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培训模式的开放与融合——以校本教师培训模式为例
[Abstract]:Teacher training is a dynamic development process, the training mode is open to each other, the integration of each other is an inevitable trend.
【作者单位】: 山东科技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山东枣庄工业学校
【分类号】:G451.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唐安国,程敏;上海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模式探讨[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小山,严先元;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教师教育一体化[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10期
2 黄雪娜,许明;专业发展学校与美国教师教育的发展[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3 连莲;西方教师专业化的传统模式及其转型[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4 刘英;;浅议美国教师专业发展的社会思想基础[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5年06期
5 杨秀清;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模式探微[J];福州师专学报;2000年04期
6 张文娟;;改革我国教师教育促进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J];福建体育科技;2005年06期
7 苏连福;关于我国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思考[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0年05期
8 黄福康,刘金水,赵庆刚;中小学教师非学历继续教育实效亟待提高[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1年02期
9 徐长江;论“学习型组织”理念对教师培养与提高的启示[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1年02期
10 刘复兴;我国教师教育的转型与政策导向[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2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增田;对话教学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2 时伟;专业化视野下教师继续教育的理论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邱红松;初中几何课堂教学过程重构与视频案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任学印;教师入职教育理论与实践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5 王延文;教师专业化的系统分析与对策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6 周海玲;制度下的教师文化[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岳欣云;教师研究的反思与再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杨荣昌;教师继续教育课程体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周倩;高校科技管理人员专业化建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贺文瑾;职教教师教育的反思与建构[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殷洁;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个案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2 张景美;我国成人教育教师专业化建设探析[D];曲阜师范大学;2005年
3 赖志玲;美国研究型大学硕士水平教育实习探析[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4 王少非;教师教育中的案例方法与教学案例的开发[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5 余江敏;高等师范院校公共课教育学教学策略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6 连莲;关于西方教师专业化理论与实践的初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7 王向红;我国师范教育模式向混合型发展的可行性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8 傅树京;PDS:美国教师专业发展的政策性选择[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9 李灵;杜威教师观初探[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10 吴民祥;合作探究型教师培训模式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永进;;谈中小学校长在自修—反思培训中的运作谋略[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2年08期
2 王录梅;冷泽兵;;校本培训:教师走进新课程的高速路[J];继续教育研究;2007年01期
3 黄勤雁;;“研培结合”模式在“国培计划”实施中的实践与探索[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1年06期
4 顾秀芳;;21世纪的教育与教师的素质[J];上海教育;1998年05期
5 徐国宏;素质教育重在教师素质[J];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6 戴亚藜,李建群;爱心──教师素质的灵魂[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0年Z1期
7 赵琼;教师素质的构成及提高途径研究[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11期
8 王玉华;论素质教育与教师素质的提高[J];天津市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9 张子军;;素质教育与教师素质[J];赤峰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10 徐论初;曾小瑛;;完美的人格:教师素质的灵魂[J];科学教育;200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注重内涵发展 提升教师素质[A];河北省教育厅教师继续教育与教师培养模式改革研讨会暨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2010年年会交流材料汇编[C];2010年
2 罗小兰;;贫困地区教师心理健康调查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李华;;做不了大师,,也要努力做个好教师——对如何做一名“好教师”的思考[A];农业教育与农村改革发展——云南省农业教育研究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4 李永梅;;转变教育观念是农村教育现代化的关键[A];北京高校政经、社建教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邵武市实验小学课题组;黄新凯;;构建和谐校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福建卷)[C];2010年
6 黎小兰;;国家教师基金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 民办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研究——浅析民办学校校本教研[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7 克依木;阿丽达;木尼拉;吐尔逊布比;古丽白克热木;热合木江;;评价教师素质的一种有效方法[A];全国第16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CACIS)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8 张洁;;关注教师心理提高教师素质[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二卷)[C];2005年
9 孙耀霖;;教师素质与素质教育[A];中国煤炭教育科研优秀成果文集[C];2001年
10 陈文心;;素质教育与教师素质现代化[A];亚洲人才战略与海南人才高地——海南省人才战略论坛文库[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马爱英;培训工程提升教师素质[N];铁岭日报;2011年
2 记者 李忠峰;我国农村教师素质再上新台阶[N];中国财经报;2011年
3 张淑敏;素质教育与教师素质[N];中国教育报;2000年
4 张永萍;浅析教师素质构成[N];发展导报;2002年
5 本报记者 高生君 通讯员 廖锦华 吴小彦;大培训强力推动教师素质大提升[N];梅州日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徐敏;提高教学质量:教师素质是关键[N];解放日报;2008年
7 全晓明 孙冬怀 本报记者 修孟青 于洪全;中山区、西岗区多举措提升教师素质[N];大连日报;2009年
8 吉素英;素质教育与教师素质[N];山西日报;2003年
9 龚正刚;教师素质之辩[N];甘肃日报;2007年
10 朱晓洁;素质教育与教师素质[N];浙江日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张奎明;建构主义视野下的教师素质及其培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张生;混合式学习环境下基于学习活动的形成性评价的理论与实践[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3 秦立霞;美国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及其效应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4 王丽华;教师意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王延文;教师专业化的系统分析与对策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6 赵海涛;基于问题的校长培训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秦磊;农村教师培训实效性评价体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倪寿英;苏霍姆林斯基的教师成长观及其现代启示[D];苏州大学;2008年
2 盛春霞;生命教育视野下的教师素质构建[D];曲阜师范大学;2007年
3 兰宏宇;PBL下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培训模式的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4 魏铁英;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培训研究与探索[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肖婕;21世纪教师形象设计[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6 蔡进;基于网络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资源设计与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7 刘军风;中国农村英语教师教育[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8 徐志刚;教师情感能力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9 郭晓梅;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模式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徐建;教师职业道德的学理构造和培育途径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3429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23429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