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市高中地理教师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评价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07 08:30
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教师是教育的根本,于是组建一支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就尤为重要。信息技术知识的发展对教师的知识结构已经产生深远的影响,教学活动也离不开信息技术,因此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TPACK)理论应时而生。高中地理教师TPACK能力代表着他们整合信息技术开展地理教学的能力。因此本文将以“如何评价和发展高中地理教师TPACK能力”为中心问题,对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时出现的整合技术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针对性的提升策略。本论文采取的主要研究方法为: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案例研究法、教育观察法,在梳理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本研究将高中地理教师整合技术的地理教学能力定义为:高中地理教师将信息技术知识、教学法知识和地理学科知识进行深层次整合,并熟练运用于地理教学的能力。在对TPACK的内涵、构成与特征进行解读的基础上,本文构建了髙中地理教师TPACK评价量表,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测量信阳市高中地理教师的水平。研究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对125位高中地理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分析TPACK能力现状,并对高中地理教师关于TPACK的8个维度进行差异分析。第二,补充了新手教师和熟手教...
【文章来源】:信阳师范学院河南省
【文章页数】:7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TPACK文献发展趋势图
信阳师范学院硕士学位论文5图1-1TPACK文献发展趋势图图1-2TPACK学科化研究分布图(1)TPACK结构及其发展研究。随着国内对于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视,TPACK一经提出就引起国内学术界的持续关注,国内对于TPACK结构的解读上基本上遵循米什拉和科勒教授的观点,也有部分学者对其进行衍生解读。例如:华东师范大学的任友群和詹艺1主译的《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教育者手册》是国内最早对TPACK进行全方位介绍的书籍,该书详细介绍了TPACK的概念、学科应用发展和教师教育;华东师范大学的仵芳2在《构建中学地理教师的G-TPACK(整合技术的地理教学知识)模型》一文中将TPACK在地理教育中进行学科化研究,对TPACK进行衍生解读,构建G-TPACK模型丰富对TPACK理论的地理学科化研究。(2)教师TPACK能力的评价研究。信息化教育时代对教师的TPACK能力对1(美)全美教师教育学院协会创新与技术委员会,任友群,詹艺主译.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法知识:教育者手册[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2仵芳.构建中学地理教师的G-TPACK(整合技术的地理教学知识)模型[D].华东师范大学,2016.
信阳师范学院硕士学位论文8(1)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相关研究的文献,获取研究对象的历史,为本研究奠定理论基矗国外关于TPACK起源和结构的研究早于我国,从而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尤其在教师TPACK专业化发展和地理学科化研究方面,通过查阅文献可以增加研究的深度与广度,帮助解决研究中出现的问题。(2)问卷调查法:通过研究文献整理国内外具有特点的TPACK量表,根据地理学科的特征设计高中地理教师调查问卷,问卷包括:(1)被调查者个人基本信息;(2)调查者自我评价。根据调查结果分析教师TPACK水平的差异化及其影响因素。(3)案例研究法:通过对课堂教学案例展开深入研究,获取影响研究对象TPACK水平的隐性因素,弥补问卷调查深度上的不足,从而为本研究结果的公允性保驾护航。(4)教育观察法:将自己作为研究工具置身于课堂中,通过对教师课堂的全程观察,分析教师的授课细节,获取一手研究数据及资料。在课堂观察时采用非参与的方式,尽量保证课堂的“原滋原味”,获取最真实的研究结果。根据以上研究方法,本文的研究路线如图1-3所示:图1-3研究思路框架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学科教学知识研究发展趋向:基于研究进程与热点的分析[J]. 曹雅婷,姚宝骏,代鸣.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2019(06)
[2]2009—2018年国内TPACK研究综述[J]. 王琼.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9(07)
[3]城乡教师TPACK差异及原因分析[J]. 钟炯. 教师教育学报. 2019(04)
[4]基于数据智慧的教师TPACK培养与发展[J]. 高静瑶,李玉阁,刘军.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8(18)
[5]基于TPACK理论的中职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J]. 徐歆. 职业. 2018(27)
[6]TPACK的理论基础及对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意义与影响[J]. 何克抗. 中小学教材教学. 2017(10)
[7]职前教师TPACK能力培养的瀑布模型构建研究——以数学学科为例[J]. 聂晓颖. 电化教育研究. 2017(04)
[8]库恩科学理论视角下关于TPACK框架的思考[J]. 张育桂.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2)
[9]TPACK视角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 顾启元,王俊祥.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6(22)
[10]职前教师信息技术能力、TPACK与职业自我效能的关系模型[J]. 聂晓颖,黄秦安. 全球教育展望. 2016(07)
博士论文
[1]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研究[D]. 张琳.华东师范大学 2019
[2]数学师范生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发展研究[D]. 袁智强.华东师范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高中地理在职与实习教师TPACK比较研究[D]. 王艺璇.山东师范大学 2019
[2]基于TPACK的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设计与实践[D]. 尹奇兵.华中师范大学 2019
