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改革与社会进步国际会议在杭州召开
[Abstract]:On October 25-27,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urriculum Reform and Social Progress and the Fifth China Hangzhou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al Innovation were held in Hangzhou. The conference was sponsored by the National Committee of UNESCO of China and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Xiacheng District people's Government. More than 200 experts and scholars from the United States, Japan, Italy, South Korea, China (including Hong Kong, Macao and Taiwan) and relevant leaders from Xiacheng District of Hangzhou City attended the meeting. Professor Zhong Qiquan of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made a report on the theme of "Transformation of Teaching and Research". He pointed out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current teaching research, and advocated that teaching research should be rid of linear, fixed, programmed and childless research. From "stereotyped research" to "situational research", situational teaching is teaching and ideal teaching. Professor Pei Zhona of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devoted his report to the strategy of classroom teaching of Chinese subjects.
【分类号】:G52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谢俊;关于在罗马召开的“人口与城市未来”国际会议[J];人口与经济;1980年03期
2 赖乔;1980年国际价值会议在日本举行[J];国外社会科学;1980年12期
3 朱晓红;1980年将要召开的国际会议[J];国外社会科学;1980年02期
4 徐耀宗;“发展中国家工业发展的战略”国际会议在布拉格召开[J];国外社会科学;1980年05期
5 李f浩,钟声m$,萧广润;电工学课程必须改革——评介国外大学非电类电工教材[J];高等教育研究;1980年01期
6 陆象淦;帕斯库院士谈第十五届世界历史学家大会[J];国外社会科学;1980年04期
7 ;简讯[J];国外社会科学;1980年04期
8 王铁崖;;国际法当今的动向[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2期
9 魏治臻;;应届主席C·S·贝尔肖谈第十一届国际人类学和民族学大会筹备情况[J];世界民族;1980年06期
10 金蓓;;日本各经济学会[J];国外社会科学文摘;198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雷林源;唐晓东;;单桩轴向极限承载力的神经网络预测法[A];1999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集[C];1999年
2 王萍;;中学英语教学中的交际性原则[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3 俞滨洋;赵景海;;试论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若干问题[A];地理学的理论与实践——纪念中国地理学会成立九十周年学术会议文集[C];1999年
4 李舒;;盲人按摩事业在香港的发展现况[A];Word Blind Union--1st East Asia/Pacific Regional Seminar on Massage[C];1991年
5 梁启谈;;系统原则和高师课程改革[A];广西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广西高教研究》创刊十周年(1985-1995)论文选集[C];1996年
6 陆燕荪;;前言[A];’98上海有色合金及特种铸造国际会议论文集[C];1998年
7 叶一舵;;高师公共课心理学“六位一体”综合教改的实践和理论[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8 马新文;;开发利用人力资源 适应知识经济的需要[A];陕西省经济学学会会员代表会议暨第十九次年会论文集[C];1999年
9 ;后记[A];长城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4年
10 李传杰;;关于针刺戒烟(综述)[A];全国冠心病防治及对策研讨会论文集[C];198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辽宁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 杨骞;校本课程开发应注意的问题[N];中国教育报;2000年
2 山东省沂水县龙家圈中学 姚金明 孙纪芳;国外课程教材改革的特点[N];中国教育报;2000年
3 记者 李建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项目启动[N];中国教育报;2000年
4 教育部全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技术学科组组长 黄汉升;依据新课程方案 建设新教材体系[N];中国教育报;2000年
5 北京市朝阳区华严里小学 郑瑛;美、日课程改革的启示[N];中国教育报;2000年
6 大阪;日本中小学校园网发展迅速[N];中国教育报;2000年
7 本报记者 唐青林;校本课程:给学生自主发展的空间[N];中国教育报;2000年
8 本报记者 高耀彬 特约记者 贺斌;面向新世纪的改革[N];中国教育报;2000年
9 记者 李建平;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最后攻坚[N];中国教育报;2000年
10 本报记者 张玉玲;从改革课程方面实施“减负”[N];光明日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家福;新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文化检讨[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2 余志文;香港校本课程发展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3 胡东芳;课程政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4 王海燕;地域文化与课程[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5 刘志军;发展性课程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6 邬志辉;从教育现代化到教育全球化[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7 潘苏东;从分科走向综合[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彭泽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评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胡庆芳;美国高中课程发展研究——从失衡发展到基础振兴[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郭宝仙;英语课程组织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烁;美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及借鉴[D];河北大学;2000年
2 曾晓荣;我国中学生物课程改革的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0年
3 陈菊;普通高中化学课程结构优化论析[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4 黄爱锋;面向21世纪我国体育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体育教育专业本科课程发展的历史回顾、展望及改革对策[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5 肖怀宝;高等师范院校物理系课程改革方向[D];首都师范大学;2001年
6 钟志勇;国家高中数学课程实施现状与改革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7 郑勇;深化课程改革的思考[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8 吴品杉;“研究性学习”的探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9 张群林;中小学活动课程浅论[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10 杨玉东;国家数学课程改革中教师培训之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22461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22461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