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轮校执教制度建设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本文选题:轮校执教 + 制度建设 ; 参考:《江西教育科研》2007年12期
【摘要】:教师轮校执教制度目前受到了普遍关注,并已经走进了教育实践。这一制度能否发挥应有的功效,主要取决制度设计过程中是否进行了理性的思考和论证以及相应的支持性条件能否得到满足。在轮校执教制度的建设过程中,应着重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树立公平的义务教育发展观,强化政府在轮校执教中的责任,将教师轮校执教制度法制化,实行教师的"无校籍管理",建立合理的教师待遇标准,重构义务教育的评价机制,加大对薄弱学校的扶持力度。
[Abstract]:The teaching system of teachers'rotation schools has received widespread attention and has entered the educational practice. Whether this system can play its due effect mainly depends on whether rational thinking and argumentation are carried out in the process of system design and whether the corresponding supporting conditions can be satisfied. In the cours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rotation school teaching system,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following problems: to establish a fair concept of development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to strengthen the responsibility of the government in the teaching of the rotation school, and to legalize the teaching system of the teachers' rotation school. We should carry out the management of teachers without school registration, establish reasonable standards of teachers' treatment, reconstruct the evaluation mechanism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and increase the support for weak schools.
【作者单位】:
【分类号】:G451.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张忠福;教育均衡应首先在区域内实现——对农村落后地区教育发展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4年01期
2 薛国凤;日本教师“定期流动制”对解决我国偏贫地区义务教育师资问题的启示[J];日本问题研究;2002年01期
3 褚宏启;;关于教育公平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J];中国教育学刊;2006年12期
4 汪丞;中日中小学教师流动之比较及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11期
5 汪丞;中日教师流动:比较与借鉴[J];教师教育研究;2005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丞;中日中小学教师流动之比较及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11期
2 汪丞;中日教师流动:比较与借鉴[J];教师教育研究;2005年04期
3 徐兴东;蓝华荣;;和谐教育是实现和谐社会的重要途经[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4 朱永坤,曲铁华;中日教师继续教育之比较[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年02期
5 庞桥;;高校贫困生的心理缺失问题与关怀体系建设[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6 张庆霞;;全国重点大学招生“本地化”的几点思考[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年01期
7 汤锦春;魏毅;;构建和谐社会视野下教育公平问题的若干思考[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8 王家军;;教育公正的伦理价值及其实现[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9 施晓卫;骨干教师外流现象探析[J];教学与管理;2005年07期
10 本刊编辑部;;2005中国教育研究前沿与热点问题年度报告[J];教育研究;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陈宜安;杨孔炽;;走向社会公平与和谐的现实之路──兼析福建省终身教育立法的内容特点与意义[A];2005年成人教育协会年会暨和谐社会与成人教育论坛论文集[C];2005年
2 阳荣威;;和谐社会视野下弱势群体子女的教育救助[A];科学发展观和中国高等教育——2005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汇编[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朱金花;教育公平:政策的视角[D];吉林大学;2005年
2 杨义芹;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思考[D];天津师范大学;2006年
3 许昆鹏;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投资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凯;新型骨干师资培养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2 黄建团;挑战·反思·对策·展望[D];广西师范大学;2002年
3 胡涛;初探我国教师的职业定性[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陈玉凤;中学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模式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5 张忠福;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姜勖;经济欠发达地区乡镇中学教师流动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福州大学;2004年
7 卫晓燕;现状问题对策---一对建立多样化的教师培训模式,,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初探[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8 李玉珍;初中化学课程结构的横向衔接性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年
9 郭安宁;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资源均衡配置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10 邓凯;提高中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卢乃桂,许庆豫;我国90年代教育机会不平等现象分析[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年04期
2 郭彩琴;教育公平:内涵和规定性[J];江海学刊;2003年03期
3 牛先锋;;社会公平的多重内涵及其政策意义[J];理论探讨;2006年05期
4 薛国凤;日本教师“定期流动制”对解决我国偏贫地区义务教育师资问题的启示[J];日本问题研究;2002年01期
5 李帆;教育公平需要政府“重点作为”[J];人民教育;2005年23期
