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扶贫政策的价值追求及实践效果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26 12:39
贫困是一个世界性难题,贫困与反贫困斗争贯穿人类生活始终。扶贫开发是一项长期工程,我国在长期扶贫工作中始终坚持开发式扶贫。教育扶贫作为从根本上解决贫困代际传递问题的“关键一招”,其实施目的是要提升贫困地区人口个体的整体素质,使其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得以增加,从而得到长久摆脱贫困的能力,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教育作为反贫困最有力手段,贫困地区人民却因为贫困而得不到教育上的保障。教育扶贫何以帮助贫困人口摆脱贫困,既是贫困地区急迫脱贫的现实所需,也是学界应有关注的现实问题,是人文关怀所需。教育扶贫政策的价值追求是我国教育政策与扶贫政策价值追求的交叉与融合。一方面,教育扶贫首先要解决“教育之贫”问题,要求不让一个孩子因为贫困失学,实现个人全面发展。教育扶贫要求补齐贫困地区教育短板,均衡发展教育,实现教育公平。另一方面,教育扶贫又强调以教育作为手段来扶贫,通过发展贫困地区教育,使贫困人群通过享受公平的教育来获得个人能力提升,实现永久脱贫。深究其本质,教育扶贫政策的价值追求是为了通过教育公平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通过帮助个体全面发展跳出贫困陷阱,来实现社会公平。本研究主要在文献研究基础上,探究我国教育政策与...
【文章来源】:西南大学重庆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操场上跳绳的学生们针对留守儿童,学校也十分关心他们的生活,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0从上午等到下午,那个女孩子跟男孩子在房间一直不出来。民中一个初二的孩子生了孩子,也要请回来。笔者:控辍保学工作实施这么久了,是否有成效呢?陆老师:那直接的成果就是学生比较愿意在学校读书了。我们那时候(2005年)辍学的很多,但我们现在乡村的学校控辍保学率几乎已经达到98%以上,辍学的学生很少,从初一到上高中,一个年级大概只走5个人左右。十年前我们还没有实行教育扶贫这一项目之前,我们的辍学率接近30%,十个人就有三个人出去打工,这个就是成效啊!控辍保学工作虽具有长期性和有限性,实施起来复杂而艰巨。当前贫困地区的控辍保学工作虽在“质”上还有待提升,即保证返校学生在返校后能真正学好,但在“量”上已经取得较大进展。只有在“量”上保证学生都回校,才有进一步提高质量的可能。5.社会组织多方参与教育扶贫《教育脱贫攻坚“十三五”规划》指出要构建多方参与、协同推进的教育脱贫大格局,即以政府为主导,多方合力,促进教育扶贫的有效落实。笔者在调研过程中发现学校有企业对学校进行定点帮扶,如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南宁市区的企业给学校捐赠了消毒液、酒精和口罩,为学校开学提供了物资支援。图2.2社会个人给学校捐赠开学储备物资除了企业与个人的爱心帮扶,社会公益组织——爱心蚂蚁的工作人员常年在学校里驻点。据了解,爱心蚂蚁是一个长期关注乡村教育与儿童发展的公益组织。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2者与政策目标达成度有一定差异即政策价值追求的实践偏移。1.贫困地区学校基础设施仍不健全现阶段贫困地区学校硬件虽基本能满足日常教学工作,但仍有很大提升空间。首先是教职工宿舍仍无法满足教职工需求。有家庭的教职工也只能挤在一个单间里,用帘子隔开。单身教师就两个人住一间,即使下班了也没有独立生活空间。即使这样挤着住,唯一一栋老旧的教师宿舍楼也无法满足所有教师的入住需求。部分教师只能住在学生宿舍楼下的空宿舍里,最基本的配套都没有,做饭只能在宿舍的洗漱间台子上,没有多余的地方。教师们说政府说会在田径场旁边建新的教师宿舍,但迟迟未动工。因为住宿条件的限制,许多教师的孩子就放在家里给老人带,周末便奔波在回家看孩子的路上。