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课堂教学论文 >

基于语义图示的深度学习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1-02-15 16:21
  快餐式的信息处理养成的"浅阅读"和"浅思维"习惯,使学习者的学习止于浅层学习,促进深度学习成为突破浅层学习的关键。提出在课堂教学中结合任务驱动,应用手绘语义图示来促进学习者深度学习的学习干预思路;设计了对比实验,验证干预思路和手绘语义图示的有效性。研究显示,学习越深入,语义图示越详细,相应的认知结构越完整;手绘语义图示减少了学习者对设备的依赖性,能让学习随时随地发生。基于实验过程及效果,提出任务驱动下的语义图示促进深度学习的教学模式。 

【文章来源】:教育科学研究. 2019,(1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基于语义图示的深度学习实验研究


图3《细胞的基本结构》课堂语义关系

选择性吸收,黑洞,建模,学习者


课程与敎学??语义关系图n?语义关系图I??图3《细胞的基本结构》课堂语义关系图2??征有了比较深入的理解,能主动探索知识的内在关??联,并选择性吸收、反思并形成知识整体,进人了??深度学习阶段。??图4《细胞的基本结构》课后语义网络云图??4.实验观察阶段??在知识理论学习中,学习者建立了知识结构,??通过实验观察,学习者在原有概念、性质及知识关??系基础上,将文字描述可视化,通过实践深化理论??的理解,进人深层整合学习。如图5所示,学习者??中间使用“树形结构”分层概括知识点,且给各层??次中心词编号。两边则分别绘制色彩鲜明的动物和??植物细胞,两者相同的细胞器用相同的颜色和形态??绘制;不同的细胞器则各自独立绘制,并在两侧的??图画细胞中标明序号。图示下方对需详细解释之处??使用文字描述。此时的语义图示表现为语义网络图??谱,直观地表达了动植物细胞的构成、特征、异同??及功能。表明学习者能将看到的现象和学到的原理??融合建模,发现认知黑洞,促进了知识的迁移与应??用。这也说明通过这个过程的学习,学习者对知识??的分类整理能力和创造力都得到了发展。??至9?%??图5《细胞的基本结构》实验语义网络图谱??5.语义图示的质性分析??学习者在预习、课堂学习、课后整合和实验观??察中绘出的语义图示,反映了学习者对细胞的基本??结构的认知结果,是其思维水平的外在表现。根据??比格斯的SOLO分类法,笔者分析语义图示所反馈??的思维能力,诊断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发展??变化,从而判断深度学习的发生与否。如图6所??示,预习语义树形图简单呈现了细胞的结构成分,??只关注到细胞的组成成分,概念孤

效果图,思维结构,语义,层次关系


,学习??者已然建立细胞组成之间的相互关联,形成了一个??知识整体,其思维能力处于关联结构层次;在实验??语义关系图谱中,学习者已能通过现象抽象概括出??细胞的整体构成,且归纳出动植物细胞的本质差??异,其思维能力处于抽象拓展结构层次。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如图5所示,随着课前、??课堂、课后到实验观察学习活动的开展,学习者??的思维能力从单一结构发展到抽象拓展结构,由??数量向质量发展,反映了其学习也从浅层学习进??人到深度学习。??soto分类法的M构层次??图6语义图示与思维结构层次关系图??(二)学习效果测量??深度学习是对新知识的批判性吸收、认知重??构、迁移应用和解决问题等一系列的高阶思维活??动,其认知水平处于较高的“应用、分析、评价、??创造”层次;浅层学习则是对浅层知识的机械记??忆、简单提娶浅层理解等低阶思维活动,认知水??平停留在较低的“记忆、理解”层次。|2<>|本研究设??计了“细胞的基本结构”“显微镜操作”“实验观??察”三个维度,分为17个选择题项目,分别从??“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六个层??次对学习者展开了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将认知目??标分别与浅层学习、深度学习归类对应,笔者统计??了每一个项目的正确率,通过R语言编程实现t检??验,其结果如表3所示,实验组与对照组在浅层学??习和深度学习上都存在显著差异,且深度学习的P??值明显小于浅层学习的P值。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组无论在浅层学习或深度学习上,学习效果都优于??对照组,且在深度学习上的优势更为显著,说明手??绘语义图示可以帮助学习者理解知识、重构认知,??达到深度学习的层次。?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设计语义图示工具促进深度理解的实证研究[J]. 蔡慧英,顾小清.  开放教育研究. 2017(06)
[2]超越碎片化学习:语义图示与深度学习[J]. 顾小清,冯园园,胡思畅.  中国电化教育. 2015(03)
[3]图示工具在协作学习中的应用——基于中美学生协作学习项目的研究[J]. 顾小清,权国龙,王华文,陈婧雅.  开放教育研究. 2014(06)
[4]深度学习的目标与评价体系构建[J]. 张浩,吴秀娟,王静.  中国电化教育. 2014(07)
[5]促进学生深度学习[J]. 何玲,黎加厚.  现代教学. 2005(05)
[6]论皮亚杰的图式理论[J]. 石向实.  内蒙古社会科学(文史哲版). 1994(03)



本文编号:30351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30351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bdb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