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体态语及运用
[Abstract]:In the practice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the concrete behavior of positive teachers is "teaching by words", and there is often a phenomenon of emphasizing "teaching by words" rather than "teaching by experience". The term "experience teaching" refers to the body language communication 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in addition to verbal communication. Body language is a kind of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tool in which people communicate through the change of body behavior and expression.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understand the nature and function of body language so as to better apply it to classroom teaching.
【作者单位】: 浙江省台州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省台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分类号】:G451.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茹卫平;心理暗示与体态语[J];安徽教育;1986年06期
2 马林英;凉山彝语体态语的社会职能[J];贵州民族研究;1990年03期
3 贾f^儒;试论体态语在教学中的运用[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1990年01期
4 廖泰初;;体态语与外语的教和学[J];外语电化教学;1990年01期
5 马兰柏;体态语教育尝试[J];安徽教育;1992年Z2期
6 杨丹妮;浅谈贸易交际中的体态语[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02期
7 范庆华 ,曹秀玲;体态语的性差异[J];东疆学刊;1993年02期
8 任丽芬;;体态语简说[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03期
9 高蕴琦;体态语与教育传播[J];外语电化教学;1994年01期
10 王凤桐;体态语技能研究[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199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江北战;;目击感和拍摄难度——兼论新闻照片的评价标准[A];现状、挑战、展望——第五届全国新闻摄影理论年会论文集[C];1993年
2 孔洋恩;;护患沟通的技巧[A];全国第六届骨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3 杨丽芳;;小议女生心理辅导中的体态语[A];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中期研究报告论文集[C];2004年
4 索景丽;;留心您的“无声语言”[A];全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中期研究报告(一)[C];2004年
5 姚锦;;沟通技巧在工作中的应用[A];现代消毒供应中心(室)建设与管理、护士长提高班暨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05年
6 都建秀;;体态语与态度的表达方式[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7 王璐;;非语言交际的分类、功能及其跨文化对比[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8 胡妍;;论话语理解的语义联想策略[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张维;;让微笑走进课堂[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一专辑)[C];2006年
10 孙晓凌;;小学生英语学习情趣培养之我见[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英语专辑)[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邱小真;无锡旅校加强口语训练有新招[N];华东旅游报;2000年
2 开心;手势和姿态说明什么[N];经济日报;2000年
3 张爱军;公共场合教子宜用体态语言[N];中国妇女报;2001年
4 时骏;新闻现场感与体态语[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1年
5 钟志祥;导游素质亟待提高[N];内蒙古日报(汉);2004年
6 ;巧妙读懂上司的体态语言[N];市场报;2004年
7 陈文叔;医患沟通中体态语的运用[N];中国医学论坛报;2004年
8 山东省牟平一中 柳杨军;放大你的成功感受[N];中国教育报;2005年
9 刘筏筏;“手势语”在服务中的运用[N];中国旅游报;2005年
10 殷群;从现场导游考试看导游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N];大理日报(汉);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蒋华;现代汉语“这/那”类指示代词的多维度考察[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雁雁;体态语与对外汉语教学[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2 温秀杰;课堂教学中的非语言交际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3 杨华;英俄汉体态语文化差异研究[D];安徽大学;2003年
4 毕纪芹;体态语与会话含义的推导[D];中国海洋大学;2003年
5 徐冬梅;体态语与中学英语教学[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6 熊惠明;[D];电子科技大学;2004年
7 李京霖;教态美与中学语文课堂教学[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8 田飞;体态语与中学语文阅读教学[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9 祁淑玲;当代女性言语特点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5年
10 李娜;体语符号与跨文化交际[D];黑龙江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2472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22472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