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师身份的伦理分析
[Abstract]:What exactly is the status of a teacher in China, and how appealing and attractive is it? These problems have been widely disputed among the rulers of the country, the group of teachers and the general citizens of society. Different groups have different understandings and expectations about the identity of teachers. These expectations reflect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eacher identity and reality, and also reflect the teacher's body.
【作者单位】:
【分类号】:G451.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牛利华;教师职业压力与教师的生命关怀[J];东北师大学报;2005年02期
2 赵卫;教师职业威信及社会地位问题的教育学考察[J];教育研究;1994年10期
3 樊浩;教育的伦理本性与伦理精神前提[J];教育研究;2001年01期
4 熊和平;教师是谁——现代教育理念下教师身份的重构[J];上海教育科研;2005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云樵;;吉林省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压力源的调查研究[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2 袁双龙;屈正良;;农村职业学校教师压力问题探析[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3 吴炜炜;;对当前高校教育管理活动的伦理反思[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09期
4 贺蓉蓉;;转型期高校教师心理问题的成因及调适[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年10期
5 刘艳;;烟台市高中教师群体的体育健身活动现状调查与分析[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年21期
6 孟海英;阳德华;;农村中学教师自主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7 沈云林;;理念、模式、体会——学科课程研究性教学的实践探索[J];长沙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8 刘f ;;农村教育中对生命关怀缺失问题的成因及对策——以山西省左权县为个案[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6期
9 曹鸿娟;;艺术院校英语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J];疯狂英语(教师版);2011年02期
10 杨柳;;从“产业化”到“公益性”:教育本性的道德反思[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8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赖秀龙;区域性义务教育师资均衡配置的政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刘洁璇;小学品德课程价值生成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3 朱晓宏;学校对学生道德成长影响之检讨[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毛景焕;平等体验的生成与班级教学共同体[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5 宋晔;校园伦理智慧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6 徐莉;民族村落中的教师[D];西南大学;2006年
7 杨广军;符号的批判[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庞晋伟;崇善的大学[D];东南大学;2006年
9 刘万海;重返德性生活[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辛朋涛;教师工作动机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莉;教师职业自我意识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姚丽芳;高中教师压力缓解策略[D];苏州大学;2010年
3 曹雪梅;教师视野中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夏青;小学教师的职业压力、心理资本和职业倦怠的关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辛学伟;中小学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伦理审思[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冯思源;教师威信的伦理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7 朱春梅;当代中国高等教育的伦理精神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8 张倩;走出我国家庭教育伦理困境的对策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9 李瑞;新课程情感目标达成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10 宋明亮;教师教学状态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吴康宁;学生仅仅是“受教育者”吗?——兼谈师生关系观的转换[J];教育研究;2003年04期
2 张林,黎兵,刘永兴;关于成就动机的研究综述[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3 赵汀阳;思想的原创性要求[J];学术月刊;2000年01期
4 甘剑梅;教师应该是道德家吗——关于教师道德的哲学反思[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3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海生;;教师道德冷漠的成因及矫治[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2 陈恒勋;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提高教师道德素质水平[J];青海教育;1997年12期
3 徐晨;教师道德初探[J];高等教育研究;1984年03期
4 陈桂香;;多元价值社会中教师道德枷锁的解除[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7年02期
5 王有鹏;;为师德高尚喝彩[J];山东教育;2011年08期
6 李清雁;;教师道德的自主发展[J];思想理论教育;2010年12期
7 涂争鸣;赵晓春;;论教师道德的典范性特征[J];现代大学教育;1991年03期
8 伉大林;对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思考[J];中国职工教育;1994年11期
9 朱小蔓;关注教师的人文素质和道德成长[J];上海教育;2005年Z2期
10 吴亦仙;略谈教师的职业道德[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来芝;;浅谈教师道德素质的培养[A];跨世纪园丁工程论丛[C];2000年
2 余文明;;尊师道 铸师魂[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3 余文明;;尊师道 铸师魂[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一)[C];2009年
4 刘国平;;“三结合”对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影响[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一卷)[C];2005年
5 肖忠贤;;浅谈如何加强教师道德素养[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二)[C];2009年
6 王玉琴;;教师职业枯竭研究综述[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7 冯琳;;浅议如何进一步提升师德教育水准问题[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8 王鹏;高峰强;;高中阶段教师职业枯竭的多层研究[A];全国教育与心理统计与测量学术年会暨第八届海峡两岸心理与教育测验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9 潘小明;;数学教师德性:内涵及其培养[A];全国高等师范院校数学教育研究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谭华琼;;论中国教师可持续性发展的途径[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詹仁颖;浅谈教师道德素质对学生的影响[N];黔西南日报;2011年
2 天津市教科院 刘东菊;有偿家教拷问教师道德良知[N];天津教育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康丽;教师职业的道德要求高于其他职业[N];中国教师报;2008年
4 茅卫东;高考压力是一个幌子[N];中国教师报;2007年
5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 徐卫红;改变中国教师命运的八件大事[N];中国教师报;2004年
6 本报记者 茅卫东 李炳亭 通讯员 孙登勇;中国名校长泉城纵论素质教育[N];中国教师报;2006年
7 李炳亭;中国教师报全国校长培训基地在向阳小学挂牌[N];中国教师报;2007年
8 刘维涛;“中国教师发展论坛”在杭州举办[N];人民日报;2007年
9 康 丽;让教育多一些人文精神[N];中国教师报;2005年
10 记者温红彦;第五届“全国十杰教师”颁奖[N];人民日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源源;义务教育教师职业城乡分层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李清雁;教师是谁[D];西南大学;2009年
3 曹众;中小学音乐教师职业幸福感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4 王宝莅;断了线的等价交换?!——合同的伦理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5 周润智;被规约的教师职业[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6 张凌洋;经济学视域下中小学教师专业伦理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7 李茹;政府干预市场的伦理分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8 李爱民;职业定位与大学教育职员制度改革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9 杨林国;追寻教师美德[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10 邹寿长;优雅的生[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齐小苗;信息说服技术的伦理初探[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2 朱辉宇;论企业决策的伦理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3 刘莉;教师职业自我意识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马文君;进取的伦理分析[D];苏州科技学院;2011年
5 李亚莉;中小学教师职业自豪感及其与社会支持的关系[D];沈阳师范大学;2012年
6 彭文静;教师职业幸福的主客观评价标准和条件建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7 许苏;西方早期教师职业发展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颜琳;高校教师责任意识培养探析[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李月萍;新中国教师准入与任用政策嬗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欧阳卿;王船山的教育伦理思想探析[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2261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22261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