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课堂教学:从弹性预设到动态生成
本文选题:课堂教学 + 弹性预设 ; 参考:《当代教育科学》2005年10期
【摘要】: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实施,必须在弹性预设的基础上,通过师生的共同参与,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来推进。因此,课堂教学是弹性预设与动态生成的辩证统一。
[Abstract]: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ew curriculum classroom teaching must be carried out on the basis of flexible presupposition, through the participation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and in the way of dynamic generation. Therefore, classroom teaching is the dialectical unity of elastic presupposition and dynamic generation.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
【分类号】:G42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李越;认知取向的新知识观及其教育改革意义[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全信;决定数学解题成败的四个基本因素[J];滨州师专学报;2003年02期
2 王霞;谈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大学数学;2004年02期
3 耿秀荣;;大学阶段与高中阶段数学教学的衔接性刍议[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4 周春荔;数学学习的特点及其行为表征[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年03期
5 张文兰,杨开城;从TC学习模型到教学设计的整合性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05年03期
6 陈清,谭敬德;词汇习得理论基础与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词汇习得的策略的研究[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年08期
7 韦扬江;浅论高师数学专业学生数学解题能力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2005年29期
8 李yN;;生成性教学研究述评[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年04期
9 张相学;主体性教学模式的心理学意义[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10 齐宗平;数学教学中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开发[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喻平;数学问题解决认知模式及教学理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2 邵光华;数学样例学习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程广文;数学课程提问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邱红松;初中几何课堂教学过程重构与视频案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罗尧成;我国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罗新兵;数形结合的解题研究:表征的视角[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李yN;数学教学生成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8 韩龙淑;数学启发式教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9 余文森;个体知识与公共知识[D];西南大学;2007年
10 艾兴;建构主义课程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荣;论语文课堂教学过程的生成[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2 李艳艳;生成教育视野下的有效教学[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3 孙琦;大学生英语阅读观念分析与教学设计改进[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4 魏丹丹;教育技术资源观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5 周先凤;高中解析几何问题解决的思维策略训练的实验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6 曹恒英;初中生生物学习策略形成实验的初步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7 王中华;发展数学思维的广阔性培养学生创新意识[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8 冯国东;中学生数学能力测查与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9 张硕;高中数学思想方法学习现状的调查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10 吕宝珠;数学问题解决思维策略及其教学[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刘儒德;论认知灵活性理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05期
2 庞维国;论学生的自主学习[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年02期
3 高文;建构主义研究的哲学与心理学基础[J];全球教育展望;2001年03期
4 胡鞍钢,李春波;新世纪的新贫困:知识贫困[J];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源创教育杯“课堂教学精彩一页”征文启事[J];教师博览;2011年07期
2 赵佩民;;动态生成数学课堂:建构视角及实施策略[J];长春大学学报;2011年08期
3 ;源创教育杯“课堂教学精彩一页”征文启事[J];教师博览;2011年09期
4 张薏;;课堂教学中的“鲇鱼效应”[J];大众心理学;2003年12期
5 陈光辉;;关于课堂教学和教师成长的随想[J];安徽教育;2011年05期
6 陈晓华;;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新课程学习(中);2011年06期
7 田继万;课堂教学需要“七管”[J];中小学管理;1997年09期
8 崔艳;;谈有效课堂教学的组织策略[J];河北教育(综合版);2011年Z1期
9 杨文荣;课堂教学与素质教育[J];中小学管理;1998年03期
10 王泽;;谈高效课堂如何运用激励教育[J];青年文学家;2011年1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倪娟;海门市海南中学课题组;;中国教育学会“十五”规划课题“初中课堂教学良好心理状态的实验研究”中期实验报告[A];全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中期研究报告(一)[C];2004年
2 李春鹏;张新奎;李为民;;信息化课堂教学“三原则”解析[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郑祖利;;浅谈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4 卢传梁;赵润麒;;试论“主体性教学”(节选)[A];第六期全国陶研骨干培训班文集[C];2001年
5 庞维国;;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性学习:生成论的视角[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李凤平;;对提高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的认识[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河北卷)[C];2010年
7 李玉堂;;奏好课堂教学“三部曲”[A];2001中国电子教育研究论文集[C];2001年
8 鄢晓英;雷俊丽;;探讨课堂提问[A];第十五届全国图学教育研讨会暨第七届工程制图CAI课件演示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9 李凤平;;对提高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的认识[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五)[C];2009年
10 林叶锦;李世臣;;多媒体课堂教学的实现方法[A];中国航海学会船舶机电专业委员会2000年度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常州市武进区湖塘桥中心小学 王岚;预设生成和谐统一[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5年
2 江苏省吴江市南麻中学 金坤荣;生成不能忽视课前预设[N];中国教育报;2006年
3 常州市武进区教研室 徐惠仁;课堂教学中的八个“不要”[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7年
4 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 陈静;预设与生成的和谐统一[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6年
5 彭晓泉;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进行课堂教学的评价[N];中国教师报;2005年
6 马玉顺 刘曰礼;新课改应关注课堂教学细节[N];中国教师报;2005年
7 武穴市四望镇中心学校 张烈学 汤文华;新课程课堂教学模式初探[N];黄冈日报;2005年
8 山西运城学院稷山师范分院 庞国太;课堂教学应多给学生留些空间[N];科学导报;2005年
9 陆锡江 海宁宏达实验学校;努力寻找适合学生的教学[N];中国教师报;2009年
10 何青霞 张艳荣;浅析课堂教学的浪费现象[N];伊犁日报(汉);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忠厚;从混沌走向协同:课堂教学系统自组织境域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陈迪;互动媒体支撑下的课堂教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3 孙亚玲;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刘宇;意义的探寻[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孟琦;课堂信息化教学有效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孙卫国;数字化聚合环境中的课堂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吕红日;教师“知识分子”角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刘良初;课堂传播效果:研究的维度与理论的构建[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9 吴国平;新课程行动中的教师成长[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江卫华;协同学习理念指导下的课堂互动设计、分析与评价[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殷晓静;课堂教学中的动态生成性资源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王芳;课堂教学互动生成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王强;在线测评系统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陈小青;中小学课堂教学信息技术应用策略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5 侯元丽;课堂有效互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占丰菊;课堂教学中教师互动性决策的初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张奕;中国语境下中外教师课堂互动的对比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8 李红玲;论教学反思[D];山西大学;2007年
9 赵晖;哈尔滨市南岗区小学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现状与对策[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10 袁进霞;迈向滋润生命的殿堂[D];河南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9644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19644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