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同伴关系和校园心理暴力的关系及其干预研究
发布时间:2021-02-15 09:52
心理暴力是指采用非肢体接触的方式,给他人造成心理或精神上的伤害。心理暴力给遭遇暴力者带来的伤痛是持久的、难以磨灭的。同伴关系是指年龄相近的个体以班级为正式群体,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本研究采用《儿童青少年同伴关系问卷》和《中学生暴力行为量表》对石家庄市574名初中生进行,,调查,讨论了其同伴关系及心理暴力现状,并分析了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接着对20名学生进行了同伴关系干预研究。研究结论如下:1、初中生同伴关系在性别、年级、是否独生、父母是否离异四个维度上没有显著差异;2、心理暴力中,实施暴力总分及人格侮辱、性骚扰、权利侵犯三个维度在性别上有显著差异,男生高于女生,关系攻击维度无显著差异;遭遇暴力总分及人格侮辱、性骚扰两个维度在性别上有显著差异,男生高于女生,权利侵犯和关系攻击无显著差异;目击暴力中性骚扰维度在性别上有显著差异,男生高于女生,其他维度及总分无显著差异。3、心理暴力中,实施暴力总分及人格侮辱、关系攻击、性骚扰三个维度在年级上有显著差异,初二及初三年级学生得分高于初一年级,权利侵犯上无显著差异;遭遇暴力各维度及总分在年级上均无显著差异;目击暴力总分及人格侮...
【文章来源】:河北师范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6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文献综述
1.1 心理暴力研究
1.1.1 暴力的定义
1.1.2 心理暴力的定义
1.1.3 暴力的研究方法
1.1.4 心理暴力相关研究
1.2 同伴关系研究
1.2.1 同伴关系的定义
1.2.2 同伴关系的理论依据
1.2.3 同伴关系研究方法
1.2.4 同伴关系影响因素及相关研究
1.3 初中生身心及同伴关系特点
1.3.1 初中生身心发展特点
1.3.2 初中生同伴关系的特点
1.4 同伴关系与心理暴力关系研究
1.5 同伴关系干预研究
1.5.1 团体辅导的定义
1.5.2 团体辅导的理论依据
1.5.3 团体辅导的阶段
1.5.4 同伴关系的干预研究
1.6 问题提出
1.7 研究意义
1.7.1 理论意义
1.7.2 实践意义
1.8 研究假设
1.9 研究创新点
2 研究一初中生同伴关系、心理暴力水平现状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内容
2.3 研究方法
2.3.1 研究对象
2.3.2 研究工具
2.3.3 研究过程
2.3.4 数据统计分析
2.4 研究结果及分析
2.4.1 初中生同伴关系、心理暴力总体情况
2.4.2 初中生同伴关系、心理暴力的人口学特征
2.4.3 初中生同伴关系和心理暴力之间的关系
2.4.4 初中生同伴关系对心理暴力的回归分析
2.5 结果分析与讨论
2.5.1 初中生同伴关系及心理暴力的结果分析
2.5.2 初中生同伴关系及心理暴力的结果讨论
2.5.3 初中生同伴关系和心理暴力的关系分析
2.6 研究小结
3 研究二初中生同伴关系的干预研究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方法
3.2.1 研究对象
3.2.2 团体心理辅导方案设计依据
3.2.3 研究工具
3.3 研究过程
3.3.1 准备阶段
3.3.2 实验组干预过程
3.3.3 后测
3.4 实验组干预对初中生同伴关系影响的个案观察与分析
3.4.1 被试资料介绍
3.4.2 观察记录与分析
3.5 团体干预结果分析
3.5.1 实验组、对照组、安慰剂组同伴关系及心理暴力前测差异比较
3.5.2 实验组、对照组、安慰剂组前后测差值差异检验
3.5.3 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与安慰剂组事后多重比较
3.6 讨论
3.7 研究小结
4 建议
4.1 学校方面
4.2 家长方面
4.3 社会方面
5 研究不足与展望
5.1 研究不足
5.2 研究展望
6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浅析不良同伴关系对青少年发展的负面影响[J]. 杨欢. 科教文汇(中旬刊). 2018(08)
[2]中学生心理素质与同伴关系的研究:自尊的中介作用[J]. 刘广增,张大均,潘彦谷,陈万芬,马原啸. 心理科学. 2016(06)
[3]初中生的羞怯与同伴关系——印象管理的中介作用[J]. 刘寅伯,高峰强,王鹏. 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 2015(01)
[4]中学生暴力行为调查研究[J]. 朱婷婷,刘丽,赵冰洁.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3)
[5]中学生亲社会行为与同伴关系的相关研究[J]. 王群,欧阳文珍.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9(03)
[6]杭州市中小学校园暴力行为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 杨宏飞,叶映华. 中国学校卫生. 2006(10)
[7]心境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J]. 寇彧,唐玲玲.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5)
[8]Greenwald提出的内隐联想测验介绍[J]. 蔡华俭. 心理科学进展. 2003(03)
[9]国外儿童同伴关系研究进展[J]. 万晶晶,周宗奎.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2(03)
[10]青少年的交往目标与同伴关系的研究[J]. 邹泓,林崇德. 心理发展与教育. 1999(02)
博士论文
[1]广州市医院工作场所暴力流行病学研究[D]. 陈祖辉.南方医科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初中生情绪智力、同伴关系、校园欺凌的关系及干预研究[D]. 王慧敏.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9
[2]城市农民工子女同伴关系与安全感的关系及其干预研究[D]. 徐明佳.河北师范大学 2019
[3]初中生同伴关系与学校归属感的关系及其干预研究[D]. 宋志英.扬州大学 2018
[4]初中生校园暴力研究[D]. 田雪青.山西师范大学 2018
[5]同伴关系对初中生自我同一性的影响:自尊的中介作用[D]. 赵彩梦.闽南师范大学 2018
