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儿童白谎认知与心理理论、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
【学位单位】:湖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G78;B844.1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文献综述
1.1 白谎认知
1.1.1 白谎认知的概念界定
1.1.2 白谎认知研究范式
1.1.3 白谎认知研究现状
1.2 心理理论
1.2.1 心理理论的概念界定
1.2.2 心理理论的研究方法
1.2.3 心理理论的研究现状
1.3 父母教养方式
1.3.1 父母教养方式的概念界定
1.3.2 父母教养方式的测量工具
1.3.3 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现状
1.4 白谎认知与心理理论、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
1.4.1 白谎认知与心理理论的关系
1.4.2 白谎认知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
1.4.3 心理理论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
2 问题提出与研究设计
2.1 问题提出
2.1.1 对已有研究的思考
2.1.2 研究思路
2.1.3 研究意义
2.2 研究设计
2.2.1 研究目的
2.2.2 研究假设
2.2.3 研究方法
3 研究结果分析
3.1 幼儿白谎认知的特点
3.1.1 幼儿白谎概念理解的特点
3.1.2 幼儿白谎道德评价的特点
3.2 幼儿心理理论的特点
3.2.1 幼儿心理理论的一般情况
3.2.2 幼儿心理理论的年龄差异
3.2.3 幼儿心理理论的性别差异
3.2.4 幼儿心理理论的父母受教育水平差异
3.3 幼儿父母教养方式的特点
3.3.1 幼儿父母教养方式的年龄差异
3.3.2 幼儿父母教养方式的性别差异
3.3.3 幼儿父母教养方式的父母受教育水平差异
3.4 幼儿白谎认知、心理理论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
3.4.1 幼儿白谎认知与心理理论、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
3.4.2 幼儿白谎认知对心理理论、父母教养方式的回归分析
3.4.3 心理理论的中介效应分析
4 讨论
4.1 幼儿白谎认知的特点分析
4.1.1 幼儿白谎概念理解的特点分析
4.1.2 幼儿白谎道德评价的特点分析
4.2 幼儿心理理论的差异分析
4.2.1 幼儿心理理论的年龄差异分析
4.2.2 幼儿心理理论的性别差异分析
4.2.3 幼儿心理理论的父母受教育水平差异分析
4.3 幼儿父母教养方式的差异分析
4.3.1 幼儿父母教养方式的年龄差异分析
4.3.2 幼儿父母教养方式的性别差异分析
4.3.3 幼儿父母教养方式的父母受教育水平差异分析
4.4 幼儿白谎认知、心理理论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分析
4.4.1 幼儿白谎认知与心理理论关系分析
4.4.2 幼儿白谎认知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分析
4.4.3 心理理论的中介作用分析
5 研究结论与建议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限制与展望
5.3 教育建议
5.3.1 正视白谎对幼儿的意义,进行积极引导
5.3.2 创设情境,培养幼儿对他人的心理状态理解能力
5.3.3 树立正确的儿童观,使用科学教养方式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附录2 幼儿白谎认知实验—故事情境法、道德评价量表
附录3 幼儿心理理论实验—意外地点、意外内容任务
附录4 母亲教养方式问卷
附录5 父亲教养方式问卷
后记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雪;李鸿晨;张蕾;;大学生述情障碍心理理论和共情能力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17年05期
2 李亚真;桑标;;不同攻击/受欺负类别儿童的冷热心理理论能力特点[J];心理研究;2017年02期
3 齐冰;;儿童心理理论研究述评及展望[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7年27期
4 刘晓年;;学前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6期
5 党喜灵;;成人心理理论对大学生心理韧性发展的影响[J];中国成人教育;2016年01期
6 吴红;马婧瑾;;心理理论研究取向的演变[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11期
7 马慕青;;基于心理理论探析幼儿合作行为的指导策略[J];教育实践与研究(C);2016年11期
8 武建芬;王秋利;;从混龄班儿童互教的策略看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7年04期
9 海东;王娟;;儿童欺骗研究综述:发生、发展、测量及其与心理理论的关系[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7年04期
10 姚红燕;;浅析普列汉诺夫的社会心理理论[J];青年文学家;2017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蒋钦;心理理论的认知神经基础[D];辽宁师范大学;2018年
2 王元;3-5岁儿童自我调节各成分与其心理理论发展水平的关系[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秀丽;学前儿童欺骗发展的研究——从心理理论视角透析学前儿童欺骗的发展[D];吉林大学;2004年
4 丁芳;幼儿心理理论与执行功能的关系研究——抑制控制的角度[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张坤;幼儿反事实思维的发展及其与心理理论的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张旭;汉语幼儿心理理论与语言的关系[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于松梅;儿童自我延迟满足能力的认知特征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8 张萌;汉语儿童反语理解的心理学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6年
9 金心怡;社会互动对幼儿不一致愿望理解的影响及机制[D];浙江大学;2017年
10 陈俊嬴;3~6岁儿童嫉妒结构、发展特点及内在相关因素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邓晓鸾;对不可见对象的二级自动观点采择研究[D];浙江大学;2019年
2 张盛进;学前流动儿童同伴关系、师幼关系与心理理论发展的关系研究[D];深圳大学;2018年
3 寇二虎;父母教养方式与学前儿童同伴关系:心理理论的作用[D];湖北师范大学;2019年
4 尹徐蕾;3-6岁儿童白谎认知与心理理论、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D];湖北师范大学;2019年
5 曾晶;双相障碍患者及一级亲属的心理理论特点研究[D];深圳大学;2018年
6 高瑶;初中生心理理论和人际困扰的关系:情绪调节策略的中介作用[D];陕西师范大学;2018年
7 夏绮慧;幼儿性别意识分化与心理理论的发展[D];南京师范大学;2018年
8 赵秋明;幼儿利他谎行为的发展研究:心理理论和移情的影响[D];杭州师范大学;2018年
9 孙梦娇;不同性质情绪及情绪调节策略对大学生心理理论的影响[D];杭州师范大学;2018年
10 杨蕊萍;抵制诱惑范式下儿童说谎行为的影响因素初探[D];浙江师范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8637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28637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