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课堂教学论文 >

近代直隶商业教育研究(1903-1927)

发布时间:2020-12-08 15:46
  伴随着清末教育改革的推进,近代商业教育开始受到民众的关注。1904年1月,清廷颁布癸卯学制,标志着以农工商为主体的实业教育正式纳入学制体系。其中,商业教育是实业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近代直隶商业教育分为两个阶段:1903-1911年的创办时期和1912-1927年的进一步发展时期。庚子事变后,直隶遭受到帝国主义列强的破坏,社会萧条,经济停滞。直隶作为全国的首善要区,在当时“商战”、“学战”思潮的大背景下,传统学徒制培养出的商人已不能满足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在地方官员及开明绅商的重视下,商业学校开始创办,新式商业教育出现,并得到发展。截止到1909年,直隶所办商业学校数量在全国名列前茅,并开展了一系列启迪商智的社会活动。民国初始,教育部颁布新的教育法规,制定了壬子癸丑学制;1922年又颁布了壬戌学制,这一时期商业学校的发展趋势总体向好。由地方政府、商人、教会创办的商业学校,在经费来源、教师来源、学生来源与毕业情况、课程设置、管理体制与内部管理、教学环境等方面彰显出独特的办学特色,并着手兴办社会中的商业教育,为社会经济培养专门人才、促进商业知识传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由于近代... 

【文章来源】:河北师范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7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现状
    三、难点与创新点
    四、相关界定
    五、研究方法和框架
第一章 近代直隶商业教育的兴起缘由
    一、“商战”、“学战”思潮的影响
    二、经济发展的需要
    三、传统学徒制的弊端
    四、政府及官员的重视
第二章 近代直隶商业教育的发展状况
    一、近代直隶商业学校的创办与发展
        (一)清末商业学校的创办(1903-1911)
        (二)民初商业学校的发展(1912-1927)
    二、社会中的商业教育
        (一)补习教育
        (二)商报
        (三)演讲会
        (四)研究所
第三章 近代直隶商业教育的办学情况
    一、经费来源
    二、教师来源
    三、学生来源与毕业情况
    四、课程与教材
    五、管理体制与内部管理
    六、教学环境
第四章 对直隶商业教育的历史评价及局限性分析
    一、对近代直隶经济发展的作用
    二、直隶商业教育的局限性
    三、近代商业教育发展的启示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学徒制的历史演变与改革方向[J]. 郑荣奕.  当代职业教育. 2017(03)
[2]清末直隶的商业职业教育[J]. 陈凯.  职业教育研究. 2015(09)
[3]学徒制VS学校制——我国商学教育的变迁与展望[J]. 李明武.  职教论坛. 2015(01)
[4]明清晋商商业教育研究述略[J]. 张小明.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2)
[5]论清末“商务报”与近代“商学”兴起[J]. 杨艳萍.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1)
[6]天津商会与商业学堂教育[J]. 王兆祥.  历史档案. 2008(03)
[7]我国近代新式商业补习教育的产生[J]. 汪光华.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8(23)
[8]近代商业教育在清末的兴起[J]. 吴玉伦.  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8(02)
[9]商业教育的近代缘起[J]. 吴玉伦.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6)
[10]明清山西商业教育摭论[J]. 柴国珍.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4)

博士论文
[1]中国近代高等商业教育发展史研究(1840-1937)[D]. 田谧.河北大学 2017
[2]近代上海商业教育研究(1843—1949)[D]. 常国良.华东师范大学 2006
[3]商会与中国近代教育研究[D]. 李忠.河北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留学生与民国广东商学教育研究(1912—1937)[D]. 刘诗悦.暨南大学 2017
[2]明清徽商商业教育研究[D]. 汪婷婷.南京师范大学 2016
[3]民国时期华北地区商业教育研究(1912-1937)[D]. 马修进.山东师范大学 2015
[4]近代天津商业教育研究[D]. 郑成伟.天津师范大学 2012
[5]广东地区大学商科教育研究(1924-1937)[D]. 曾金莲.暨南大学 2010



本文编号:29053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29053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71d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