[3]构建中学地理教师的G-TPACK(整合技术的地理教学知识)模型[D]. 仵芳.华东师范大学 2016
[4]初中数学教师TPACK现状与对策研究[D]. 张克俊.鲁东大学 2014
[5]不同地区在职初中教师的TPACK现状调查分析与对比研究[D]. 李雨珊.华中师范大学 2014
[6]基于TPACK的《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教学设计与实现[D]. 赵子云.华中师范大学 2014
[7]高中数学教师TPACK现状调查与影响因素分析[D]. 向坤.南京师范大学 2014
[8]高中信息技术教师TPACK现状研究[D]. 徐卓钰.南京师范大学 2014
[9]培养师范生“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的研究[D]. 詹艺.华东师范大学 2011
[10]小学数学教师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研究[D]. 张育桂.信阳师范学院 2011
本文编号:3216244
【文章来源】:信阳师范学院河南省
【文章页数】:7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TPACK文献发展趋势图
信阳师范学院硕士学位论文5图1-1TPACK文献发展趋势图图1-2TPACK学科化研究分布图(1)TPACK结构及其发展研究。随着国内对于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视,TPACK一经提出就引起国内学术界的持续关注,国内对于TPACK结构的解读上基本上遵循米什拉和科勒教授的观点,也有部分学者对其进行衍生解读。例如:华东师范大学的任友群和詹艺1主译的《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教育者手册》是国内最早对TPACK进行全方位介绍的书籍,该书详细介绍了TPACK的概念、学科应用发展和教师教育;华东师范大学的仵芳2在《构建中学地理教师的G-TPACK(整合技术的地理教学知识)模型》一文中将TPACK在地理教育中进行学科化研究,对TPACK进行衍生解读,构建G-TPACK模型丰富对TPACK理论的地理学科化研究。(2)教师TPACK能力的评价研究。信息化教育时代对教师的TPACK能力对1(美)全美教师教育学院协会创新与技术委员会,任友群,詹艺主译.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法知识:教育者手册[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2仵芳.构建中学地理教师的G-TPACK(整合技术的地理教学知识)模型[D].华东师范大学,2016.
信阳师范学院硕士学位论文8(1)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相关研究的文献,获取研究对象的历史,为本研究奠定理论基矗国外关于TPACK起源和结构的研究早于我国,从而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尤其在教师TPACK专业化发展和地理学科化研究方面,通过查阅文献可以增加研究的深度与广度,帮助解决研究中出现的问题。(2)问卷调查法:通过研究文献整理国内外具有特点的TPACK量表,根据地理学科的特征设计高中地理教师调查问卷,问卷包括:(1)被调查者个人基本信息;(2)调查者自我评价。根据调查结果分析教师TPACK水平的差异化及其影响因素。(3)案例研究法:通过对课堂教学案例展开深入研究,获取影响研究对象TPACK水平的隐性因素,弥补问卷调查深度上的不足,从而为本研究结果的公允性保驾护航。(4)教育观察法:将自己作为研究工具置身于课堂中,通过对教师课堂的全程观察,分析教师的授课细节,获取一手研究数据及资料。在课堂观察时采用非参与的方式,尽量保证课堂的“原滋原味”,获取最真实的研究结果。根据以上研究方法,本文的研究路线如图1-3所示:图1-3研究思路框架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学科教学知识研究发展趋向:基于研究进程与热点的分析[J]. 曹雅婷,姚宝骏,代鸣.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2019(06)
[2]2009—2018年国内TPACK研究综述[J]. 王琼.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9(07)
[3]城乡教师TPACK差异及原因分析[J]. 钟炯. 教师教育学报. 2019(04)
[4]基于数据智慧的教师TPACK培养与发展[J]. 高静瑶,李玉阁,刘军.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8(18)
[5]基于TPACK理论的中职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J]. 徐歆. 职业. 2018(27)
[6]TPACK的理论基础及对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意义与影响[J]. 何克抗. 中小学教材教学. 2017(10)
[7]职前教师TPACK能力培养的瀑布模型构建研究——以数学学科为例[J]. 聂晓颖. 电化教育研究. 2017(04)
[8]库恩科学理论视角下关于TPACK框架的思考[J]. 张育桂.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2)
[9]TPACK视角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 顾启元,王俊祥.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6(22)
[10]职前教师信息技术能力、TPACK与职业自我效能的关系模型[J]. 聂晓颖,黄秦安. 全球教育展望. 2016(07)
博士论文
[1]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研究[D]. 张琳.华东师范大学 2019
[2]数学师范生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发展研究[D]. 袁智强.华东师范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高中地理在职与实习教师TPACK比较研究[D]. 王艺璇.山东师范大学 2019
[2]基于TPACK的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设计与实践[D]. 尹奇兵.华中师范大学 2019
[3]构建中学地理教师的G-TPACK(整合技术的地理教学知识)模型[D]. 仵芳.华东师范大学 2016
[4]初中数学教师TPACK现状与对策研究[D]. 张克俊.鲁东大学 2014
[5]不同地区在职初中教师的TPACK现状调查分析与对比研究[D]. 李雨珊.华中师范大学 2014
[6]基于TPACK的《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教学设计与实现[D]. 赵子云.华中师范大学 2014
[7]高中数学教师TPACK现状调查与影响因素分析[D]. 向坤.南京师范大学 2014
[8]高中信息技术教师TPACK现状研究[D]. 徐卓钰.南京师范大学 2014
[9]培养师范生“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的研究[D]. 詹艺.华东师范大学 2011
[10]小学数学教师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研究[D]. 张育桂.信阳师范学院 2011
本文编号:32162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32162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