6 张忠福;教育均衡应首先在区域内实现——对农村落后地区教育发展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4年01期
7 尹博;对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内部流动问题的思考[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2年04期
8 汪丞,方彤;日本教师“定期流动制”对我国区域内师资均衡发展的启示[J];中国教育学刊;2005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我们坚持了七项制度建设[J];统计与决策;1987年Z1期
2 陈显文;正确处理四个关系 加强农村小学管理[J];四川教育;1987年12期
3 郝志远;;加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02期
4 柯有华;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思想建设[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04期
5 赵昌;我国民主党派的历史地位与作用[J];兰州学刊;1988年06期
6 沈桂芳;认真贯彻十三大精神 推进组织战线的改革[J];浙江社会科学;1988年01期
7 郎毅怀;改革、权利平等与马克思主义[J];社会学研究;1988年05期
8 邹钧;论行政责任制是我国行政机关的基本管理制度[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8年03期
9 丁水木;谈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规范建设[J];社会科学;1988年02期
10 陈宏缘;坚持党要管党原则加强高校党的建设[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8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伟;;党的十五大对邓小平党建理论的新发展[A];改革 求实 创新——青海省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20周年优秀论文集[C];1998年
2 高景瑞;;浅谈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企业党的思想建设[A];党的十五大精神与聊城实践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3 顾云卿;;廉政建设与公证法律制度[A];激浊扬清——廉政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4 孙海霞;;邓小平制度建设思想及其对政府管理的指导作用[A];新世纪行政管理研究——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1999年年会暨“政府管理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5 王西玉;;农地制度建设若干问题思考[A];中国土地问题研究——中国土地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庆祝学会成立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0年
6 丁荣晃;张琦;;关于农村土地制度建设的研究及趋势[A];中国土地问题研究——中国土地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庆祝学会成立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0年
7 赵连玉;王学宏;;关于培育农村土地市场的初探[A];土地市场与土地资源优化配置——中国土地学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8 李复成;阮长助;;农村日常地籍管理的作用与对策[A];土地市场与土地资源优化配置——中国土地学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9 王西玉;;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深化农地制度改革[A];中国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研究——中国土地学会199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2年
10 李秀普;张丽玲;王昌淑;刘萍;张谦;;科技期刊出版后质量检查的探讨[A];科技编辑出版研究文集(第五集)[C];199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萍;北京市仪器仪表工业确定“十五”发展目标[N];北京科技报;2000年
2 何增科;究竟怎么认识腐败[N];北京日报;2000年
3 章田;冠生园品牌新的崛起[N];中国工商报;2000年
4 特约评论员;以资本运作促结构调整[N];中国航空报;2000年
5 栾桂卿;高红卫的“变”之解[N];中国航天报;2000年
6 杨克瑞;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社会学分析[N];中国教育报;2000年
7 李红 罗迅;反“三违” 抓措施 促落实[N];中国水运报;2000年
8 谢宗贵;制度建设:从严治党的关键[N];福建日报;2000年
9 李平;制度建设是反腐败的根本措施[N];广东建设报;2000年
10 吴纶卿;关键是制度建设[N];光明日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佑海;土地流转制度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0年
2 张翔鹏;员工持股制度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3 许继起;秦汉乐府制度研究[D];扬州大学;2002年
4 何隆德;新时期干部成长环境与机制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5 王太高;行政补偿制度研究[D];苏州大学;2003年
6 杨明秋;住房金融的制度分析[D];复旦大学;2003年
7 樊秀娣;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建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余芸春;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建设[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9 孙维佳;论欧盟电子商务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10 王孟钧;建筑市场信用机制与制度建设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庞佑林;农地资源开发与土地持续利用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0年
2 彭鹏;论社会正义[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3 皮立军;从欧安会制度建设看合作安全[D];外交学院;2000年
4 王晓林;我国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思考[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5 陈标金;建立和完善我国消费信贷制度探讨[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6 冉棋文;可持续发展之制度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7 王全慧;大连商业企业集团规范发展问题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0年
8 唐林;城市规划制度建设与发展[D];重庆大学;2001年
9 杨胜;析消费信贷发展的理论基础和制度建设[D];西南财经大学;2001年
10 赖文章;创业板信息披露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19774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19774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