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课堂教学论文 >

探析当代我国学校道德教育的改革趋势

发布时间:2018-10-24 12:46
【摘要】: 改革和创新是中国21世纪道德教育的必然趋势和选择,也是一场道德教育观念和体系上的深刻变革。在新的时期,一方面,我们要清楚地看到社会与道德教育之间的关系,重新看待我国几千年来的传统道德在当今社会的作用,从而更好加以继承和发扬;另一方面,我们应以新的视角审视我国现在的道德教育,明确道德教育必须走向现代化,以新的视野、新的方式、新的内容回应现代社会的挑战,从而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在道德教育理念上,要改变以前的“无人化”的道德教育,要以人为本,要培育自主性人格和独创精神。同时,培育并确立道德和道德教育中的人本观念、主体性观念、生活化观念等等新的道德教育理念,这已成为当下教育理论和实践的迫切任务。 在道德教育目标上,传统的道德教育从社会本位出发,把道德教育理想化,把道德目标,拔高到大多数人无法企及的高度,这种脱离实际、过于理想化的道德目标,现实中的确难以企及和实现。由于每个人的实际情况不同,要想达到预期的目标,就必须将道德教育目标层次化。在道德教育目标要求上区分层次,把广泛性与特殊性区分开。这种有针对性的教育,才能促进个体最充分的发展。 在道德教育方法上,以往的道德教育方法是简单、机械的,它把学生单纯地视为道德规范的被动的接受者,普遍采用灌输的方法。这种方法有其可取的一面,但它忽视学生的基础德性的养成和道德判断、选择能力的培养,忽视道德主体的发展和道德情感体验。道德教育方法应该要从学生道德品质的发展和道德教育的效果出发,在创新上做文章,在实效上下功夫,要求多种方法的有机结合与灵活应用。 道德教育过程,其实是施教与受教统一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道德教育应是融合在道德知识与学生生活世界、生活经验的过程中,从而使学生不知不觉地内化规范、体验规范并践行规范,从而完善人格。而不是将学生禁锢在一个封闭的、人为的、理想的、纯洁的环境中来进行,与生活世界完全相脱离。 道德教育环境的完善也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重视,真正的道德教育在于为个体的道德发展创造一个宽松、健康、向善的环境,在于为个体营造一个纯净而快乐的精神家园,在于培植一个理性而独特的道德生命。营造良好的道德教育环境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第一,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包括校园文化的建设,良好校风的培养等;第二,提升教师队伍的素质;第三,拓宽道德教育渠道,使道德教育走向开放化,走出校园,走入社会中。
[Abstract]:Reform and innovation are the inevitable trend and choice of China's moral education in the 21st century, as well as a profound change in the concept and system of moral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on the one hand, we should clearly se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ciety and moral education, and on the other hand, we should review the role of traditional morality in our society for thousands of years, so as to better inherit and carry forward it; on the other hand, We should examine the present moral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from a new angle of view, make it clear that moral education must move towards modernization, respond to the challenge of modern society with new vision, new way and new content, so as to meet the needs of social development. In the idea of moral education, we should change the former moral education of "no man", be people-oriented, cultivate independent personality and original spirit. At the same time, it has become an urgent task to cultivate and establish new moral education concepts, such as humanism, subjectivity, life and so on, in moral and moral education. On the goal of moral education, the traditional moral education starts from the social standard, idealizes the moral education, elevates the moral goal to a height beyond the reach of most people. This kind of moral goal, which is divorced from reality and is too idealized, In reality, it is really difficult to achieve and achieve. Because everyone's actual situation is different,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expected goal, moral education goal must be stratified. The goal of moral education should be divided into two levels: universality and particularity. This kind of targeted education can promote the fullest development of the individual. In the method of moral education, the former method of moral education is simple and mechanical. It regards students as the passive receiver of moral norms and generally adopts the method of instillation. This method has its desirable side, but it ignores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basic virtue and moral judgment, the cultivation of their choice ability, the development of moral subject and the moral emotional experience. The methods of moral education should be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moral quality and the effect of moral education, make great efforts in innovation and practical effect, and require the organic combination and flexible application of various methods. The process of moral education is actually a process of unification of teaching and being taught. In this process, moral education should be integrated in the process of moral knowledge and students' life world and life experience, so as to make students unconsciously internalize norms, experience norms and practice norms, so as to perfect personality. Instead of confining students to a closed, artificial, ideal, pure environment, they are completely divorced from the world of life. The perfection of moral education environment has been pai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he real moral education is to create a relaxed, healthy and good environment for the individual's moral development, and to build a pure and happy spiritual home for the individual. It is to cultivate a rational and unique moral life. Building a good moral education environment can be started from three aspects: first, create a good campus atmosphere, including the construction of campus culture, good school spirit, etc.; seco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ers; third, Widen the channels of moral education, make moral education open, walk out of the campus and enter the society.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G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白雪;;论当代国家文化安全问题[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2 薛梅梅;;论当代家庭教育[J];快乐阅读;2011年14期

