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鹤琴“活教育”理论对杜威教育思想的汲纳及创新
[Abstract]:"since the cultural contact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no foreign scholar has had as much influence in the Chinese intellectual world as Dewey," Hu Shi wrote in "Mr. Dewey and China." Some foreign scholars put forward that Dewey's educational thought spread far abroad, and its "biggest influence is in China". In modern China, as an important school of educational theory, the theory of "living education" is the result of Dewey's pragmatic educational thought. To this, Chen Heqin had made the explanation directly. "living education is not a new invention," he said. "its theory has been advocated by different educational authorities around the world. When the author was educated in the United States from 1914 to 1919, Dr. Dewey, one of the best known educators, advocated American progress.
【作者单位】: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分类号】:G40-0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顾明远;;学习和发扬陈鹤琴先生的教育思想和精神——《陈鹤琴传》序[J];生活教育;2008年06期
2 留春;陈鹤琴与江西省立实验幼稚师范学校[J];江西教育;1987年04期
3 陈一飞;;陶行知谈陈鹤琴——关于陈鹤琴与陶行知关系的史料[J];中国陶行知研究基金会会讯;2000年09期
4 李娜;;陈鹤琴:“活教育”的先驱[J];教育与职业;2009年31期
5 陈一鸣;;学习陈鹤琴的为人和做人的教育思想培养二十一世纪新人[J];中国陶行知研究基金会会讯;1997年Z1期
6 田景正;陈鹤琴“活教育”理论评介[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4期
7 ;双周[J];上海教育;2005年23期
8 冉苒;陈鹤琴与“中华儿童教育研究社”[J];早期教育(教师版);1985年12期
9 苗春德;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述论[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03期
10 徐怀礼;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J];宁夏教育;1994年Z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平;培育“生活教育”的土壤[N];中国教育报;2007年
2 卜之;我们是否抛弃了陶行知?[N];中国教育报;2004年
3 ;创造教育家辈出的伟大时代[N];南京日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苏军;日常生活的技能该老师教?[N];文汇报;2010年
5 王鹤伸;农村中小学生期盼生活老师[N];中国教师报;2006年
6 汪文;我省将在全省实施“三生教育”[N];云南经济日报;2008年
7 杨东平;传承一个伟大的传统[N];人民政协报;2003年
8 崔晓玲;“三生教育”课本受学生热捧[N];昆明日报;2008年
9 东平;中国需要新的教育理想[N];天津教育报;2008年
10 崔晓玲;云南全国首开“三生教育”课[N];昆明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肖晓玛;杜威美育思想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2 许新海;教育生活之危机与救赎[D];苏州大学;2009年
3 蔡幸福;陶行知与牧口常三郎教育思想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4 吴亮奎;文化变迁中的课程与教学[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玉梅;论教学与生活的联合[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郑艳萍;陶行知乡村教育思想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3 王彬彬;生活能溢出教育的味道吗[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4 邓跃军;罗弨重教育思想及实践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5 刘建英;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6 蒋雅俊;论中国学前课程的历史演变[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7 秦瑜;陶行知文化思想研究[D];安徽大学;2006年
8 廖瑜;陶行知的新教育思想及其现代价值[D];四川大学;2006年
9 张殊夏;民国时期学前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吴怡龙;五四前后西方学习心理的传入与中国教育科学化[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2549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22549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