[6]护士遭受工作场所心理暴力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 许妹仔.南方医科大学 2018
[7]基于初中生年龄阶段特性的班级管理研究[D]. 王丽.河北师范大学 2018
[8]初中生同伴关系对受欺凌的影响及干预[D]. 顾亨通.陕西师范大学 2018
[9]心理虐待对初中生人际关系的影响:自尊的中介作用[D]. 陈美琪.吉林大学 2018
[10]高中生羞怯、核心自我评价与同伴关系的关系研究[D]. 杨海娜.天津师范大学 2017
本文编号:3034621
【文章来源】:河北师范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6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文献综述
1.1 心理暴力研究
1.1.1 暴力的定义
1.1.2 心理暴力的定义
1.1.3 暴力的研究方法
1.1.4 心理暴力相关研究
1.2 同伴关系研究
1.2.1 同伴关系的定义
1.2.2 同伴关系的理论依据
1.2.3 同伴关系研究方法
1.2.4 同伴关系影响因素及相关研究
1.3 初中生身心及同伴关系特点
1.3.1 初中生身心发展特点
1.3.2 初中生同伴关系的特点
1.4 同伴关系与心理暴力关系研究
1.5 同伴关系干预研究
1.5.1 团体辅导的定义
1.5.2 团体辅导的理论依据
1.5.3 团体辅导的阶段
1.5.4 同伴关系的干预研究
1.6 问题提出
1.7 研究意义
1.7.1 理论意义
1.7.2 实践意义
1.8 研究假设
1.9 研究创新点
2 研究一初中生同伴关系、心理暴力水平现状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内容
2.3 研究方法
2.3.1 研究对象
2.3.2 研究工具
2.3.3 研究过程
2.3.4 数据统计分析
2.4 研究结果及分析
2.4.1 初中生同伴关系、心理暴力总体情况
2.4.2 初中生同伴关系、心理暴力的人口学特征
2.4.3 初中生同伴关系和心理暴力之间的关系
2.4.4 初中生同伴关系对心理暴力的回归分析
2.5 结果分析与讨论
2.5.1 初中生同伴关系及心理暴力的结果分析
2.5.2 初中生同伴关系及心理暴力的结果讨论
2.5.3 初中生同伴关系和心理暴力的关系分析
2.6 研究小结
3 研究二初中生同伴关系的干预研究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方法
3.2.1 研究对象
3.2.2 团体心理辅导方案设计依据
3.2.3 研究工具
3.3 研究过程
3.3.1 准备阶段
3.3.2 实验组干预过程
3.3.3 后测
3.4 实验组干预对初中生同伴关系影响的个案观察与分析
3.4.1 被试资料介绍
3.4.2 观察记录与分析
3.5 团体干预结果分析
3.5.1 实验组、对照组、安慰剂组同伴关系及心理暴力前测差异比较
3.5.2 实验组、对照组、安慰剂组前后测差值差异检验
3.5.3 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与安慰剂组事后多重比较
3.6 讨论
3.7 研究小结
4 建议
4.1 学校方面
4.2 家长方面
4.3 社会方面
5 研究不足与展望
5.1 研究不足
5.2 研究展望
6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浅析不良同伴关系对青少年发展的负面影响[J]. 杨欢. 科教文汇(中旬刊). 2018(08)
[2]中学生心理素质与同伴关系的研究:自尊的中介作用[J]. 刘广增,张大均,潘彦谷,陈万芬,马原啸. 心理科学. 2016(06)
[3]初中生的羞怯与同伴关系——印象管理的中介作用[J]. 刘寅伯,高峰强,王鹏. 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 2015(01)
[4]中学生暴力行为调查研究[J]. 朱婷婷,刘丽,赵冰洁.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3)
[5]中学生亲社会行为与同伴关系的相关研究[J]. 王群,欧阳文珍.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9(03)
[6]杭州市中小学校园暴力行为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 杨宏飞,叶映华. 中国学校卫生. 2006(10)
[7]心境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J]. 寇彧,唐玲玲.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5)
[8]Greenwald提出的内隐联想测验介绍[J]. 蔡华俭. 心理科学进展. 2003(03)
[9]国外儿童同伴关系研究进展[J]. 万晶晶,周宗奎.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2(03)
[10]青少年的交往目标与同伴关系的研究[J]. 邹泓,林崇德. 心理发展与教育. 1999(02)
博士论文
[1]广州市医院工作场所暴力流行病学研究[D]. 陈祖辉.南方医科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初中生情绪智力、同伴关系、校园欺凌的关系及干预研究[D]. 王慧敏.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9
[2]城市农民工子女同伴关系与安全感的关系及其干预研究[D]. 徐明佳.河北师范大学 2019
[3]初中生同伴关系与学校归属感的关系及其干预研究[D]. 宋志英.扬州大学 2018
[4]初中生校园暴力研究[D]. 田雪青.山西师范大学 2018
[5]同伴关系对初中生自我同一性的影响:自尊的中介作用[D]. 赵彩梦.闽南师范大学 2018
[6]护士遭受工作场所心理暴力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 许妹仔.南方医科大学 2018
[7]基于初中生年龄阶段特性的班级管理研究[D]. 王丽.河北师范大学 2018
[8]初中生同伴关系对受欺凌的影响及干预[D]. 顾亨通.陕西师范大学 2018
[9]心理虐待对初中生人际关系的影响:自尊的中介作用[D]. 陈美琪.吉林大学 2018
[10]高中生羞怯、核心自我评价与同伴关系的关系研究[D]. 杨海娜.天津师范大学 2017
本文编号:30346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30346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