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发展异化与教育双主体交往的构建
发布时间:2021-02-15 18:27
随着科学主义的认识论主宰了人类社会,教师发展观念出现了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断裂,导致教师发展陷入专业化、标准化、结果化的异化困境。基于对这一困境的反思,教师发展观发生了以现象学、生命哲学等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哲学转向,以及以马克思实践哲学为主导的实践哲学转向。消解教师发展的异化困境,必须将教师发展视为成全教师生命、达成教师全面自由发展的生成性实践活动。构建教育活动中双主体的师生交往结构,是践行这种教师发展观的可能路径。
【文章来源】: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9,7(04)CSSCI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科学主义:教师发展异化的根源审视
(一)教师专业发展取代教师发展
(二)教师发展水平简化为标准和指标
(三)指向教师发展结果而忽视过程
二、实践哲学:教师发展观的应然转向
(一)从科学主义到人本主义:教师发展观的回归突破
(二)超越科学与人文:教师发展观的实践哲学转向
三、在实践中生成:教师发展的实现路径
(一)创设师生交往的实践共同体
(二)构建“主体间性”的师生关系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责权利相统一的主体:对学习主体内涵的新认识[J]. 常攀攀,陈佑清. 教育研究与实验. 2018(06)
[2]论教育研究的现象学范式与实证主义范式的差异[J]. 姜勇,柳佳炜,戴乃恩.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8(06)
[3]论教师哲学的内涵建构[J]. 郭芳,朱旭东. 教师教育研究. 2014(04)
[4]论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模型建构[J]. 朱旭东. 教育研究. 2014(06)
[5]我国古代教师的核心价值观[J]. 王家军.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6)
[6]实存·生存·实践:教师发展的路向转换[J]. 谢延龙.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3(05)
[7]教师发展的客体性异化与主体性回归[J]. 伍叶琴,李森,戴宏才. 教育研究. 2013(01)
[8]中国当代教师发展研究的理论创新——兼论“生命·实践”教育学派的教师发展观[J]. 阮成武. 课程·教材·教法. 2012(10)
[9]让教师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论教师发展的生存论意蕴[J]. 谢延龙. 现代教育管理. 2011(09)
[10]教师发展的生存论转向[J]. 谢延龙,周福盛. 中国教育学刊. 2011(08)
本文编号:3035337
【文章来源】: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9,7(04)CSSCI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科学主义:教师发展异化的根源审视
(一)教师专业发展取代教师发展
(二)教师发展水平简化为标准和指标
(三)指向教师发展结果而忽视过程
二、实践哲学:教师发展观的应然转向
(一)从科学主义到人本主义:教师发展观的回归突破
(二)超越科学与人文:教师发展观的实践哲学转向
三、在实践中生成:教师发展的实现路径
(一)创设师生交往的实践共同体
(二)构建“主体间性”的师生关系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责权利相统一的主体:对学习主体内涵的新认识[J]. 常攀攀,陈佑清. 教育研究与实验. 2018(06)
[2]论教育研究的现象学范式与实证主义范式的差异[J]. 姜勇,柳佳炜,戴乃恩.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8(06)
[3]论教师哲学的内涵建构[J]. 郭芳,朱旭东. 教师教育研究. 2014(04)
[4]论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模型建构[J]. 朱旭东. 教育研究. 2014(06)
[5]我国古代教师的核心价值观[J]. 王家军.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6)
[6]实存·生存·实践:教师发展的路向转换[J]. 谢延龙.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3(05)
[7]教师发展的客体性异化与主体性回归[J]. 伍叶琴,李森,戴宏才. 教育研究. 2013(01)
[8]中国当代教师发展研究的理论创新——兼论“生命·实践”教育学派的教师发展观[J]. 阮成武. 课程·教材·教法. 2012(10)
[9]让教师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论教师发展的生存论意蕴[J]. 谢延龙. 现代教育管理. 2011(09)
[10]教师发展的生存论转向[J]. 谢延龙,周福盛. 中国教育学刊. 2011(08)
本文编号:30353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30353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