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同伴关系与学校适应的相关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15 22:45
近些年,父母教养方式对小学生身心健康、适应能力等影响日渐凸显,父母教养方式即在某种特定的家庭环境中,父母采用的家庭教养方式,包含其教养行为方式、教养观念以及父母对孩子的情绪表达方式等组合方法,具体表现在父母在教养孩子的日常生活与活动中,它是具有基本稳定且风格鲜明的行为倾向。研究发现,小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在学校适应中起到重要作用。学校适应指在学校这个特定场所,学生自愿并且内心以充满愉悦的状态去参与校内活动,达到学习学业、人际关系、情绪情感等的适应。通过父母教养方式小学生如何达到学校适应,本研究猜想同伴关系可能在二者之间起到中介作用。同伴关系是指年龄相近或者相仿的个体,在特定环境下交往所形成并发展建立起来的相互活动与协作的人际关系。在前人以往理论与实证研究基础上,本研究试从小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同伴关系、学校适应三者关系进行研究,探讨小学生同伴关系是否在父母教养方式、学校适应中起到中介作用,希望研究结果能够指导父母采用正确的教养方式,帮助小学生建立良好同伴关系,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本研究以长春市264名小学生作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法研究父母教养方式、同伴关系、学校适应之间关系,在此基础上采用t...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中介模型示意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父母教养方式与低年级小学生学校适应的关系:基于交叉滞后分析[J]. 卢富荣,刘丹丹,李杜芳,王耘.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18(02)
[2]8~12岁儿童父母教养方式与同伴接纳:心理素质的中介作用[J]. 李佳佳,张大均,刘广增,潘彦谷,张雪琪.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1)
[3]儿童中期独处偏好与抑郁的关系:友谊质量的调节作用[J]. 周颖,刘俊升.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6(03)
[4]中介效应分析:方法和模型发展[J]. 温忠麟,叶宝娟. 心理科学进展. 2014(05)
[5]家庭教养方式与犯罪青少年人格的关系:同伴关系的调节作用[J]. 彭运石,王玉龙,龚玲,彭磊.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3(06)
[6]同伴拒绝与早期青少年学业成绩的关系:同伴接纳、友谊支持的调节作用[J]. 张静,田录梅,张文新.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3(04)
[7]寄宿与非寄宿小学生学习适应性、心理健康与学业成绩比较[J]. 马欣仪,凌辉,李新利,王梦怡.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3(03)
[8]流动儿童的学校归属感和学校适应:集体自尊的中介作用[J]. 彭丽娟,陈旭,雷鹏,邹荣.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2(02)
[9]流动儿童学校适应特点及其与成就动机、自尊的相关研究[J]. 马静,邓欢,纪婷婷,江琦.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1)
[10]初中生动机缺失和学校适应的关系研究[J]. 李炳煌,刘天羽.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6)
博士论文
[1]中小学生自我调节特点及对学校适应的影响[D]. 高丽.东北师范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4-6年级小学生亲子依恋对学校适应的影响[D]. 房梦媛.河南大学 2019
[2]同伴关系对高年级小学生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 曹岚玥.延边大学 2019
[3]低年级小学生同伴交往能力的调查与干预研究[D]. 王洁.上海师范大学 2019
[4]小学高年级学生同伴关系的现状调查[D]. 曹素芳.淮北师范大学 2019
[5]随迁儿童家庭教养模式、自我概念与学校适应的关系研究[D]. 覃露.南京大学 2019
[6]父母教养方式与小学高年级学生社会创造力的关系[D]. 韩丽丽.天津师范大学 2019
[7]教师积极情感、同伴关系与小学生学业表现之间的关系[D]. 张淼.山东师范大学 2018
[8]父母教养方式对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研究[D]. 杨帆.福建师范大学 2018
[9]小学四、五年级学生应对方式与学校适应性的关系及其干预研究[D]. 汪建新.河北大学 2017
[10]4-6年级小学生的家庭教养方式、社会支持与咬指甲行为的关系研究[D]. 宁佳青.牡丹江师范学院 2017
本文编号:2979643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中介模型示意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父母教养方式与低年级小学生学校适应的关系:基于交叉滞后分析[J]. 卢富荣,刘丹丹,李杜芳,王耘.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18(02)
[2]8~12岁儿童父母教养方式与同伴接纳:心理素质的中介作用[J]. 李佳佳,张大均,刘广增,潘彦谷,张雪琪.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1)
[3]儿童中期独处偏好与抑郁的关系:友谊质量的调节作用[J]. 周颖,刘俊升.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6(03)
[4]中介效应分析:方法和模型发展[J]. 温忠麟,叶宝娟. 心理科学进展. 2014(05)
[5]家庭教养方式与犯罪青少年人格的关系:同伴关系的调节作用[J]. 彭运石,王玉龙,龚玲,彭磊.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3(06)
[6]同伴拒绝与早期青少年学业成绩的关系:同伴接纳、友谊支持的调节作用[J]. 张静,田录梅,张文新.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3(04)
[7]寄宿与非寄宿小学生学习适应性、心理健康与学业成绩比较[J]. 马欣仪,凌辉,李新利,王梦怡.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3(03)
[8]流动儿童的学校归属感和学校适应:集体自尊的中介作用[J]. 彭丽娟,陈旭,雷鹏,邹荣.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2(02)
[9]流动儿童学校适应特点及其与成就动机、自尊的相关研究[J]. 马静,邓欢,纪婷婷,江琦.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1)
[10]初中生动机缺失和学校适应的关系研究[J]. 李炳煌,刘天羽.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6)
博士论文
[1]中小学生自我调节特点及对学校适应的影响[D]. 高丽.东北师范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4-6年级小学生亲子依恋对学校适应的影响[D]. 房梦媛.河南大学 2019
[2]同伴关系对高年级小学生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 曹岚玥.延边大学 2019
[3]低年级小学生同伴交往能力的调查与干预研究[D]. 王洁.上海师范大学 2019
[4]小学高年级学生同伴关系的现状调查[D]. 曹素芳.淮北师范大学 2019
[5]随迁儿童家庭教养模式、自我概念与学校适应的关系研究[D]. 覃露.南京大学 2019
[6]父母教养方式与小学高年级学生社会创造力的关系[D]. 韩丽丽.天津师范大学 2019
[7]教师积极情感、同伴关系与小学生学业表现之间的关系[D]. 张淼.山东师范大学 2018
[8]父母教养方式对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研究[D]. 杨帆.福建师范大学 2018
[9]小学四、五年级学生应对方式与学校适应性的关系及其干预研究[D]. 汪建新.河北大学 2017
[10]4-6年级小学生的家庭教养方式、社会支持与咬指甲行为的关系研究[D]. 宁佳青.牡丹江师范学院 2017
本文编号:29796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29796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