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课堂教学论文 >

课堂教学变革的反思与重建——“慕课”背景下课堂教学变革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7-04-16 10:05

  本文关键词:课堂教学变革的反思与重建——“慕课”背景下课堂教学变革的思考,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班级授课制自诞生以来对人类教学实践产生了深远影响,但是难以关照学生的个性差异始终是其难以克服的弊病。最近一个多世纪,学者们总是在寻求尊重个体差异与需求的课堂教学变革,然而,这些变革在与班级授课制的抗衡中均已消亡。近期,"慕课"持续高速发展,它以开放性的课程、基于大数据的个性化学习分析、多主体的交流互动、基于微视频与交互练习的知识图谱式学习路径等基本特征冲击和挑战了课堂教学,倒逼课堂教学的变革。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是新技术发展与课堂教学方式变革的动力,要充分发挥二者的优势,课堂"翻转"是必然趋势。课堂"翻转"改变了原有课堂教学要素的动态组合与互动方式,势必重建课堂教学生态。
【作者单位】: 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关键词】课堂教学 “慕课” 课堂“翻转” 开放教育 大数据 个性化学习
【分类号】:G434
【正文快照】: 作为课堂教学的班级授课制自提出以来,对课堂教学的变革就一直没有中断过,在变革过程中,既有建设性探索,也不乏颠覆性的尝试,甚至有诸如“学校消亡论”、“课堂消亡论”的论断。但时至今日,课堂教学依然是学校教育最基本的组织形式。当人类进入21世纪后,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德胜;;电视的教育哲学——论电子媒介对现代学校教育理念的冲击[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01期

2 周光道;;新课程数学课堂教学“低效”现象剖析[J];教育科研论坛;2010年03期

3 张杰夫;班级授课制存在的问题及其改革刍议——兼谈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学改革[J];教育科学研究;1987年03期

4 张广君;本体论视野中的教学与交往[J];教育研究;2000年08期

5 吴全华;现代教育交往的缺失、阻隔与重建[J];教育研究;2002年09期

6 吴康宁;学生仅仅是“受教育者”吗?——兼谈师生关系观的转换[J];教育研究;2003年04期

7 郭元祥;;论教育的过程属性和过程价值——生成性思维视域中的教育过程观[J];教育研究;2005年09期

8 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论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深化[J];教育研究;1997年09期

9 肖川;论教学与交往[J];教育研究;1999年02期

10 郭思乐;;生本教育的教师观:从“纤夫”到“牧者”[J];课程.教材.教法;2006年1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广成;;用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信仰教育——以大学生宗教信仰传播与引导为视角[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4年05期

2 姚刚;张明胜;;煤炭高校在线教育的思考与实践[J];高等继续教育学报;2014年03期

3 周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策略探讨[J];海南医学;2009年10期

4 谢秀华;;工业社会休闲异化批判[J];黄海学术论坛;2010年01期

5 王征;;审美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6 毛华滨;;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价值论思考——兼论社会规律的客观性[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7 贾丽;;民事诉讼视野内的妇女合法权益保护[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8 张玉;;浅谈增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的实效性——从教师自身素养的角度出发[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9 郭晓禄;;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核心[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10 王永峰;;从生产力理论看人与自然和谐的条件[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炳林;;思想争鸣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颜杰峰;;党内民主建设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3 李怀涛;;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4 王淑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基本问题研究[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5 杨生平;;新中国60年我国意识形态理论回顾与反思[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6 陈明凡;;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共和国的灵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7 乔旋;;浅析马克思、恩格斯的国家形象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8 赵春明;;改革: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与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9 吴群芳;;和谐社会视野下公民均衡利益表达中的政府职能[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10 仰海峰;;表象体系、主体幻觉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职能——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探析[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建军;宋朝地方官员考核制度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徐佳;生态语言学视域下的中国濒危语言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胡雪梅;科学人才观的理论内涵与实践应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9 丁胜;中国制造业货币政策效应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10 任雪萍;企业管理价值生态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三三;基于新农村视角下的农民宗教信仰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丁玲;武汉部属高校民主党派成员参政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周荣;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农村女性政治参与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林冬妹;粤东黄狮村贫困人口生存状况及改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贾蓓;新世纪都市类报纸女性报道现状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6 韩家勤;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的当代价值及其实现路径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7 路明;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机制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8 黄桂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激励机制构建[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9 孙春萌;奥运会开幕式多元文化及价值探讨[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10 孙德茹;和谐社会视阈下的公民道德建设[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康宁;教会选择:面向21世纪的我国学校道德教育的必由之路──基于社会学的反思[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9年03期

2 宋健峰;白秀广;;现代高校教学管理机制研究——对学生评教的再思考[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11期

