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课堂教学论文 >

我国优秀教师标准研究 ——基于美国优秀教师专业标准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0-12-25 05:40
  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高教师质量是关键因素之一。当前我国正处于教师教育快速发展的时期,但教师队伍建设仍存在有待提高之处,尤其是教师质量保障体系不够健全,目前我国现有的教师专业标准较为关注教师的职前专业素养,缺乏对专业素养全面提升的关注,优秀教师标准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都有待深入。为更好促进我国教师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的发展,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优秀教师评价机制,在现有的优秀教师评价机制基础上,借鉴其它国家的经验,完善我国优秀教师评价机制,为提高我国教师质量提供帮助。本文梳理美国NBPTS颁布的优秀教师标准相关研究后,将该标准与我国上海市“双名工程”进行对比,详细分析和研究中美两国优秀教师专业标准的基本内容、特点与影响;中美两国对优秀教师理解、评估模式、考核标准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总结两国对优秀教师评价等方面的特色;并基于中国国情,提出完善我国优秀教师评价机制的建议,为后续研究奠定良好基础。 

【文章来源】: 王子旋 上海师范大学

【文章页数】:11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 美国NBPTS优秀教师专业标准
    第一节 美国优秀教师专业标准出台的背景
        一、美国经济衰退引发国民反思
        二、美国教师教育改革的需求
        三、美国政府及教育学者的共同推动
    第二节 美国优秀教师专业标准的理论基础
        一、舒尔曼教师知识结构理论
        二、舒尔曼教师知识结构理论在NBPTS中的应用
        三、舒尔曼教师知识结构理论对NBPTS的影响
    第三节 美国优秀教师专业标准的基本内容
        一、美国优秀教师专业标准的基本概况
        二、美国优秀教师专业标准的指导思想
        三、美国优秀教师专业标准的基本内容
        四、美国优秀教师的评价与认证
    第四节 美国优秀教师专业标准的影响
        一、美国优秀教师专业标准的特点
        二、美国优秀教师专业标准的积极影响
        三、美国优秀教师专业标准的消极影响
第二章 我国优秀教师专业标准
    第一节 上海市“双名工程”出台的背景
        一、基础教育改革需要专家型教师
        二、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需要大量优秀教师
        三、缓解上海市教育教学领域高端人才紧缺
    第二节 上海市第四期“双名工程”的基本内容
        一、“双名工程”的申报要求
        二、“双名工程”的研修机制
        三、“双名工程”的评价考核
    第三节 上海市“双名工程”的特点及影响
        一、第四期“双名工程”的特点
        二、第四期“双名工程”的影响
        三、“双名工程”有待提高之处
第三章 中美优秀教师标准的比较分析
    第一节 中美对优秀教师界定的比较
        一、中美优秀教师的概念界定
        二、中美优秀教师的特征
    第二节 中美优秀教师评估的比较
        一、中国优秀教师评选制度
        二、美国优秀教师认证制度
        三、中美两国优秀教师评估制度比较
    第三节 中美优秀教师选拔(认证)制度的比较
        一、认证部门
        二、评估标准
        三、评估程序
        四、宣传辐射
第四章 美国NBPTS对我国的启示与建议
    第一节 我国优秀教师专业标准的现状
        一、专业标准过于笼统
        二、教师的专业情感关注不够
        三、培训考核标准较为单一
        四、培养期间缺乏监督机制且评价周期长
    第二节 美国NBPTS的启示与借鉴
        一、秉持终身学习理念,提升教师的关键能力
        二、构建以“专业教学”为核心的中国特色教师专业标准
        三、增强教师的自我评价与反思意识
        四、建立优秀教师培养与评价的中介机制
        五、实现教师角色的多元化,形成专业共同体学习社群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29370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29370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995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