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课堂教学论文 >

“情境”的教学意蕴

发布时间:2018-12-14 04:35
【摘要】:“情境”是学生实现意义自主建构的平台,是教学的“支架”,是学习者“同化”与“顺应”的现实背景,是教师、学生与文本的对话空间。解读情境丰富而深刻的教学意蕴,对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改善学生的学习状况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Abstract]:"situation" is a platform for students to construct meaning independently, a "scaffold" for teaching, a realistic background for learners'"assimilation" and "adaptation", and a dialogue space for teachers, students and texts. It is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interpret the rich and profound teaching meaning of the situation for improving the teachers' teaching level and improving the students' learning conditions.
【作者单位】: 江苏大学
【分类号】:G42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何克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5期

2 陈越;信息技术与研究性学习课程整合的实践[J];人民教育;2001年0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谭文旗;;语文课堂教学目标设置的问题与对策研讨[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2期

2 李群;;高中文理分科的国内外状况和现实思考[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3 李义宝,张学勇,马建国;基于WEB的大学物理网络课程研制[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2期

4 吴玉梅;高校英语教师的作用及素质[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5 汪正贵;;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高职教学改革的启示[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6 郭娟;;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2期

7 倪震;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视野中的高职教育[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8 吴雪梅,郑海燕;探索新课程改革下教学评价的新形式[J];安康师专学报;2005年04期

9 张同乐;李晓陆;胡蓉;;大学英语体验式教学的教育原理探究[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10 唐金贵;;浅析石油开采企业安全培训问题[J];安全;2009年0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道宇;课程效能生成的原理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谷志忠;专门用途英语课程教学设计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张洁;上海市郊公办学校学生来源的多样性对教育的影响与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春瀛;高校教师专业化成熟度测评体系构建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5 朱德全;问题系统教学设计探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6 刘承波;信息时代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变革及其运行机制[D];厦门大学;2002年

7 崔景贵;解读心理教育:多学科的视野[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8 马治国;网络教育本质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9 金美福;教师自主发展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10 杨东;儿童解决学科问题认知模型的理论建构与实证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胥健;;建构主义教学思想下的小学英语语篇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1年25期

2 赵斌;;活用电子广播软件提升教学效果[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年12期

3 于永建;;课堂“情景导入”的设计与案例介绍[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1年04期

4 徐迎;试评《教学设计》[J];教学与教材研究;1994年03期

5 黄醒云;;基于建构主义的中职网络课程教学设计探究[J];广西教育;2011年24期

6 明米娜;;建构主义在高职美术教学设计中的运用[J];赤峰学院学报(科学教育版);2011年06期

7 孟兴;胡碧刚;;借“教学设计”追求“有效教学”——在科学教学中追求“有效教学”的一些理解与实践[J];教师;2011年18期

8 李丹;;建构主义理论对英语课堂教学的启示[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1年06期

9 张敏;;《乌鸦喝水》教学设计[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年21期

10 朱希萍;周海萍;;“锐角和钝角”教学设计[J];云南教育(小学教师);2011年Z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戴峰;;从混沌学的角度看教学设计的新发展[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2 刘端海;;浅谈目标教学的教学设计[A];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中专教育委员会第七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1999年

3 施锦美;沈俊高;;浅谈语文教学设计的巧、新、精[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五)[C];2009年

4 施锦美;沈俊高;;浅谈语文教学设计的巧、新、精[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江苏卷)[C];2010年

5 岳桦;;教学设计——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主要途径[A];高等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交流论文集[C];2002年

6 岳翠贞;;“掷点写数”教学设计[A];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第一届教学设计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7 邬建忠;;浅谈制图课堂教学设计[A];面向21世纪的图学教育——第十二届全国图学教育研讨会暨第三届制图CAI课件演示交流会论文集[C];2000年

8 田晓燕;;论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课的教学设计[A];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暨网络环境下外语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韦宇哲;;优化教学设计,构筑实效性的数学课堂[A];低碳经济与科学发展——吉林省第六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韩玉娟;;改革毕业设计教学,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机电类专业毕业设计的教学设计[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一专辑)[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马向东 南开区南江里小学;教学设计要从繁复走向简约[N];天津教育报;2010年

2 昆明市西山区马街中心学校 张建兰;《黄果树瀑布》的教学设计[N];云南经济日报;2010年

3 山东省菏泽市教学研究室 吕富蕾 山东省菏泽一中分校 曲慧;我们还可以更美[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4年

4 商报记者 宇澜;情境摄影谁来拍?[N];中国图书商报;2010年

5 山东菏泽第一中学 曲慧;“多媒体信息的加工与表达”教学设计[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4年

6 沭阳县第一实验小学 赵玲;让智慧在情境中闪现[N];江苏教育报;2009年

7 周辉兵 浙江省温岭市第九中学校长 赵小雅;照抄照搬教学设计上不出好课[N];中国教育报;2009年

8 平邑四小 崔萍;创设有效情境,爱你却不容易[N];学知报;2010年

9 项城市第二高级中学 张伯峰;浅析文化的多样性教学设计[N];周口日报;2010年

10 天津中学 弭金玲;从理念认同,,模式构建走向教学设计[N];天津教育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锋;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孟冬梅;英语课堂动机激励教学设计[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3 朱德全;问题系统教学设计探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4 王兴辉;成人自导学习与支持系统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李青;学习活动建模[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吴晓义;“情境—达标”式职业能力开发模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7 彭兵;基于学习对象的教学设计模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钟志贤;面向知识时代的教学设计框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苏东晓;审美无利害说与审美关系问题[D];复旦大学;2005年

10 李淑辉;时空交界下的文化抉择[D];南京艺术学院;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颖;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设计的探索[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年

2 王琳;基于建构主义的高中数学教学设计的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3 孙秀梁;基于建构主义的高中物理教学设计新探索[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4 陈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5 柳延东;基于建构主义的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初中历史教学设计[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6 陆如良;建构主义指导下的地理课堂教学设计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张艳霞;使用思维导图支持探究性学习教学案例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8 曾胜;中学化学概念意义建构教学实验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9 温树峰;多媒体网络教室中的探究教学模式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李冰;建构主义理论指导初中历史教学的研究与实践[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3779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23779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280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