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课堂教学论文 >

以校为本,在新课程改革中促进新教师成长

发布时间:2018-10-04 18:50
【摘要】:新教师是教师集体中的特殊群体。新课程改革呼唤新教师的发展。作为新教师发展重要场所的任职学校,应该利用新课程改革这一契机,立足于校本,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新教师的成长和发展。
[Abstract]:New teachers are a special group of teachers.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call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new teachers. As an important pla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new teachers, serving schools should take advantage of the opportunity of new curriculum reform and take effective measures to promote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new teachers.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育系
【分类号】:G42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钟启泉;“教师专业化”的误区及其批判[J];教育发展研究;2003年Z1期

2 陈海凡;初任教师的适应与思考[J];学科教育;2003年04期

3 姚红玉;对新教师问题的思考[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2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大伟;教师的专业生活与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兼谈教师教育课程改革[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2 范蔚;;校本课程开发与教师教育智慧增长[J];大理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3 薛晓嫘;;立足教师专业发展 改革教育实习课程结构[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7年01期

4 龙宝新;;对专业型教师教育问题的综述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6年06期

5 曲铁华,冯茁;专业化:教师教育的理念与策略[J];教师教育研究;2005年01期

6 姚红玉;新教师专业发展的趋势与策略[J];教师教育研究;2005年06期

7 陈亚萍;;民族地区乡镇中学教师素质现状与发展对策[J];贵州民族研究;2005年06期

8 桂建生;试析教育期刊对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作用[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年03期

9 卢光辉;;教师培训:问题与策略[J];职业教育研究;2007年05期

10 陈新文;我国教师专业化的发展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年2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志平;课堂动态生成资源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2 胡谊;专长的实质:限制与精致[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朱益明;教师培训的教育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任学印;教师入职教育理论与实践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5 岳欣云;教师研究的反思与再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黄爱峰;体育教师教育专业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7 王宪平;课程改革视野下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姜美玲;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岳刚德;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发展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贺文瑾;职教教师教育的反思与建构[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鲍文丽;我国教师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2 康世刚;新数学课程实施中数学教师专业化成长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3 陈海凡;初任教师的入职引导制度:以日英为例[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陈新文;论教师专业化及其发展[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5 张文明;教师继续教育:现状及其管理策略[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于国妮;面向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培训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7 朱丽;论教师的实践智慧及其生成[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8 柳德玉;论教师经历与专业成长[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9 李利;当前我国“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政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刘君;教师培训:引领教师自主成长的阶梯[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王小棉;新教师入职初期所遇困难的研究——兼析传统师范教育的缺陷[J];上海教育科研;1999年04期

2 姚红玉;对新教师问题的思考[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2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池春燕;;以校为本,在新课程改革中促进新教师成长[J];教育探索;2007年05期

2 潘妤妤;杨明宏;;破解新教师成长的心理困境[J];中国民族教育;2011年02期

3 杨继斌;网络,我们的“大教研室”[J];人民教育;2005年Z2期

4 徐玉珍;;新课程 新教师 新教学基本功[J];新课程研究(教育研究与实验);2004年02期

5 陈长应;谈教师间的合作[J];职业教育研究;2005年09期

6 敖雯;;新课改对新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J];文教资料;2009年12期

7 林存华;;再议听课的作用[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6年32期

8 杨丰烈;;教师要过四关[J];幼儿教育;2005年21期

9 王越明;;要细化、深化、优化新教师的“入格”培训[J];教书育人;2009年13期

10 冯石宝;;简议新教师的教学常规研究[J];青年教师;200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宋庆发;;春天的落叶让人迷离——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容忽视的倾向[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2 ;新课程下教师争做研究者[A];2007“校本培训”主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况琳;;浅谈新课程改革中教师角色的转换[A];天津市继续教育优秀论文集[C];2004年

4 周原;;实施校本教研策略,促成教师成长[A];现代地理科学与贵州社会经济[C];2009年

5 余武;陈庆军;;试析基于信息技术平台的新课程改革中教师教育观念创新[A];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新模式研究[C];2006年

6 陈书;邱笑宸;;课程改革的课堂教学[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材问题较多 规范教材改革刻不容缓[A];2010中国科协科技工作者建议汇编[C];2010年

8 施智华;;学习—实践—感悟[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福建卷)[C];2010年

9 解国柱;;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民办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积极构建与新课程改革相适应的教师评价体系[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10 王健;;精心帮带 全面发展[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福建卷)[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新教师”论[N];中国教师报;2011年

2 记者 龙超凡;福建招聘新教师“因需设岗”[N];中国教育报;2011年

3 李保伟;“秋实”对“春草”的期盼[N];天津教育报;2007年

4 党颖;新教师队伍建设问题及对策[N];云南政协报;2003年

5 周文;且慢要求新教师写论文[N];中国教育报;2008年

6 ;我地区促进新教师专业化成长[N];日喀则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李茂;让新教师尽早上路[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8 江苏省淮安市新区实验学校 高云刚;校长不妨带领新教师“拜码头”[N];中国教育报;2007年

9 西丰县教师进修学校 李春兰;新教师如何适应角色的转换[N];铁岭日报;2007年

10 况晨光;新教师如何适应工作岗位[N];宜春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余文森;个体知识与公共知识[D];西南大学;2007年

2 杨翠蓉;小学数学专家教师和新教师教学过程中的认知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张荣伟;教育共同体及其生活世界改造[D];苏州大学;2006年

4 吴国平;新课程行动中的教师成长[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姜荣华;课程实施程度的评价工具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6 黄瑾;农民城的教师[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韩承敏;教育随笔的哲学思考[D];苏州大学;2007年

8 晋银峰;新课程实施中的教学文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9 孙丹儿;我国综合科学课程内容统整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毛齐明;教师有效学习的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康健;美国新教师入职培训改革[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2 施小娟;新课程与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3 王歆;苏州初中教育信息化现状调查分析与对策思考[D];苏州大学;2008年

4 李蔚;新课程视野下新型师生关系构建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万海堂;新课程下农村教师专业成长的调查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6 罗金凤;新课程改革中的教师教学行为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7 史品南;论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文化建设[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8 王海云;新课改背景下“两极教师双发展模式”探究[D];西南大学;2006年

9 潘岳祥;新教师入职教育的模式构想与实践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10 赵显莲;教师的专业发展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2514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22514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271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