3 古璇;;当代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浅析[J];学理论;2011年18期

4 李宪航;;关公精神的当代价值探讨[J];体育博览;2011年07期

5 朱莎;;浅论高校校园文化与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科技信息;2011年22期

6 刘正萍;;试论中国当代家庭观的演变对家庭产生的效应[J];兰州学刊;2011年07期

7 彭福金;;中国当代水彩画的现状分析[J];现代交际;2011年08期

8 唐西胜;;学校的道德高度和力量[J];中国德育;2011年01期

9 张融;;景颇族“目瑙纵歌”的当代流变[J];大众文艺;2011年13期

10 佚名;;孟广美:当代山渣渣之恋[J];家庭之友(爱侣);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当代日本报告》近日出版[A];中日关系史研究·2011年第2期(总第103期)[C];2011年

2 ;当代海南论坛[A];2010当代海南论坛文集(上)[C];2011年

3 高旭东;;近代、现代、当代:文学与历史的复杂变奏[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届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4 郝伟锋;;试论琼崖革命精神与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A];旗帜飘扬——中共琼崖第一次代表大会人物研究论文选[C];2010年

5 江畅;;幸福、和谐、智慧与优雅:当代幸福主义的视野[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6 王旭东;;方兴未艾的中国音乐治疗学[A];中国音乐治疗学会第七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7 吕周聚;;现代文学经典与当代人文教育[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届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8 黄京鸿;;当代地理学与地理课程教学视野中的《世界自然地理》课程改革[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东城区当代北京史研究会召开三届四次理事会[A];当代北京研究(2011年第2期)[C];2011年

10 郑一省;;试析当代印度尼西亚的民族问题[A];中国世界民族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桂玲;2008年度“当代作家评论奖”获奖篇目揭晓[N];文艺报;2009年

2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何鹄志;研究当代西方思想史的力作[N];湖北日报;2011年

3 王玉周;面向当代现实问题的“深呼吸”[N];光明日报;2011年

4 中国美术学院 连冕;必要的“消毒”:历史与当代[N];美术报;2011年

5 胡军;《当代作家评论》庆祝创刊25周年[N];文艺报;2008年

6 史编;《彪炳史册六十年·当代江西》即将面世[N];江西日报;2009年

7 本报通讯员 张继良;诵读先贤经典 塑造当代君子[N];济宁日报;2011年

8 杨朝竹;“当代保尔”朱彦夫[N];中国老年报;2000年

9 原琳 米丽珊;当代名家瓷崭露头角[N];中国文化报;2011年

10 宋永进;当代画家如何实现社会价值[N];美术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苏喜庆;当代关中文学场的生成与建构探源[D];西北大学;2012年

2 尧新瑜;学校道德课程理解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张陈;我国当代学位制度的传统与变革[D];西南大学;2011年

4 巫晓燕;审美现代性视野下的中国当代都市小说[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朱奚红;当代城市管理及其哲学理念[D];苏州大学;2005年

6 韩颖琦;中国传统小说叙事模式的“红色经典”化[D];苏州大学;2008年

7 丁玉龙;当代蒙古语诗歌综合研究(1947年-1978年)[D];内蒙古大学;2004年

8 柯凡;昆曲在当代的传承和发展[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9 谢登斌;当代美国课程话语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徐晨阳;“意”与“物”[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邓艳红;探析当代我国学校道德教育的改革趋势[D];江西师范大学;2007年

2 江鸿;当代青年白领消费生活方式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3 张莹;当代景德镇日用瓷发展之研究[D];景德镇陶瓷学院;2007年

4 饶建华;当代“流行书风”现象下的非书法因素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5 宋庆莲;当代中国人物画的区域特征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6 滕美芳;当代纪念性建筑的多元化创作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7 张侠;当代美国黑人参政状况分析(1970-2000年)[D];苏州大学;2005年

8 王秋准;当代瑞典社会民主党的社会主义观[D];聊城大学;2009年

9 裴培;当代城市社区音乐文化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年

10 王晶;中国国际私法发展史及对当代的启示[D];大连海事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2914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22914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054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