3 张华;;论“第二代”应试教育及其超越[J];基础教育课程;2011年09期

4 王海东;远程教育"无显著差异现象"研究评述[J];开放教育研究;2005年01期

5 王龙;;回顾与展望:开放教育资源的七年之痒[J];开放教育研究;2009年02期

6 王南n\;论哲学思维的三种范式[J];江海学刊;1999年05期

7 李政涛;倾听着的教育——论教师对学生的倾听[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年07期

8 张应强;“交往的教育过程观”批判[J];教育研究;2001年08期

9 蔡春;;个人知识:教育实现“转识成智”的关键[J];教育研究;2006年01期

10 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论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深化[J];教育研究;1997年09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赵小雅;[N];中国教育报;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立祥;;人体语言及其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评论;1990年01期

2 张舒予;谈电视教学主讲教师的形象塑造[J];外语电化教学;1993年02期

3 侯绪国,孙家海;课堂教学效率测量的研究[J];吉林教育科学;1994年01期

4 张国有;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两史一情”教育[J];吉林教育科学;1994年03期

5 沈正元;乐学 活学 会学——课堂教学谈片[J];陕西教育;1995年10期

6 林强;课堂教学应注意学生的信息反馈[J];陕西教育;1995年12期

7 陆妍菊;试论课堂教学情绪的培养[J];农村金融与市场经济;1996年03期

8 王居芳,马华明;课堂教学语言艺术浅谈[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997年04期

9 韩绍先;对课堂教学心理气氛的探讨[J];内蒙古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4期

10 徐诚;浅析课堂教学中新课的导入[J];镇江高专学报;199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倪娟;海门市海南中学课题组;;中国教育学会“十五”规划课题“初中课堂教学良好心理状态的实验研究”中期实验报告[A];全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中期研究报告(一)[C];2004年

2 李春鹏;张新奎;李为民;;信息化课堂教学“三原则”解析[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郑祖利;;浅谈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4 卢传梁;赵润麒;;试论“主体性教学”(节选)[A];第六期全国陶研骨干培训班文集[C];2001年

5 庞维国;;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性学习:生成论的视角[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李凤平;;对提高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的认识[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河北卷)[C];2010年

7 李玉堂;;奏好课堂教学“三部曲”[A];2001中国电子教育研究论文集[C];2001年

8 鄢晓英;雷俊丽;;探讨课堂提问[A];第十五届全国图学教育研讨会暨第七届工程制图CAI课件演示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9 李凤平;;对提高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的认识[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五)[C];2009年

10 林叶锦;李世臣;;多媒体课堂教学的实现方法[A];中国航海学会船舶机电专业委员会2000年度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无锡市锡山教师进修学校 严育洪;莫让学生在“被学习”中悟空[N];江苏教育报;2010年

2 顾金光;新课标下课堂教学之符号诠释[N];中国教育报;2006年

3 崔丽霞;小议新理念下的课堂教学[N];莱芜日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鲍仁;课堂改革:催生特色鲜明的课堂教学文化[N];泰州日报;2011年

5 严永梅;课堂教学要有“厚重”感[N];中国教师报;2003年

6 特级教师 金哲民;追求有效的课堂教学[N];东方城乡报;2008年

7 黄梅县教学研究室 王定成;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谨防几个误区[N];黄冈日报;2009年

8 张国富 作者单位 靖远县北湾中学;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N];白银日报;2005年

9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张梅玲;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阳光心理[N];中国教育报;2008年

10 明冰洁;新课程课堂教学之我见[N];驻马店日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忠厚;从混沌走向协同:课堂教学系统自组织境域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陈迪;互动媒体支撑下的课堂教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3 孙亚玲;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刘秀峰;百年来中国学校自学思想的演进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5 刘宇;意义的探寻[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孟琦;课堂信息化教学有效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吕红日;教师“知识分子”角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孙卫国;数字化聚合环境中的课堂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刘良初;课堂传播效果:研究的维度与理论的构建[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10 吴国平;新课程行动中的教师成长[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强;在线测评系统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陈小青;中小学课堂教学信息技术应用策略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3 侯元丽;课堂有效互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占丰菊;课堂教学中教师互动性决策的初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张奕;中国语境下中外教师课堂互动的对比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6 李红玲;论教学反思[D];山西大学;2007年

7 赵晖;哈尔滨市南岗区小学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现状与对策[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8 袁进霞;迈向滋润生命的殿堂[D];河南大学;2004年

9 宋燕;课堂教学审美化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10 殷晓静;课堂教学中的动态生成性资源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关键词:课堂教学变革的反思与重建——“慕课”背景下课堂教学变革的思考,,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05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3105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608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