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才教育的发展历程
[Abstract]:......
【作者单位】: 漳州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
【分类号】:G4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李建辉;;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精英教育理念建构[J];大学教育科学;2005年06期
2 刘宝存;大众教育与英才教育应并重──兼与吕型伟、王建华先生商榷[J];教育发展研究;2001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永志,林永柏;从精英教育向普及教育转变:意义与模式的探究[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2 沈尚美;刘海薇;;试论英才教育与大众教育的协调发展[J];才智;2012年13期
3 刘君;;也论精英高等教育与大众高等教育的关系[J];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4 李建辉;;识读精英教育:从传统到现代发展中的多层意蕴[J];东南学术;2010年02期
5 王雪;张桂春;;论大众化阶段精英高等教育存在与发展的必然性及合理性[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7年03期
6 李建辉;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的质量问题辨析[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7 李建辉;;普通高等院校实施现代精英教育的理念和策略[J];高等农业教育;2007年11期
8 刘梅开;刘彪;;人的全面发展与终身教育体系构建的意义[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9 邓伟;对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理性思考[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10 郝敬楠;;高等教育大众化研究综述[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2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金京泽;韩国科学教育[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闫静;论竞技体育与精英教育[D];北京体育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娜;中美高中理科资优生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姜凤坤;美国精英高等教育保护策略初探[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苗乃祥;高等教育大众化质量优先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张丽;我国教育大众化阶段的精英高等教育发展探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8年
5 高飞;新就业形势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8年
6 廖辉琴;美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以来的精英教育发展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7 赵晶;我国大众化背景下精英高等教育模式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0年
8 毕建敏;我国高校自主招生与大学精英教育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9 张祖庆;云南省高等教育生源变动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10 郝伟韦;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刘海峰;高等教育大众化与精英性[J];东南学术;2002年02期
2 柯森;高等教育大众化初始阶段的过渡性及其现实意义[J];高教探索;2001年04期
3 潘懋元;大众化阶段的精英教育[J];高等教育研究;2003年06期
4 潘懋元;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教育质量观[J];江苏高教;2000年01期
5 邱梅生;大众化高等教育质量研究综述[J];江苏高教;2002年01期
6 王建华;要重视大众教育问题——兼与吕型伟老师商榷[J];教育发展研究;2000年01期
7 刘宝存;大众教育与英才教育应并重──兼与吕型伟、王建华先生商榷[J];教育发展研究;2001年04期
8 吕型伟;要重视英才教育问题[J];教育发展研究;1999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伟廉;“英才教育情结”与高教结构改革[J];高等教育研究;1998年03期
2 范贤超,罗兰容;英才教育研究[J];开放时代;2001年04期
3 贺建民;高等教育在发展大众化教育的同时不可忽视英才教育[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2年06期
4 万清华;我国高等教育从英才教育到大众教育发展浅析[J];科技创业月刊;2004年S1期
5 李咏梅;;“英才教育”的受害者[J];学生之友(初中版)(金视野);2007年06期
6 李建华;张英伯;;英才教育之忧[J];数学通报;2009年01期
7 张俊;加强管理 宏观调控——国外政府发展教育途径比较[J];上海教育;2004年19期
8 吴晗;;英才教育与教育机会公平探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11期
9 郑礼;;英才教育探析[J];教育评论;1987年03期
10 赵小华;数学英才教育初探[J];上饶师专学报;199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石晶;;长沙近代建筑的发展与保护[A];地域建筑文化论坛论文集[C];2005年
2 白西兰;张旭锋;;陕西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实践与思考[A];纪念农村改革30周年学术论文集[C];2008年
3 李仲秋;;一条“人的发展”的探索之路——汇文教育思想体系继承与发展[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5)——中国学校史志[C];2009年
4 孙诚;吕华;;从高校毕业生数量增长看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历程[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5 叶一舵;;我国大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二十年——历史与现实的对话[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聂岩;;山东生态农业建设成效与技术模式[A];山东省科协重点学术研讨活动成果——山东生态省建设与发展论文汇编[C];2004年
7 张金昌;;我国水文水井钻机发展综述[A];第十三届全国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5年
8 刘平;董文轩;Vassiliy Djouvinov;;保加利亚主要果树生产发展历程及生产现状[A];中国园艺学会第十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9 吴海成;;中国物探仪器发展博览——地球物理学会60年发展之见证[A];纪念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成立60周年专辑[C];2007年
10 韦志成;;香港城市桥梁[A];第十八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顾晓萍;两岸三地中学英才教育学术研讨会在石举行[N];石家庄日报;2011年
2 何在发;英才教育及特点[N];湖南日报;2001年
3 薛雅芬;朝鲜的音乐英才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2年
4 周尚文;神童不“神”,谁之过[N];解放日报;2007年
5 陈丹凤;为英才脱颖提供绿色通道[N];组织人事报;2008年
6 朱敬梅;英才教育与大众教育应并行[N];中国改革报;2005年
7 记者 张冬素;浙江大学实施英才教育首设丘成桐班巴德年班[N];浙江日报;2005年
8 周书贤 龚万群;“大教育”之路[N];中国教师报;2010年
9 记者 俞莹;见证金融改革发展历程[N];上海金融报;2004年
10 本报记者 姜秋芬 李艳红;令人钦佩的品格[N];辽源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原青林;“教育活化石”的考释[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2 王同舟;渊源·风会·正变[D];武汉大学;2005年
3 焦连成;经济地理学研究的传统对比[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4 俞海洛;当代中国大学生思想史研究(1949-1988)[D];浙江大学;2005年
5 胡仁茂;大空间建筑设计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6 朱梅光;近代中国外交史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吕世虎;中国当代中学数学课程发展的历程及其启示[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8 黄武双;制度移植与功能回归[D];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
9 蔡孟;从一体化到分化——中国现代陶瓷艺术发展历程的分析[D];清华大学;2005年
10 史建桥;《天问》的思想内容与结构特征[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沈逸亭;关于在普通中学推行英才教育的几点建议[D];苏州大学;2010年
2 黄旭;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学体育课程的发展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3 张坚;美声唱法在当代中国发展概论[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4 黄迪勇;论跨国公司的发展历程及其规律[D];青岛大学;2005年
5 陈娜;资产证券化在我国的实践应用[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6 左传;土家族史学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7 冯伟;新中国体育科教电影的发展历程研究(1949~1995年)[D];苏州大学;2009年
8 曹玉月;跨国广告公司中国化历程探析[D];武汉大学;2005年
9 邱艳萍;英国大学科学园的创建及启示[D];河北大学;2006年
10 邓于祁;中国翻译教学发展与改革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3675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23675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