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专业实验教学体系改革初探
[Abstract]:......
【作者单位】: 河西学院
【分类号】:G40-05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胡明星;推动高校实验教学体系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2年S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鲁保富;郑春龙;;实验体系与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理科教育;2005年06期
2 武志云,高晓平;对先进教育理念内涵分析及先导作用的理性思考[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3 鲁保富,郑春龙;构建培养创新能力的实验教学体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杜殿坤;;赞科夫实验教学体系的教学论原则(下)[J];云南教育(基础教育版);1980年05期
2 杜殿坤;;赞科夫实验教学体系的教学论原则(上)[J];云南教育(基础教育版);1980年04期
3 王隐雄;;赞科夫教学论思想初探[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1年02期
4 吴振成;徐长瑞;;赞科夫的教学论思想与我国教学改革[J];日本学论坛;1982年04期
5 列·符·赞科夫;教育家谈教学方法[J];安徽教育;1983年06期
6 徐长瑞;赞科夫教学论思想与教育现代化——赞科夫教学实验给我们的启示[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年03期
7 郎路农;;云南省召开首届实验室工作学术报告会[J];实验技术与管理;1985年03期
8 宁鸿彬;;使学生理解学习的过程[J];语文教学通讯;1985年03期
9 黄骝;;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能力的培养[J];实验技术与管理;1986年04期
10 刘好兰;;布鲁纳和赞科夫教学思想的异同[J];温州师范学院学报;198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苑国强;;山东工业大学“甩图板”工程初探[A];面向21世纪的图学教育——第十二届全国图学教育研讨会暨第三届制图CAI课件演示交流会论文集[C];2000年
2 林明栋;潘实清;颜少平;陈克敏;;网络信息化实验教学体系的教学应用优势[A];中国生理学会第21届全国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3 黄爱军;丁炳扬;傅承新;;深化植物学实验教学体系改革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A];第七届全国系统与进化植物学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4 陈景昌;黄加亮;;航海类轮机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体系初探[A];中国航海学会船舶机电与通信导航专业委员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船舶机电分册)[C];2002年
5 龚伯凯;卫星;;构建创新型实验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A];电子高等教育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6 于守谦;周元钧;沈松华;马其爽;;以工程实验能力培养为主线建立电气工程专业本科实验教学体系[A];第一届全国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7 陆源;厉旭云;复强;陈季强;;综合研究型课程教学实践[A];中国生理学会第七届全国生理学教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8 苏连江;张秀华;;化学教育专业实验教学体系优化设计研究与实践——黑龙江省教改工程项目研究报告[A];高教改革研究与实践(上册)——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9 陆辉;陈军;牟华坤;;创建新型实验平台,加强实验教学体系建设[A];电子高等教育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董慧;张进宝;汪晓元;;教育技术本科生中存在的迷茫现象研究[A];教育技术的创新、发展与服务——第五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论文集(上册)[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通讯员 吴建秀 记者 张宝敏;天大 构建实验教学新体系[N];中国教育报;2000年
2 黄荣怀 曾兰芳 余冠仕;教育技术大检阅(下)[N];中国教育报;2001年
3 本报记者 余冠仕;教育信息化驶入快车道[N];中国教育报;2001年
4 本报记者 田养梧;如何实施创新教育[N];陕西日报;2001年
5 方跃平;中国矿大积极推进办学机制转换[N];中国教育报;2002年
6 方跃平;中国矿大:积极推进办学机制转换[N];科学时报;2002年
7 方跃平;中国矿业大学“新世纪教改工程”启动[N];科学时报;2002年
8 王为本报记者陈勇;面向社会天地宽[N];四川日报;2002年
9 ;摩托罗拉助力中国单片机事业[N];中国电子报;2003年
10 潘克明;率先基本实现首都教育信息化[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胡晓源;网络课程《摄影》的设计、开发和评价[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2 王健;基于网络的远程实时实验教学系统[D];北京工业大学;2003年
3 郝大魁;高校教育技术专业中苹果计算机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4127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24127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