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科尔伯格道德教育方法及其对学校道德教育的启示
本文选题:道德教育方法 + 学校道德教育 ; 参考:《当代教育论坛(校长教育研究)》2007年01期
【摘要】:正一、科尔伯格的道德教育方法科尔伯格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和德育理论家,是道德认知理论流派的创始人。经过30多年的潜心研究,他在前人的基础上提出了儿童和青少年“道德发展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该理论反映了个体道德认识发展的普遍规律,并且在此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德育的道德讨论法和公正团体法。
[Abstract]:First, Colberg's moral education method is a famous contemporary American psychologist and moral education theorist, and the founder of moral cognitive theory school. After more than 30 years of research, he put forward the theory of "three levels and six stages" of moral cognition development of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which reflects the general law of the development of individual moral cognition. On the basis of this theory, the moral discussion and fair group law of moral education are put forward.
【作者单位】: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岳麓望月湖二小
【分类号】:G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屈正良,夏金星,彭希林;什么样的德育是有效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及其对学校德育的启示[J];高等农业教育;2004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朱家安;;从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谈现代德育观的建构[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夏晓波;运用专题学习网站构建毒品预防教育新模式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2 曹玉叶;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管理方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蔡秀梅;;学校道德教育的道德性审视[J];教育科学研究;2011年08期
2 尹春杰;;中国与新加坡学校德育教育的比较解析[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0年05期
3 姚便芳;;维尔伯的道德发展观对中国道德教育的启示[J];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25期
4 俞斌;;以学校文化建设创新提升德育的有效性——宁波市北仑区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德育;2011年01期
5 王艺宝;王敏灵;;浅析农村留守儿童道德教育的问题及其对策[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1年06期
6 王晓娥;;美国品格教育历史发展及其缘由探究[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年04期
7 朱宏霜;;社会学视角下学校德育的功能分析与思考[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8 张婷婷;;探析“官二代”思想道德素质问题[J];经营管理者;2011年15期
9 李西丰;;社群主义视域中的美国新品格教育[J];沈阳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10 孙百娥;;论有效的责任教育[J];成功(教育);201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单建;;市场经济与学校道德教育[A];山东省医学伦理学学会第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2 毕佳;;试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A];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文集(第一卷)[C];1991年
3 李寿全;;试析新时代学校德育工作的八个“性”[A];福建省陶研会2001年工作会议专辑[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郑豪杰;“生活世界”用“生命”开启[N];中国教育报;2003年
2 ;学校道德教育之我见[N];甘肃日报;2003年
3 李太平 杨鲜兰;对学校道德教育的几点思考[N];光明日报;2002年
4 郑航;“虚”在哪里,“实”在何处?[N];中国教育报;2002年
5 唐敏;儒家道德教育方法与当前素质教育[N];承德日报;2008年
6 何祥林;由陶宏开现象看学校德育[N];中国教育报;2005年
7 朱永新(教育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呼唤走进孩子心灵的德育[N];人民政协报;2001年
8 陈秀芳;认真抓好学校思想道德教育[N];西藏日报;2001年
9 魏琳;道德理性教育与情感因素的培养[N];重庆日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潘建红;现代科技发展与道德教育重建[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2 丁锦宏;品格教育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钰靖;占里生育自觉的教育传承及其对我国学校道德教育的启示[D];西南大学;2010年
2 舒敏;当前青少年反文化对学校道德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3 张文娟;走向对话的学校道德教育[D];浙江师范大学;2011年
4 董金香;冲突与整合中的学校德育[D];浙江大学;2009年
5 王小云;当下学校道德教育中公共精神的缺失与对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6 刘娜;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殖民”与学校道德教育的应对[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杨芳;论终身道德学习理念在学校道德教育中的实践[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8 邱枫蓝;当代中美两国学校道德教育之比较[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9 徐宇清;美国学校道德教育历史沿革初探[D];浙江大学;2002年
10 刘树华;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思想及其对当代中国学校道德教育的指导意义[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0737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20737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