全县教育资源不均衡,教师的生活水平也不高,很难留住优秀的教师。一是由于Y乡的地势原因,学校四面环山,开凿难度极大。规划的在山下的田径场修建的教职工宿舍迟迟未能投入建设。教师的住宿条件较为简陋,无法做到最基本的每个教师一个独立的房间,单身青年教师有的两个人住一间,有的就住在学生宿舍。简陋的住宿环境使得新教师一看就“吓跑了”,特岗教师也因为住宿原因不愿多留。二是周围基础设施不健全,周围只要一个乡镇集市,无法满足教师们的生活与业余所需,学校的教职工食堂很简陋,还是石棉瓦搭起来的简易厨房,教师们围着一张圆桌,就在厨房的灶台旁用餐。图2.3Y初中教师食堂其次,学生住宿条件仍需改善。学生宿舍虽然不再是瓦房,但依然拥挤。24个学生挤在一间宿舍里,与城市中学标准八人间,还装有空调的宿舍相差很大。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教育扶贫”系列之一 教育扶贫的价值取向、现实困境与治理策略[J]. 吴彬镪. 教育评论. 2020(03)
[2]教育精准扶贫的现实困境及应对策略[J]. 杨扬,韩潇霏. 教学与管理. 2020(09)
[3]“互联网+教育精准扶贫”视域下薄弱学校发展路径研究[J]. 詹春青,姚轶洁. 教育信息技术. 2020(Z1)
[4]教育扶贫如何精准化——基于多学科视角的模型建构[J]. 袁利平,张欣鑫. 教育与经济. 2020(01)
[5]国内教育扶贫的研究进展与思考[J]. 贾巍,尹欣妍. 教育教学论坛. 2020(07)
[6]教育是实现特困地区有效脱贫的路径保障——以“三区三州”特困地区为分析个案[J]. 吴晓蓉,范小梅.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2)
[7]新中国成立70年来教育立法变迁及其制度发展[J]. 湛中乐,靳澜涛.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 2019(04)
[8]新时代推进教育公平的四维度思考[J]. 张荣花. 中州学刊. 2019(12)
[9]乡村振兴中的农村教育扶贫政策:价值意蕴、实践困境与推进路径——基于“权力—技术—组织”的分析框架[J]. 黄巨臣. 教育与经济. 2019(06)
[10]我国教育扶贫政策的执行困境与治理路径[J]. 马健云,陈恩伦. 教育与经济. 2019(06)
博士论文
[1]习近平教育扶贫思想研究[D]. 穆惠涛.东北师范大学 2019
[2]教育扶贫的价值贡献[D]. 周禹彤.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17
硕士论文
[1]习近平教育扶贫思想研究[D]. 吕腾飞.曲阜师范大学 2018
[2]民族教育政策的价值追求及实践偏移[D]. 刘慧.西南大学 2015
本文编号:2939713
【文章来源】:西南大学重庆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操场上跳绳的学生们针对留守儿童,学校也十分关心他们的生活,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0从上午等到下午,那个女孩子跟男孩子在房间一直不出来。民中一个初二的孩子生了孩子,也要请回来。笔者:控辍保学工作实施这么久了,是否有成效呢?陆老师:那直接的成果就是学生比较愿意在学校读书了。我们那时候(2005年)辍学的很多,但我们现在乡村的学校控辍保学率几乎已经达到98%以上,辍学的学生很少,从初一到上高中,一个年级大概只走5个人左右。十年前我们还没有实行教育扶贫这一项目之前,我们的辍学率接近30%,十个人就有三个人出去打工,这个就是成效啊!控辍保学工作虽具有长期性和有限性,实施起来复杂而艰巨。当前贫困地区的控辍保学工作虽在“质”上还有待提升,即保证返校学生在返校后能真正学好,但在“量”上已经取得较大进展。只有在“量”上保证学生都回校,才有进一步提高质量的可能。5.社会组织多方参与教育扶贫《教育脱贫攻坚“十三五”规划》指出要构建多方参与、协同推进的教育脱贫大格局,即以政府为主导,多方合力,促进教育扶贫的有效落实。