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的中心论题是“境遇性教学”。围绕这一中心论题,本文看重探讨了这样几个问题:(1)律规性教学及其危机;(2)境遇及境遇性教学的涵义;(3)境遇性教学的立论基础;(4)境遇性教学的基本理念;(5)境遇性教学的实践诉求。 境遇性教学之所以被提出,主要原因之一是律规性教学出现了危机。律规就是规律和规则。律规性教学是指那种过于依赖规律与规则而不关注具体情境的教学。由于过于遵从先在的规律和外在的规定,过于恪守恒定的程序和固定的套路,所以律规性教学是一种过于统一化、标准化和规范化的教学。律规性教学的整体特征是预成性,它表现为教学的具体形态、运演路径、发展阶段和教学结果等已被事先预设好了;教学过程就是教学预设的严格展开过程;教学的目的就是完成预设的目标。此外,律规性教学还具有去情境性、完备性、线性化和确定性等具体特征。律规性教学的危机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限制了学生的深度发展,主要体现为它不能促进高级知识的学习,无法促进创造能力的发展,无力促进独立人格的形成;二是危害了教师的教学生活,主要体现为它扼制了教师的创造,限制了教师的发展,剥夺了教师的幸福;三是迷失了教学的本体功能,主要体现为它将学生的发展错误地简化为信息的获取与知识的堆积。律规性教学的危机呼唤着境遇性教学的出场。 本文将“境遇”理解为“事物在与其存在的特定情境的互动中显现出来的存在状况”。对于“教学境遇”,我们将作分析式理解:“境”即“情境”,主要指“课堂教学情境”,是教学活动实际发生于其中并对教学产生直接影响的“环境”和“氛围”;“遇”即“相遇”,主要是指“教学互动”,即教学活动与教学情境的相互作用以及教学中各种要素的相互作用。基于此,我们认为,境遇性教学是其本质、特征及表现等因境遇的不同而不断生成和转化的教学。境遇性教学实际上是这样的一种教学:教学决断不是完全依据教学律规做出的,而是依据具体情境以及教学与具体情境的相遇状态做出的。境遇性教学的提出意味着,教学不存在唯一、固定的本质和规律,其本质和规律是在教学过程中生成的。境遇性教学是关注具体情境的教学,是不囿限于律规的教学,是注重生成性的教学,是具有人文情怀的教学。与律规性教学的整体特征——预成性——相对应,境遇性教学的整体特征可以概括为生成性,它主要是指预设的教学要素、教学结构、教学行为方式等会随教学过程的展开而发生预期之外的变化,从而导致整个教学过程不断地发生变动与调整,甚至产生新的教学行为与意外的教学效果。境遇性教学的生成性主要表现为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的生成性等。除生成性外,境遇性教学还具有情境性、开放性、互动性和不确定性等具体特征。 境遇性教学的立论基础主要是指与境遇性教学密切相关的理论背景。概括而言,境遇性教学的立论基础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学生的生成特性为境遇性教学提供了存在基础,即以生成性为主要特征的境遇性教学之所以有必要存在,主要是因为学生具有生成性;二是行为的情境依赖为境遇性教学行为提供了依据,即境遇性教学行为是依据具体的课堂情境及其变动而生成的;三是过程的互动效应为境遇性教学的生成提供了根源,即教学过程中的非线性互动为境遇性教学的生成性提供了源泉;四是知识的不确定性为境遇性教学提供了创造空间,即知识不确定性的凸显为境遇性教学中的创造性教学行为提供了可能的逻辑空间。 简要地讲,可以对境遇性教学的基本理念作这样的概括:它是一种讲究和追求创造性与智慧性的教学。具体而言,这一基本理念又主要体现为以下三个方面:教学即理智探险,这主要是讲境遇性教学应具有挑战性和开拓性;教学即即席创作,这主要是讲境遇性教学应具有临场性和智慧性;教学即可能生活,这主要是讲境遇性教学应具有开放性和想象力。 要实现教境遇性教学,必须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首先,要实现教学思维方式的变革,,即应建议教学实践工作者换一种逻辑来思考和看待教学问题。对于境遇性教学的实现而言,急需实现教学思维方式从预成性思维到生成性思维的转换。其次,境遇性教学的实现必须满足一定的基本条件。实现境遇性教学的外部条件是教师应拥有教学自主权,内部条件是教师应具有教学智慧。其三,要实现教学行为的整体变革。境遇性教学的实现最终应体现为教学行为的整体变革。不过此处所讲的教学行为是广义的教学行为,而不限于课堂教学行为。具体而言,教学行为的变革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弹性化的教学设计、灵动性的教学实施、情境性的教学评价和协商性的教学管理。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G420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张立新;张丽霞;;生态化网络课程的设计理念[J];电化教育研究;2011年06期
2 王鉴;张晓洁;;试论生成性教学的内涵和特点[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0年04期
3 罗祖兵;;生成性思维及其教学意蕴[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1年03期
4 李德显;韩彩虹;;生成教育视野下教师文化的特征分析[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5 方振政;;高职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3年04期
6 庄龙玉;;境遇式教学理念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J];现代教育管理;2013年04期
7 李维坚;;从被动灌输到自主生成[J];数学之友;2013年04期
8 夏莉;;由预设到生成:当代大学教学变革的重要取向[J];现代大学教育;2009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瑞;理解与超越:情境适应性教学评价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周贵礼;论当代教师思维方式变革[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李可兴;生成性体育教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4 袁顶国;从两极取向到有机整合:主题式教学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5 宋德云;教师教学决策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6 王卫华;教学机智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7 张辉蓉;数学诊断式教学设计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8 邹琼;对话与理解[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9 邵士权;我国高等学校教学方法创新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高细媛;审美视野下的教学理解[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娟;幼儿艺术教育中的生成性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伟娜;深度教学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3 王清霞;解释学视野下课堂教学过程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蔡亚波;小学英语教学预设与生成相结合的实践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5 王春玲;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情境之行动研究[D];延边大学;2011年
6 张春杰;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的生成性教学研究[D];徐州师范大学;2011年
7 邹婷;事件观视阈下初中音乐生成性教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8 周征寰;论高中古典诗歌教学目标的有效预设与生成[D];苏州大学;2011年
9 张琪;中学生物教师课堂教学机智观察与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周红娟;信息化环境下的生成性教学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
23514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23514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