学力[J];学校管理;2011年04期

6 张拴云;;《学记》对教师专业化的现代启示[J];教师;2011年20期

7 查金凤;;浅论新课程改革下教师的心理健康[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05期

8 方河成;;谈新课程改革中教师观念的转变[J];中小学电教(下);2011年09期

9 陈雨亭;;新课程改革带来的课堂教学文化创新研究[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1年03期

10 王建敏;;新课程改革下教师教育理念转变之我见[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年2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材问题较多 规范教材改革刻不容缓[A];2010中国科协科技工作者建议汇编[C];2010年

2 李秀菊;陈玲;王丽慧;张会亮;高宏斌;殷蕊;;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材问题较多规范教材改革刻不容缓[A];2010中国科协调研动态汇编[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徐志纯;新课程改革以农村为重[N];安徽日报;2004年

2 教育部副部长 袁贵仁;为新课程改革提供有力师资保障[N];中国教育报;2005年

3 宋维萌 吴颍惠 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 张业强 贵州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副教授 史学贵 贵州省毕节实验区教育局局长 单秀梅 人民大学附属小学老师;新课程改革 让教育走近实践[N];人民政协报;2009年

4 尹才伟 陈然 武胜记者站 段毅刚;推进新课程改革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N];广安日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郭晓静;新课程改革新在哪里[N];重庆日报;2003年

6 叶慧君 丁德龙;新课程改革不拒绝“作秀”[N];中国教师报;2004年

7 记者 黄志武;扎实做好新课程改革工作[N];西藏日报;2004年

8 赵仁梅;浅谈对新课程改革的认识[N];西藏日报;2004年

9 苏州工业园区教研室 卜延中;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要用新的理念活化自己的角色[N];中国教育报;2003年

10 高 原;新课程改革给我们带来什么[N];大众科技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余文森;个体知识与公共知识[D];西南大学;2007年

2 张荣伟;教育共同体及其生活世界改造[D];苏州大学;2006年

3 吴国平;新课程行动中的教师成长[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姜荣华;课程实施程度的评价工具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5 韩承敏;教育随笔的哲学思考[D];苏州大学;2007年

6 晋银峰;新课程实施中的教学文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7 孙丹儿;我国综合科学课程内容统整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施小娟;新课程与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2 王歆;苏州初中教育信息化现状调查分析与对策思考[D];苏州大学;2008年

3 李蔚;新课程视野下新型师生关系构建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万海堂;新课程下农村教师专业成长的调查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5 罗金凤;新课程改革中的教师教学行为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6 史品南;论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文化建设[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7 赵显莲;教师的专业发展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8 孔令桐;新课程改革理念下的教师评价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张红梅;新课程下学生质性学业评价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10 熊盛才;基于网络环境和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评价制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9079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19079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bce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