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状况的调查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source, gender, grade and time of social support of left-behind children in junior high school. Methods: 129 children left behind in junior high school and 133 children in control group were investigated by social support questionnaire. Results: 1 the mother was the most frequent support source for the left-behind children in junior high school;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children whose parents were working outside felt more emotional support from their fathers, teachers and classmates. Only children whose fathers work outside the home also felt more emotional support from their fathers. 2 Left-behind girls felt more emotional support and intimacy from teachers than boys. Boys left behind felt more instrumental support from their fathers than girls. The left-behind children of the first grade felt more social support from their parents and classmates and the positive value from the teachers than the left-behind children of the second grade. 3 compared with the children who stayed for less than one year, Children who stayed for more than 5 years felt more emotional support, companionship and positive value from teachers and classmates. Conclusion: mother is the main source of support for left-behind children in junior high school, and the social support status of left-behind children in junior high school is different according to sex, grade and time.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 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 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 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
【基金】: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项目号:04JZD0026)
【分类号】:B84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王东宇,王丽芬;影响中学留守孩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研究[J];心理科学;2005年02期
2 胡军生,王登峰,李泉;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5年04期
3 黄爱玲;“留守孩”心理健康水平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年05期
4 赵建平;葛操;;初中生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年02期
5 周福林;段成荣;;留守儿童研究综述[J];人口学刊;2006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迟希新;留守儿童道德成长问题的心理社会分析[J];教师教育研究;2005年06期
2 段宝霞;;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和管理探析[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3 陈日升;;福建亭江的“小美国人”:一个跨国寄养的新移民子女群体[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06年02期
4 张珍辉;彭尚平;;农村留守孩子问题的现状分析及对策[J];广西社会科学;2006年11期
5 郑显亮;张杰;;皖北留守孩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年02期
6 陈霞;马姝娟;戴美林;;农村中学生社交焦虑、应对方式及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年02期
7 刘霞;武岳;申继亮;邢淑芬;;小学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的特点及其与孤独感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年04期
8 刘祖强;谭淼;;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现状与前瞻[J];教育导刊;2006年06期
9 贾香花;;家庭教育“缺位”与学校教育“补位”——农村留守儿童人格发展问题及解决路径[J];辽宁教育研究;2007年05期
10 陈旭;谢玉兰;;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行为调查及家庭影响因素[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黄艳苹;李玲;;国内留守儿童研究综述[A];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研究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刘春梅;陈影影;张旭颖;张倩;周鑫;李柱华;张迪;李春光;王蓉;;大学生社会支持系统发展特点的研究[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全国第十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安秋玲;青少年非正式群体交往与自我同一性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杨彦平;中学生社会适应量表的编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金碧华;支持的“过程”:社区矫正假释犯的社会支持网络研究[D];上海大学;2007年
4 徐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严标宾;社会支持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2 黄勤锦;青年男性服刑人员的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人际信任和应对方式的关系[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3 陈君;大学新生学校适应、社会支持及其关系的调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4 吴丹伟;大学生的社会支持,,自我价值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4年
5 张宁;西安地区硕士研究生应付方式、社会支持对其主观幸福感影响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6 李红;上海市残疾人运动员自信心水平诊断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琚晓燕;青少年依恋的测量及其与自尊、社会适应性关系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5年
8 朱霞桃;农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情况的调查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9 任伟荣;心理应激多因素系统综合评估的初步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10 杨元花;初中生安全感发展的家庭动因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科蓉,李春景,周淑琴;农村“留守子女”学习状况分析与建议[J];教育科学;2002年04期
2 王艳波,吴新林;农村“留守孩”现象个案调查报告[J];青年探索;2003年04期
3 段成荣,周福林;我国留守儿童状况研究[J];人口研究;2005年01期
4 李庆丰;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对“留守子女”发展的影响——来自湖南、河南、江西三地的调查报告[J];上海教育科研;2002年09期
