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课堂教学论文 >

全国百强县教育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定量研究

发布时间:2018-06-01 19:08

  本文选题:教育和经济发展水平 + 协调发展 ; 参考:《统计与决策》2007年08期


【摘要】:本文主要在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回归分析和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百强县的教育和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多侧面、定量地分析;探求了二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各区域类别之间的差异性。所得结论对推动百强县教育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cluster analysis and factor analysis, this paper uses the methods of regression analysis and grey correlation analysis to analyze the level of educa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hundred strong counties in many aspects and quantitatively.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a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regional categories. The conclusion has certain reference value for promoting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and economy in hundred strong counties.
【作者单位】: 天津外国语学院管理学院
【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规划课题(FFB040122)
【分类号】:G40-05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孙彩虹;区域教育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实证分析[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经济论坛);2003年05期

2 吴玉鸣,李建霞;中国区域教育竞争力与区域经济竞争力的关联分析——兼复胡咏梅教授等[J];教育与经济;2004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祥来;;经济增长与教育发展水平之关系——一个比较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2 贾彦东;张红星;;区域性教育与经济协调发展关系的实证研究[J];财经科学;2006年03期

3 张华瑛;;城市化、教育投资对城乡差距影响的区域差异[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7年05期

4 李彦西;;欠发达地区高等教育投融资外溢效益研究——基于贵州省的实证分析[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5 史本山;曹阳龙;;中国区域高等教育竞争力综合评价[J];价值工程;2006年11期

6 胡求光;过国忠;;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的互动发展[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年04期

7 董小香,谭莉梅;中原崛起背景下的河南省教育竞争力研究[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8 马忠东,张为民,梁在,崔红艳;劳动力流动:中国农村收入增长的新因素[J];人口研究;2004年03期

9 王先文;陈田;;美国县制演化及其对中国县制改革的启示[J];人文地理;2006年02期

10 李福柱;国内人力资本理论研究进展[J];生产力研究;2005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提升大学竞争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A];科学发展观和中国高等教育——2005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汇编[C];2005年

2 黄蔚;;区域经济增长与教育投资关系研究——兼论重庆成为长江上游经济中心与教育投资关系[A];2004中国区域经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吴玉鸣;中国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差异的空间统计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邓艳红;以新基础教育引领西部农村的和谐发展[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见芳;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地区差异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2 潘晓丹;油运费率市场的规律性分析[D];大连海事大学;2002年

3 陈晨;我国城市经济辐射区的形成与界定研究探讨——以南昌市为例[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4 张国昌;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的我国研究生教育布局优化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5 徐莉亚;我国“十五”时期教育发展水平差异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6年

6 王天玉;省域内义务教育投资地区差异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

7 朱林;地震灾害区域宏观脆弱性变化的初步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6年

8 王华;深圳市教育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灰关联分析[D];天津大学;2006年

9 曹阳龙;我国区域高等教育投入产出能力评价[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10 李珊珊;广西农村人力资源现状及教育开发模式研究[D];广西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吴开俊;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对“两基”的影响[J];教育与经济;2001年01期

2 吴玉鸣,李建霞;我国区域教育竞争力的实证研究[J];教育与经济;2002年03期

3 胡咏梅,薛海平;我国教育竞争力的区域划分——与吴玉鸣博士等商榷[J];教育与经济;2003年01期

4 刘贤龙;我国普通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统计分析[J];数理统计与管理;1998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顾yN婷;;大营镇经济与教育协调发展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年19期

2 朱建康;;关于区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实践与思考[J];教书育人;2011年20期

3 李文怡;;女孩是最美的花——青春期团体辅导活动[J];大众心理学;2007年05期

4 王秀玉;;如何优化分组学习[J];现代教育;2011年Z1期

5 ;突出特色 打造品牌 促进宣武教育高水平优质均衡发展[J];北京教育(普教);2010年07期

6 倪翠萍;;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全面提高教学质量[J];新课程学习(中);2011年06期

7 陈兴华;海晓明;;风正恰是扬帆时——记镇安县教育体育局[J];法治与社会;2011年07期

8 ;总体目标:“十二五”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J];宁波经济(财经视点);2011年06期

9 徐颜红;;智慧德育,让学生心理健康发展[J];教书育人;2011年19期

10 ;《教育规划纲要》指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年2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宏杰;;实施素质教育 促进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协调发展[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江苏卷)[C];2010年

2 李玲;;和谐校园[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安徽卷)[C];2010年

3 冯永庆;;试论教育在构建和谐垦区中的地位和作用[A];黑龙江省农场管理学会现代化大农业建设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闫志功;张占友;;营造良好心理气氛与构建和谐班集体[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四)[C];2009年

5 吴忠族;;突破学生公平就读环境的瓶颈[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贵州卷)[C];2010年

6 卓立;;和谐——教育的追求[A];和谐社会:社会公正与风险管理——2005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下卷)[C];2005年

7 田发银;赵金梅;李红军;;《构建和谐校园,促进教师发展的研究与实践》结题报告(节选)[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河南卷)[C];2010年

8 赵锦程;;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教学管理模块研究[A];“网络时代的远程开放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李峰;;城乡教育协调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A];科学发展与社会责任(B卷)——第五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10 谈松华;王建;;树立科学发展观 促进教育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A];第三届中国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论坛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徐向东;促进教育公平协调发展[N];中山日报;2006年

2 梁元;创新促使我市教育协调发展[N];渭南日报;2007年

3 记者 张春玲邋通讯员 洪喜;市教育局协调发展教育事业[N];黄石日报;2007年

4 记者 于爱云;着力打造均衡公平协调发展的金昌教育[N];金昌日报;2008年

5 李沙青 李琰;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协调发展[N];云南日报;2007年

6 刘宇;山西 教育协调发展工程启动[N];西部时报;2008年

7 褚燕;教育协调发展工程:办人民满意的教育[N];山西经济日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叶明华;切实推动教育事业 持续健康协调发展[N];三明日报;2008年

9 本版编辑邋朱新韬 杨立琼 叶保锋 吴炜;富民强县 教育为先[N];南宁日报;2007年

10 张红艳;我市各类教育保持健康协调发展势头[N];菏泽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宗希云;黑龙江省农村教育发展与改革的策略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建勇;县域农村教育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2 沈喜云;我国区域教育发展趋势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3 王华;深圳市教育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灰关联分析[D];天津大学;2006年

4 戴晓琳;关于吉林省建设教育省若干问题探讨[D];吉林大学;2005年

5 张永山;吉林省教育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6 于萨日娜;内蒙古科左后旗民族教育与民族经济协调发展的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年

7 周庆平;唐山市经济与教育业的协调发展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8 刘艳萍;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协调发展机制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散国伟;湖北省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与课程改革协调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10 汤秀莲;人的现代化视野中的德育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9653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19653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66f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