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养方式与青少年问题行为的关系 ——中国、马来西亚的对比研究
发布时间:2021-02-15 11:55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工智能的进步,就业压力与就业竞争日趋激烈。越来越多的职工家庭父母为了维持一定的生活水平,为孩子塑造优越的家庭资源投身于工作中。因此,承担照顾孩子的学习生活的责任就落在祖父母肩上,祖父母扮演的角色包括全职和兼职的照顾者、玩伴、顾问、经济支持者和其他角色。祖辈对孙辈之间的教养对孙辈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由于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越来越多的祖父母参与到孙辈的教育中来,各国心理学家十分关注祖父母教养的研究,然而跨国样本的对比研究甚少。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分别调查了中国山西省太原市两所中学与马来西亚某城市两所中学校的学生共500人,研究了两个学生样本间的祖父母教养方式、父母教养方式与问题行为之间的关系,得出以下主要的结论:(1)中国、马来西亚两个国家的问题行为在青少年中均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与女孩相比,中国的男孩问题行为得分高;而马来西亚女孩比男孩得分高。(2)马来西亚祖母情感温暖因子的得分显著低于中国祖母;中国、马来西亚祖母四种消极教养因子上得分均存在显著差异,马来西亚祖母得分显著高于中国祖母的得分。除此以外,中国祖母的过分干涉保护和偏爱因子在孙辈性别上存在显著的差异,...
【文章来源】:山西大学山西省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性别*国家交互作用图
图 1 性别*国家交互作用图 图 2 性别*国家交互作用图.2 中国、马来西亚青少年与祖辈亲密度的描述统计祖辈的亲密度,结果发现:中国的青少年对于最亲密祖辈的选择频次排序为母>祖父>外祖母>外祖父;然而在马来西亚排序为:祖母>祖父>外祖母>外祖父
3 国家类型对祖父温情与困难总分的调节 图 4 国家类型对祖父严厉与困难总分的调节 5 国家类型对祖母温情与困难总分的调节 图 6 国家类型对祖母严厉与困难总分的调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父母教养方式研究综述[J]. 王一晶. 西部皮革. 2017(02)
[2]中国文化在马来西亚的传播与传承[J]. 苏莹莹. 中国高校社会科学. 2015(06)
[3]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问题行为及性别差异影响[J]. 刘玉路,李新影. 中国公共卫生. 2015(12)
[4]隔代教育:我国城市的现状分析及其走向[J]. 骆风,李远帆,宋广文. 当代教育科学. 2014(08)
[5]父母教养方式对中学生问题行为的影响[J]. 邵海英.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4(03)
[6]交往不良同伴对青少年自身问题行为的影响:性别和年龄的调节作用[J]. 王素华,陈杰,李新影.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3(02)
[7]近十年国内外隔代教养研究综述[J]. 段飞艳,李静. 上海教育科研. 2012(04)
[8]隔代教育的不良影响及解决对策[J]. 阙攀.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02)
[9]幼儿的祖辈主要教养人与隔代教育的研究[J]. 李洪曾. 学前教育研究. 2005(06)
[10]共同方法偏差的统计检验与控制方法[J]. 周浩,龙立荣. 心理科学进展. 2004(06)
硕士论文
[1]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自我控制能力与问题行为的关系研究[D]. 江秀.河北师范大学 2018
[2]祖父母教养方式、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问题行为的关系[D]. 巩睿.山西大学 2017
[3]隔代教育背景下幼儿问题行为研究[D]. 王青.河南师范大学 2017
[4]离异家庭及其教养方式的改变对初中生问题行为的影响[D]. 周晶晶.南京师范大学 2015
[5]中学生问题行为现状调查及其受家庭因素影响分析研究[D]. 李妮妮.江西师范大学 2015
[6]文莱华人家长早期教育观念研究[D]. 朱星梅.南京师范大学 2013
[7]现代家庭教育中隔代教育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 梁业昌.四川师范大学 2012
[8]中国和马来西亚华裔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自尊影响的比较研究[D]. 吴小立.南京师范大学 2011
[9]青少年的情绪智力及其对问题行为的作用机制研究[D]. 陈雪.中国政法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034800
【文章来源】:山西大学山西省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性别*国家交互作用图
图 1 性别*国家交互作用图 图 2 性别*国家交互作用图.2 中国、马来西亚青少年与祖辈亲密度的描述统计祖辈的亲密度,结果发现:中国的青少年对于最亲密祖辈的选择频次排序为母>祖父>外祖母>外祖父;然而在马来西亚排序为:祖母>祖父>外祖母>外祖父
3 国家类型对祖父温情与困难总分的调节 图 4 国家类型对祖父严厉与困难总分的调节 5 国家类型对祖母温情与困难总分的调节 图 6 国家类型对祖母严厉与困难总分的调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父母教养方式研究综述[J]. 王一晶. 西部皮革. 2017(02)
[2]中国文化在马来西亚的传播与传承[J]. 苏莹莹. 中国高校社会科学. 2015(06)
[3]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问题行为及性别差异影响[J]. 刘玉路,李新影. 中国公共卫生. 2015(12)
[4]隔代教育:我国城市的现状分析及其走向[J]. 骆风,李远帆,宋广文. 当代教育科学. 2014(08)
[5]父母教养方式对中学生问题行为的影响[J]. 邵海英.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4(03)
[6]交往不良同伴对青少年自身问题行为的影响:性别和年龄的调节作用[J]. 王素华,陈杰,李新影.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3(02)
[7]近十年国内外隔代教养研究综述[J]. 段飞艳,李静. 上海教育科研. 2012(04)
[8]隔代教育的不良影响及解决对策[J]. 阙攀.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02)
[9]幼儿的祖辈主要教养人与隔代教育的研究[J]. 李洪曾. 学前教育研究. 2005(06)
[10]共同方法偏差的统计检验与控制方法[J]. 周浩,龙立荣. 心理科学进展. 2004(06)
硕士论文
[1]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自我控制能力与问题行为的关系研究[D]. 江秀.河北师范大学 2018
[2]祖父母教养方式、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问题行为的关系[D]. 巩睿.山西大学 2017
[3]隔代教育背景下幼儿问题行为研究[D]. 王青.河南师范大学 2017
[4]离异家庭及其教养方式的改变对初中生问题行为的影响[D]. 周晶晶.南京师范大学 2015
[5]中学生问题行为现状调查及其受家庭因素影响分析研究[D]. 李妮妮.江西师范大学 2015
[6]文莱华人家长早期教育观念研究[D]. 朱星梅.南京师范大学 2013
[7]现代家庭教育中隔代教育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 梁业昌.四川师范大学 2012
[8]中国和马来西亚华裔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自尊影响的比较研究[D]. 吴小立.南京师范大学 2011
[9]青少年的情绪智力及其对问题行为的作用机制研究[D]. 陈雪.中国政法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0348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30348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