5 高成阁,亢万虎,王友平,张西生,谭新,方明,陈佩璋,田萍,何瑞嫦,李强;城市与农村中学生心理卫生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1997年04期
6 王东宇,林宏;福建省284名中学“留守孩”的心理健康状况[J];中国学校卫生;2003年05期
7 李文道,邹泓,赵霞;初中生的社会支持与学校适应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3年03期
8 谭代林,李薇,吴银杰,李大林,刘丁洪,尹万森,刘国清;家庭咨询对改善中学生父母养育方式的探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1年02期
9 高成阁,王友平,亢万虎,张西生,李强,方明,陈佩璋,纪术茂,田萍,何瑞嫦;陕西省大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调查[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7年01期
10 黄爱玲;“留守孩”心理健康水平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永娟;沈汪兵;刘国雄;袁媛;;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2 王晓娟;郑晓边;;农村留守儿童孤独感研究进展[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1年07期
3 张运红;;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问题及解决对策[J];大众心理学;2007年10期
4 蓝燕飞;;让心灵之花健康绽放——浅谈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对策[J];中学教学参考;2011年24期
5 郝蕾;;社会支持对大学生心理压力的影响[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1年06期
6 孟建青;于仁昌;孙丽花;;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及解决策略[J];才智;2011年24期
7 赵勇;;谈高职专科生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的关系[J];才智;2011年17期
8 徐菡;;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及其启示[J];科技创业月刊;2011年08期
9 蒋鸣;;农村留守儿童心理缺失成因分析[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年11期
10 方航;;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的关系探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心怡;刘霞;申继亮;范兴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刘霞;赵景欣;申继亮;;留守儿童日常烦恼与孤独感的关系:不同来源的社会支持的缓解作用[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任彩霞;;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弹性及其与一般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的关系[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刘春雷;;大学生就业压力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沈永健;吕航;肖海雁;;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的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吴汉荣;肖海雁;;高中生网络成瘾与社会支持系统的关系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赵霞;邹泓;;对社会支持的归因与初中生主观感知的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李春花;王大华;;社会支持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老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9 尹靓;;大学生自我效能、社会支持对专业性心理求助意愿的影响[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王静;陈英和;;社会支持和人性哲学对大学生抑郁的影响[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孙明君;留守儿童心理拓展训练营在我市启动[N];佳木斯日报;2008年
2 记者 孙明君;我市首家留守儿童心理拓展训练营开营[N];佳木斯日报;2008年
3 特约记者高翔;七成留守儿童存在心理问题[N];健康报;2009年
4 记者 吴采平 通讯员 高翔;七成留守儿童有心理问题[N];中国消费者报;2009年
5 衣晓峰 陈英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不容漠视[N];黑龙江经济报;2010年
6 尹香力;他们的童年如何安放?[N];贵阳日报;2010年
7 李金健 陈雯 莫延钦;精神留守儿童:家庭分工断裂的罪与罚[N];东莞日报;2010年
8 甘州区三闸镇中心学校 陈玉霞;留守儿童心理分析及对策建议[N];张掖日报;2010年
9 实习记者 严玉琳;走进心灵 关爱留守儿童健康成长[N];雅安日报;2010年
10 彭运生;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需调适[N];大众卫生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捷;城市低龄老年人的需要、社会支持和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范方;留守儿童焦虑/抑郁情绪的心理社会因素及心理弹性发展方案初步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3 杨丽;完美主义、应激、应对、社会支持和抑郁的关系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4 宋剑锋;湖北省城乡居民自杀意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5 卢国华;坚韧人格与应激、心身反应的关系[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6 曾晓强;大学生父母依恋及其对学校适应的影响[D];西南大学;2009年
7 李逸龙;乐观人格与心理健康、工作绩效的关系及其中介、调节机制[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8 章晨晨;青少年内化性问题及外化性问题危险因素的追踪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9 杨会芹;中国湖南省城乡高中生抑郁易感因素及预测模型追踪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10 唐海波;大学生焦虑易感性—应激模型的实证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骆鹏程;留守儿童心理弹性与人格、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2 王淑芳;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弹性及其与依恋应对方式的关系[D];河南大学;2010年
3 段玉香;初中阶段农村留守儿童应付方式及其与人格特质、社会支持关系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4 龚风华;南通市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特征和体育锻炼干预作用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5 刘欣;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及社会性发展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彭亮;留守儿童与流动儿童学业情绪的比较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7 龚务;留守儿童看护人教养方式问卷编制及特点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谢玉兰;农村留守儿童情绪性问题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9 黄艳苹;家庭教养方式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10 徐晓宁;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社会支持与职业倦怠的关系[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3382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23382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