笔者在调研过程中发现学校有企业对学校进行定点帮扶,如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南宁市区的企业给学校捐赠了消毒液、酒精和口罩,为学校开学提供了物资支援。图2.2社会个人给学校捐赠开学储备物资除了企业与个人的爱心帮扶,社会公益组织——爱心蚂蚁的工作人员常年在学校里驻点。据了解,爱心蚂蚁是一个长期关注乡村教育与儿童发展的公益组织。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2者与政策目标达成度有一定差异即政策价值追求的实践偏移。1.贫困地区学校基础设施仍不健全现阶段贫困地区学校硬件虽基本能满足日常教学工作,但仍有很大提升空间。首先是教职工宿舍仍无法满足教职工需求。有家庭的教职工也只能挤在一个单间里,用帘子隔开。单身教师就两个人住一间,即使下班了也没有独立生活空间。即使这样挤着住,唯一一栋老旧的教师宿舍楼也无法满足所有教师的入住需求。部分教师只能住在学生宿舍楼下的空宿舍里,最基本的配套都没有,做饭只能在宿舍的洗漱间台子上,没有多余的地方。教师们说政府说会在田径场旁边建新的教师宿舍,但迟迟未动工。因为住宿条件的限制,许多教师的孩子就放在家里给老人带,周末便奔波在回家看孩子的路上。全县教育资源不均衡,教师的生活水平也不高,很难留住优秀的教师。一是由于Y乡的地势原因,学校四面环山,开凿难度极大。规划的在山下的田径场修建的教职工宿舍迟迟未能投入建设。教师的住宿条件较为简陋,无法做到最基本的每个教师一个独立的房间,单身青年教师有的两个人住一间,有的就住在学生宿舍。简陋的住宿环境使得新教师一看就“吓跑了”,特岗教师也因为住宿原因不愿多留。二是周围基础设施不健全,周围只要一个乡镇集市,无法满足教师们的生活与业余所需,学校的教职工食堂很简陋,还是石棉瓦搭起来的简易厨房,教师们围着一张圆桌,就在厨房的灶台旁用餐。图2.3Y初中教师食堂其次,学生住宿条件仍需改善。学生宿舍虽然不再是瓦房,但依然拥挤。24个学生挤在一间宿舍里,与城市中学标准八人间,还装有空调的宿舍相差很大。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教育扶贫”系列之一 教育扶贫的价值取向、现实困境与治理策略[J]. 吴彬镪. 教育评论. 2020(03)
[2]教育精准扶贫的现实困境及应对策略[J]. 杨扬,韩潇霏. 教学与管理. 2020(09)
[3]“互联网+教育精准扶贫”视域下薄弱学校发展路径研究[J]. 詹春青,姚轶洁. 教育信息技术. 2020(Z1)
[4]教育扶贫如何精准化——基于多学科视角的模型建构[J]. 袁利平,张欣鑫. 教育与经济. 2020(01)
[5]国内教育扶贫的研究进展与思考[J]. 贾巍,尹欣妍. 教育教学论坛. 2020(07)
[6]教育是实现特困地区有效脱贫的路径保障——以“三区三州”特困地区为分析个案[J]. 吴晓蓉,范小梅.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2)
[7]新中国成立70年来教育立法变迁及其制度发展[J]. 湛中乐,靳澜涛.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 2019(04)
[8]新时代推进教育公平的四维度思考[J]. 张荣花. 中州学刊. 2019(12)
[9]乡村振兴中的农村教育扶贫政策:价值意蕴、实践困境与推进路径——基于“权力—技术—组织”的分析框架[J]. 黄巨臣. 教育与经济. 2019(06)
[10]我国教育扶贫政策的执行困境与治理路径[J]. 马健云,陈恩伦. 教育与经济. 2019(06)
博士论文
[1]习近平教育扶贫思想研究[D]. 穆惠涛.东北师范大学 2019
[2]教育扶贫的价值贡献[D]. 周禹彤.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17
硕士论文
[1]习近平教育扶贫思想研究[D]. 吕腾飞.曲阜师范大学 2018
[2]民族教育政策的价值追求及实践偏移[D]. 刘慧.西南大学 2015
本文编号:29397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29397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