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课堂教学论文 >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新课改的启示

发布时间:2018-11-11 12:49
【摘要】:正陶行知是我国现代教育史上一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在不断探索和实践中创立了崭新的教育学说——生活教育理论。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以其鲜明的特色,在中国现代教育发展过程中起过不可磨灭的作用。中国传统的教育中的某些方面,不适合现代社会的发展,我们必须变革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这也正是新课改所倡导的。
[Abstract]:Zheng Tao Xingzhi is a great people's educator in the history of modern education in China. Proceeding from the basic national conditions of China, he established a new educational theory, the theory of life education, in the course of continuous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Tao Xingzhi's theory of life education has played an indelible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education in China with its distinctive characteristics. Some aspects of Chinese traditional education are not suitabl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society. We must change the traditional educational concepts and teaching methods, which is exactly what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has advocated.
【作者单位】
【分类号】:G4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杨春芳;新课改下重提生活教育[J];教学与管理;2004年32期

2 徐春霞;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探微[J];教育探索;2004年10期

3 王本余;简论陶行知的生活教育课程思想[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4 周逸先;“教学做合一”加强课堂教学的实践性——陶行知生活教育方法论对课堂教学改革的启示[J];学科教育;2001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群;新课程呼唤新型的师生关系——兼论师生交感互动教学模式及其构建[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2 陈婷,郑庆全;关于课程改革中确立新型师生关系的思考[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3 常国良;姜彩丽;;论陶行知的乡村教育思想[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4 刘岩;多元智力理论与多元化学生评价[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5 田蕾;论《体育与健康》新课程中的合作学习[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6 李文芳;素质教育中教师语言的情感因素[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7 敦长兴,王涛;关于新体育课程标准在教学中实施的思考[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4期

8 甘胜界;;基于教学做评合一的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组织[J];办公自动化;2011年10期

9 韦浩明;赵取花;;实用与趣味:高校课堂教学改革浅议[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年07期

10 王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素质的新要求[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徐志辉;孟桂英;;乡村教育与乡村社会现代化——兼论陶行知乡村教育思想对乡村教育改革的启示[A];农村教育与农村发展高端论坛论文集[C];2008年

2 周伟业;;教师网络素养与教育改革调查报告——以艺术教师为例[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07):媒介素养与公民素养论文集[C];2007年

3 张冬玉;;英语演讲与语言能力的培养——一项综合英语课程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A];全球化中的英语演讲:挑战与创新——首届全国英语演讲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段鹏;开放的艺术及其教育[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2 王忠厚;从混沌走向协同:课堂教学系统自组织境域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何建国;领袖著作与意识形态:孙中山著作的出版与传播研究(1919—1949)[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牛文明;学科和课程的分化与综合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姚志敏;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课程执行力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玲;战争、国家与女性:抗战时期宋美龄的妇女动员[D];浙江大学;2011年

7 张更立;异化与回归[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8 魏薇;教师课堂教学决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黄忠敬;知识·权力·控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10 朱益明;教师培训的教育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宫伟伟;促进高中生个性发展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严艳琳;高中新课程四要素耦合评价的探究与实践[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吴艳艳;不同版本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的比较与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颛孙伟伟;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案一体化”教学模式探析[D];苏州大学;2010年

5 王桂玉;新课标下初中语文尝试性课堂教学模式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6 胡松龄;教师专业化视野下中学教研组的建设与发展之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7 唐玲;建构主义视角下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设计探究[D];苏州大学;2010年

8 李忠勇;新课程改革中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D];苏州大学;2010年

9 张锋;阅读教学中“对话教学”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10 黄立宇;图式理论在小学语文段落阅读教学中的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金林祥,李庚靖;论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0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力行;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1991年01期

2 杨海波;;由衷的祝贺 热切的期望[J];生活教育;2006年01期

3 徐丽丽;从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谈“学以致用”[J];当代教育论坛;2005年18期

4 郁桂珍;;试论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实践第一和辩证统一的哲学观[J];文教资料;2006年34期

5 茅旦华;;从“自主学习”走向“创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实践探微[J];才智;2010年18期

6 曾文光,刘俊英;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中的素质教育思想[J];雁北师范学院学报;1998年03期

7 吴建君;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当前教育改革的意义[J];教学与管理;2002年24期

8 张美娟;张琪;;新课改背景下对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再认识[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9 陈开龙;;陶行知的知识观给我们的启示[J];民办高等教育研究;2010年03期

10 崔红;;试论生活教育的意义与实践[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学习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实施“2221”教育富民工程[A];学陶师陶 贵在实践——山西省陶行知研究会第二届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1996年

2 张淑清;;学习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 深化师专教育改革[A];学陶师陶 贵在实践——山西省陶行知研究会第二届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1996年

3 陈屏;;学习陶行知 研究陶行知[A];山西省陶行知研究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87年

4 陈丽珍;;让语文课堂联系生活——学习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教学小结[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东卷)[C];2010年

5 刘在琳;李清华;;与时俱进的活教育——试论陶行知素质教育观的现实意义[A];纪念福建省陶行知研究会成立20周年——陶研优秀论文集[C];2004年

6 侯怀银;;山海工学团模式初探[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7 千里;继勇;;学习陶行知诗歌的点滴体会[A];山西省陶行知研究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87年

8 李茂南;;陶行知家庭教育思想与实践初探[A];山西省陶行知研究会首届第三、四次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1992年

9 蒋良富;;浅析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与杜威实用主义教育理论的区别[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10 钟扬;;陶行知论教育科学试验[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徐卫红;陶行知和他的“生活教育”理论[N];光明日报;2005年

2 淄博博山区第十中学 戴本刚;新课改,我的读书建议[N];中国教育报;2004年

3 马虹;试析陶行知“生活教育论”[N];贵州民族报;2006年

4 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周洪宇邋华中师范大学考试研究院副教授 但昭彬 长江大学副教授 陈竞蓉 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教育专业博士生 李高峰;怎样成为一流教育家[N];中国教育报;2008年

5 杨平;教育要教人过上诗的生活[N];中国教育报;2004年

6 计方胜;校长的权威从何而来[N];中国教育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张颖;期望“陶”花处处开[N];福建日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王友文;让德育渗透更为自然[N];中国教育报;2006年

9 本报记者  张树伟;暑假就到了,我们来读陶行知[N];中国教育报;2006年

10 马鞍山 张曙光;屯溪发现陶行知创办的《生活教育》杂志[N];黄山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擎华;陶行知与民国社会改造[D];山东大学;2008年

2 蔡幸福;陶行知与牧口常三郎教育思想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3 姜荣华;课程实施程度的评价工具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4 曹俊军;反思与构想: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5 杨俊;批判电影《武训传》运动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6 陆克俭;发现与解放[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7 兰军;民国时期中国教育在国际教育论坛上的展现[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8 肖晓玛;杜威美育思想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9 汪楚雄;中国新教育运动研究(1912-1930)[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10 万伟;亦续亦断[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申林静;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2 吴建玲;初中历史动态生成教学的实践探索[D];苏州大学;2008年

3 赵丽;中学语文有效教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4 江华;高中英语任务型教学中的任务设计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王海云;新课改背景下“两极教师双发展模式”探究[D];西南大学;2006年

6 康颖卿;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课堂秩序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7 肖弋;论“英特尔~@未来教育”在新课改教师培训中的运用[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8 魏磊;新课改条件下课堂教学管理模式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9 胡海艇;促进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10 王剑锋;新课改理念下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研究与实践[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3248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23248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701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