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在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价值
发布时间:2020-12-26 18:52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学校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学生的学习生活问题受到了关注。本文通过对游戏理论的反思与评述,阐明游戏在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价值,提出学生学习生活游戏化的观点。文章首先考察了教育史上有关游戏的研究观点,发现研究游戏的思想方式主要着眼于心理和认知层面。如:视游戏为能量、情绪的调节,及作为闲暇的文化观;视游戏为一种本能、寻求刺激的行为;视游戏为儿童认知发展的反映与促进手段;视游戏为一种模拟与替代经验、学习的教育手段。反观近年来我国教育中游戏的研究,大多局限在幼儿教育活动的讨论和分析上,中小学教育中的游戏则多倾向于研究如何使游戏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任务。教育中对“人文关怀”的倡导,承认个体生命的独特存在,鼓励个性的自由发展的呼声日渐高涨。在这样的背景下,游戏开始超越传统观念中的“儿童(幼儿)游戏”、“游戏活动”等相对狭窄、具体的概念范畴,逐渐转向“人的游戏”、“游戏精神”等相对宽泛、抽象的定义范畴。文章认为教育中的游戏研究要由研究“游戏作为教育的手段”,向研究“游戏是什么”、“游戏与教育”、“游戏与人的发展之间的关系”转变。对此,文章在对游戏的词源学考察和不同视阈下游戏分析的基础上,指...
【文章来源】:浙江师范大学浙江省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一、导论
(一) 选题缘由
(二) 教育中游戏研究的文献综述
(三) 问题提出和研究的主要思路
二、什么是游戏
(一) “游戏”词源学分析
(二) 不同视阈下的游戏
(三) 游戏的本质和主要特征分析
三、学习生活中游戏的价值
(一) 学生在游戏中获得本真存在
(二) 游戏正确理解和把握学习的性格
(三) 游戏重构学习生活中的对话
四、当前学习生活中游戏的缺失
(一) 学习异化与游戏缺失
(二) “真、假游戏”的误识与游戏缺失
(三) 新课程改革与游戏缺失
五、在游戏指引下走向理想的学习生活
(一) 确立关注人的存在的学生观
(二)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三) 营造充满游戏的课堂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灌输式教育:一种“社会”隐喻——兼谈游戏式教育的构想[J]. 李敏. 教育学报. 2007(04)
[2]“学习异化”问题研究:基于生存论的视角[J]. 李丽. 全球教育展望. 2007(02)
[3]游戏—促进幼儿智力发展的重要途径[J]. 王丽艳.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04)
[4]中国传统儿童游戏观探析[J]. 黄绍文,卿丽蓉. 徐特立研究(长沙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5(Z1)
[5]走向学习哲学[J]. 张华. 上海教育科研. 2004(02)
[6]游戏:时代的症候[J]. 赵彦芳. 社会科学论坛. 2003(05)
[7]说游戏说[J]. 彭富春. 哲学研究. 2003(02)
[8]论游戏及其教育价值[J]. 庞桂美.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2002(06)
[9]析伽达默尔的游戏观——兼论游戏的本质[J]. 董志强. 学术月刊. 2002(12)
[10]论教学的游戏品格[J]. 郭晓明.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02(02)
博士论文
[1]学生学习生活研究[D]. 唐荣德.华东师范大学 2005
[2]游戏与教育——兼论教育的游戏性[D]. 吴航.华中师范大学 2001
硕士论文
[1]“游戏”在师生交往中的本体价值[D]. 李敏.安徽师范大学 2005
[2]游戏概念探究[D]. 俞喆.华东师范大学 2004
[3]游戏的秘密与美好的教育[D]. 王银玲.南京师范大学 2002
本文编号:2940275
【文章来源】:浙江师范大学浙江省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一、导论
(一) 选题缘由
(二) 教育中游戏研究的文献综述
(三) 问题提出和研究的主要思路
二、什么是游戏
(一) “游戏”词源学分析
(二) 不同视阈下的游戏
(三) 游戏的本质和主要特征分析
三、学习生活中游戏的价值
(一) 学生在游戏中获得本真存在
(二) 游戏正确理解和把握学习的性格
(三) 游戏重构学习生活中的对话
四、当前学习生活中游戏的缺失
(一) 学习异化与游戏缺失
(二) “真、假游戏”的误识与游戏缺失
(三) 新课程改革与游戏缺失
五、在游戏指引下走向理想的学习生活
(一) 确立关注人的存在的学生观
(二)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三) 营造充满游戏的课堂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灌输式教育:一种“社会”隐喻——兼谈游戏式教育的构想[J]. 李敏. 教育学报. 2007(04)
[2]“学习异化”问题研究:基于生存论的视角[J]. 李丽. 全球教育展望. 2007(02)
[3]游戏—促进幼儿智力发展的重要途径[J]. 王丽艳.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04)
[4]中国传统儿童游戏观探析[J]. 黄绍文,卿丽蓉. 徐特立研究(长沙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5(Z1)
[5]走向学习哲学[J]. 张华. 上海教育科研. 2004(02)
[6]游戏:时代的症候[J]. 赵彦芳. 社会科学论坛. 2003(05)
[7]说游戏说[J]. 彭富春. 哲学研究. 2003(02)
[8]论游戏及其教育价值[J]. 庞桂美.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2002(06)
[9]析伽达默尔的游戏观——兼论游戏的本质[J]. 董志强. 学术月刊. 2002(12)
[10]论教学的游戏品格[J]. 郭晓明.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02(02)
博士论文
[1]学生学习生活研究[D]. 唐荣德.华东师范大学 2005
[2]游戏与教育——兼论教育的游戏性[D]. 吴航.华中师范大学 2001
硕士论文
[1]“游戏”在师生交往中的本体价值[D]. 李敏.安徽师范大学 2005
[2]游戏概念探究[D]. 俞喆.华东师范大学 2004
[3]游戏的秘密与美好的教育[D]. 王银玲.南京师范大学 2002
本文编号:29402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29402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