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某农村地区中学生自尊现况及其影响因素
本文选题:自尊 + 影响因素 ; 参考:《现代预防医学》2007年01期
【摘要】:[目的]了解农村中学生自尊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农村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尊量表(SES)和自编调查表,对整群抽取的安徽省无为县某地区两所中学的2492名中学生(男1322名,女1170名)进行现场问卷调查。[结果]在受检的农村中学生中存在自尊问题的有473人,占总人数19.0%。男生发生率为15.7%,女生发生率为22.6%。不同性别、年龄和年级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学生自尊与健康状况、成绩、学习压力、运动情况、父亲健康状况、母亲支持程度、老师支持程度等因素有一定的关系。[结论]农村中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的自尊问题,改善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是提高农村中学生自尊水平的重要途
[Abstract]: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status quo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self-esteem in rural areas, and to provide basis for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 rural areas. [methods] 2492 middle school students (1322 males and 1170 females) from two middle schools in Wuwei County, Anhui Province, were investigated with SES and self-designed questionnaire. [results] among the rural middle school students tested, 473 (19.0%) had self-esteem problems. The incidence of male students was 15.7g and that of girls was 22.6%.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different gender, age and grade groups. The self-esteem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s related to health status, achievement, study pressure, sports condition, father's health condition, mother's support degree, teacher's support degree and so on. [conclusion] there exists a certain degree of self-esteem in rural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mproving the family environment and school environment is an important way to improve the self-esteem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 rural areas.
【作者单位】: 安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安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安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安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安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安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安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基金】: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资助项目(2004kj193zd)
【分类号】:B84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宋耀武,李宝芬;父母教养方式与中学生自尊的相关研究[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2 彭欣,马绍斌 ,范存欣 ,武晓艳;大学生自尊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3年01期
3 范兴华,方晓义;友伴的社会支持与大学生自尊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4年05期
4 俞国良,金东贤;婚姻关系、亲子关系对3~6岁幼儿心理行为问题的影响[J];心理科学;2003年04期
5 高雪屏,于素维,苏林雁;儿童青少年多动冲动行为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3年01期
6 王金霞,王吉春;中学生自尊水平与家庭因素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年10期
7 郑涛,王鹏;近年国内自尊研究简要评述[J];枣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军;向虎;张平;文红;王丹;;心理教育对多动症儿童父母养育方式的影响[J];四川精神卫生;2007年04期
2 俞国良;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3 张勇;儿童社会化过程中父母教养方式的影响因素[J];滨州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4 王金霞;王吉春;;中学生一般生活满意度与家庭因素的关系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5年04期
5 张奇;王锦;;大学生自尊与社会支持的关系[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7年02期
6 谢言梅;;家庭教养方式及其与子女心理健康关系研究述评[J];大理学院学报;2006年11期
7 马梁红,唐峥华;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与干预的研究现状[J];华夏医学;2004年05期
8 安桂花,张海钟;自我意识的城乡跨文化十年研究成果综述[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9 卫根泉,孟欣征;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2期
10 邢秀茶;曹雪梅;;以和谐家庭为主要目标的系统家庭团体辅导实践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邵淑娟;王敬群;窦温暖;;中学生自尊与社会支持的影响因素及相关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王长虹;对立违抗性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冲动行为的心理社会因素和TPH2、5-HTTLPR及MAOA基因多态性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2 杨福义;内隐自尊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许思安;汉族、壮族、蒙族、纳西族人格结构的比较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6年
4 赵梅;婚姻冲突及其对青春期子女的影响[D];北京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开宇;关于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适应性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2 辛方兴;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与父母教养方式关系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7年
3 黄真莉;马来西亚独立中学学生考试成败归因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4 邬洁妮;华人中学生欺负行为与父母教养方式的跨文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5 熊娟梅;师范专科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社会支持和自尊水平的关系[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6 曾晶;大学生心理健康、心理控制源与家庭教育资源关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7 朱林仙;大学生心理压力、社会支持及其与学习倦怠的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8 闫美丽;4-5岁儿童欺负行为与儿童气质、母亲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9 彭文涛;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与其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10 顼红雨;退伍军人社会适应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静;自尊问题研究综述[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2 张文新,林崇德;青少年的自尊与父母教育方式的关系──不同群体间的一致性与差异性[J];心理科学;1998年06期
3 答会明;父母教养方式与孩子的自信、自尊、自我效能及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教育;2002年08期
4 肖水源;《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的理论基础与研究应用[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1994年02期
5 丁锦红,王净;在校大学生社会支持状况研究[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6 王玲,陈怡华;师范院校学生抑郁与社会支持度的关系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1年06期
7 彭欣,马绍斌 ,范存欣 ,武晓艳;大学生自尊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3年01期
8 杨丽珠,张丽华;论自尊的心理意义[J];心理学探新;2003年04期
9 张文新;初中学生自尊特点的初步研究[J];心理科学;1997年06期
10 俞国良,金东贤;婚姻关系、亲子关系对3~6岁幼儿心理行为问题的影响[J];心理科学;2003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郭振娟;大学生自尊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娅俐,于沾国,吉峰,王焕起;职业中专学生与大学生孤独及自尊、抑郁的比较研究[J];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1995年03期
2 魏运华;自尊的结构模型及儿童自尊量表的编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7年03期
3 王萍,高华,许家玉,黄金菊,王成江;自尊量表信度效度研究[J];山东精神医学;1998年04期
4 徐霞,姚家新;大学生身体自尊量表的修订与检验[J];体育科学;2001年02期
5 高文凤,丛中;医学院新生自尊与自我接纳心理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2001年01期
6 李虹,梅锦荣;测量大学生的心理问题:GHQ-20的结构及其信度和效度[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2年01期
7 李虹;大学生自尊状况的调查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3年02期
8 李虹;心理健康的测量:自尊量表和情感量表的比较[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4年02期
9 钱琴珍;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测试与培养[J];心理科学;2004年04期
10 郑涛,王鹏;近年国内自尊研究简要评述[J];枣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浩为;杨卉青;冯兰;;慢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心理社会因素分析[A];中国康复医学会全国运动疗法学术会议暨心脑血管病康复研讨班论文汇编[C];2000年
2 齐光辉;张雯;;性别和自尊因素对体育专业大学生评价理论课教师的影响[A];山东心理学会第十届学术会议论文提要汇编[C];2002年
3 孙燕;;错鉭畸形对于青少年自尊发展影响的多因素分析[A];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2004第七届全国口腔正畸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4 李峥;王垒;;中国人的社会支配性取向[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陈蒂;;自尊与风险情景中的冒险倾向的关系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胡芸;;嫉妒与自尊、一般自我效能感的相关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曲如杰;林霖;王文忠;;吸毒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对比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张林;;自尊心理结构的测量与验证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王丽;袁鸿雁;;防空兵心理健康特点及影响因素的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谭先明;陈小敏;;棒球运动员心理应激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A];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运动会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新赞;自尊量表(SEI)对湖南中学生的适用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2 王淑燕;硕士研究生主观幸福感的特点及其与自尊的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3 李惠云;大学生自尊、社会支持与资助方式偏好性的关系研究[D];河南大学;2006年
4 陈则敬;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自尊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顾秀萍;自尊、情境因素对初中生自我妨碍行为影响的实证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6 张美叶;武术考试中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及自尊对自我妨碍影响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7 刘婧婧;高中生疏离感现状调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8 王艳慧;归因训练对低自尊初中生的影响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9 焦卉;大学生自尊状况及心理干预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
10 李建伟;大学生性别角色分类及其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9122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19122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