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中的农村教育扶贫政策:价值意蕴、实践困境与推进路径——基于“权力—技术—组织”的分析框架
发布时间:2021-01-21 15:09
农村贫困治理是当前"乡村振兴"中重要且不可回避的议题,而教育扶贫政策作为国家治理农村社会贫困问题的主要工具之一,是推进农村贫困群体减贫脱贫的重要途径。本文立足于政策"运行"的基点,聚焦于支配政策整体运行逻辑的"权力"、影响政策运行发展方向的"技术"、形塑政策基层运行结构的"组织"这三个与教育扶贫政策在农村场域运行有着本质勾连的核心要素,并关照当下农村社会转型变迁的具体现实,尝试构建起一个"权力—技术—组织"的整合性分析框架,以此探讨和阐释在乡村振兴战略推进背景下农村教育扶贫政策在权力共享、技术应用以及组织保障三个维度上的当代价值意蕴,并揭示出政策运行中存在的权力失序、技术扩张、组织涣散等本土实践困境,进而提出应通过监督制约公共权力的无序性、提升技术及技术治理的科学性以及推动农村基层组织的再组织化的三位一体式联动路径来予以共同解决。
【文章来源】:教育与经济. 2019,(06)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一、“权力—技术—组织”:一个整合的分析框架
(一)权力是主导公共政策运行过程的核心逻辑
(二)技术是影响公共政策运行方向的重要因素
(三)组织是形塑公共政策运行结构的主要形式
二、乡村振兴中农村教育扶贫政策的当代价值意蕴
(一)权力共享之维:国家公共权力的再嵌入与“返场”
(二)技术应用之维:技术治理手段的再升级与“生产”
(三)组织保障之维:农村基层组织的再激活与“联结”
三、乡村振兴中农村教育扶贫政策运行的实践困境
(一)异化与固化:农村教育扶贫政策运行中的权力失序
(二)物化与简化:农村教育扶贫政策运行中的技术扩张
(三)弱化与退化:农村教育扶贫政策运行中的组织涣散
四、乡村振兴中推进农村教育扶贫政策的路径选择
(一)以权利保障为核心,监督和制约公共权力的无序性
(二)以价值理性为导向,提升技术及技术治理的科学性
(三)以治理有效为目标,推动农村基层组织的再组织化
五、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国家权力的规范再进入:“国家—乡村”关系在贫困治理中的变化研究[J]. 何得桂,徐榕. 领导科学论坛. 2018(23)
[2]精准脱贫与乡村振兴的内在逻辑及有机衔接路径研究[J]. 庄天慧,孙锦杨,杨浩.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8(12)
[3]地方政府治理技术的实践过程及其制度逻辑——基于E县城镇建设推进过程的分析[J]. 杨磊. 中国行政管理. 2018(11)
[4]效率考量、合法性压力与政府中的技术应用——基于中国城市政府网站建设的混合研究[J]. 范梓腾,孟庆国,魏娜,王红帅. 公共行政评论. 2018(05)
[5]以“互联网+精准扶贫”为载体 落实甘肃乡村振兴战略的对策建议[J]. 陈娟. 社科纵横. 2018(10)
[6]乡村振兴与精准脱贫的进展、问题与实施路径——“乡村振兴战略与精准脱贫研讨会暨第十四届全国社科农经协作网络大会”会议综述[J]. 崔红志. 中国农村经济. 2018(09)
[7]精准扶贫背景下精准识别的实践困境——以鄂西地区C村为例[J]. 李雪萍,刘腾龙.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5)
[8]乡村治权与基层治理能力建设[J]. 杨华. 湖湘论坛. 2018(05)
[9]村落复权、政党拓展与耦合调整[J]. 徐明强,许汉泽.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5)
[10]农村教育“技术治理”精细化:表现、局限及其应对——基于协同治理理论的视角[J]. 黄巨臣.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18(04)
本文编号:2991389
【文章来源】:教育与经济. 2019,(06)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一、“权力—技术—组织”:一个整合的分析框架
(一)权力是主导公共政策运行过程的核心逻辑
(二)技术是影响公共政策运行方向的重要因素
(三)组织是形塑公共政策运行结构的主要形式
二、乡村振兴中农村教育扶贫政策的当代价值意蕴
(一)权力共享之维:国家公共权力的再嵌入与“返场”
(二)技术应用之维:技术治理手段的再升级与“生产”
(三)组织保障之维:农村基层组织的再激活与“联结”
三、乡村振兴中农村教育扶贫政策运行的实践困境
(一)异化与固化:农村教育扶贫政策运行中的权力失序
(二)物化与简化:农村教育扶贫政策运行中的技术扩张
(三)弱化与退化:农村教育扶贫政策运行中的组织涣散
四、乡村振兴中推进农村教育扶贫政策的路径选择
(一)以权利保障为核心,监督和制约公共权力的无序性
(二)以价值理性为导向,提升技术及技术治理的科学性
(三)以治理有效为目标,推动农村基层组织的再组织化
五、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国家权力的规范再进入:“国家—乡村”关系在贫困治理中的变化研究[J]. 何得桂,徐榕. 领导科学论坛. 2018(23)
[2]精准脱贫与乡村振兴的内在逻辑及有机衔接路径研究[J]. 庄天慧,孙锦杨,杨浩.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8(12)
[3]地方政府治理技术的实践过程及其制度逻辑——基于E县城镇建设推进过程的分析[J]. 杨磊. 中国行政管理. 2018(11)
[4]效率考量、合法性压力与政府中的技术应用——基于中国城市政府网站建设的混合研究[J]. 范梓腾,孟庆国,魏娜,王红帅. 公共行政评论. 2018(05)
[5]以“互联网+精准扶贫”为载体 落实甘肃乡村振兴战略的对策建议[J]. 陈娟. 社科纵横. 2018(10)
[6]乡村振兴与精准脱贫的进展、问题与实施路径——“乡村振兴战略与精准脱贫研讨会暨第十四届全国社科农经协作网络大会”会议综述[J]. 崔红志. 中国农村经济. 2018(09)
[7]精准扶贫背景下精准识别的实践困境——以鄂西地区C村为例[J]. 李雪萍,刘腾龙.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5)
[8]乡村治权与基层治理能力建设[J]. 杨华. 湖湘论坛. 2018(05)
[9]村落复权、政党拓展与耦合调整[J]. 徐明强,许汉泽.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5)
[10]农村教育“技术治理”精细化:表现、局限及其应对——基于协同治理理论的视角[J]. 黄巨臣.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18(04)
本文编号:29913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29913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