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幼儿愤怒情绪表达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10 20:40
本研究采用事件取样观察法和访谈法,对成都市三所一级园的三个大班的89名幼儿进行连续9周的观察,并对参与到愤怒情绪表达事件中的教师进行观察与访谈,旨在分析得出大班幼儿愤怒情绪表达的诱发因素、愤怒情绪表达过程的特点、愤怒情绪表达的回应及不同表达方式对回应方式的影响、愤怒情绪表达的结果及不同回应方式对结果影响。本研究主要得出以下三个方面的结论:第一,大班幼儿愤怒情绪的诱发因素。诱发因素主要可以分为资源占有、意见分歧、违反规则、故意挑衅、意外伤害、害怕责罚、同伴竞争、被忽视、环境不符合自我期待、自我行为不符合自我期待;诱发因素的特征主要表现为:诱因主要为故意挑衅及资源占有、多与同伴冲突相关。第二,大班幼儿愤怒情绪表达过程的特点。其一,在主体方面,男孩、被拒绝型幼儿愤怒情绪表达活跃。其二,在频率方面,大班幼儿愤怒情绪表达多发于周一及周五、游戏活动及过渡活动、建构区及野战区,且教师的愤怒情绪表达越活跃,幼儿的愤怒情绪表达也就越活跃。其三,在强度方面,以中等强度为主;受教师干预的影响;故意挑衅行为易诱发高强度的愤怒情绪表达;野战区及过渡活动中易发高强度的愤怒情绪表达。其四,在方式方面,两成以上的幼儿...
【文章来源】:四川师范大学四川省
【文章页数】:9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缘由
1.1.1 情绪表达对幼儿社会性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1.1.2 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幼儿愤怒情绪表达未获足够重视
1.1.3 幼儿对愤怒情绪表达的回应的研究不足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2.2.1 理论意义
1.2.2.2 实践意义
1.3 概念界定
1.3.1 愤怒
1.3.2 情绪表达
2 研究综述
2.1 情绪
2.2 愤怒
2.2.1 愤怒的概念
2.2.2 愤怒的诱发因素
2.2.3 愤怒与攻击性行为
2.3 情绪表达
2.3.1 情绪表达的含义
2.3.2 情绪表达的内容、策略、方式
2.3.3 情绪表达的回应
3 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资料收集的方法
3.2.1 事件取样观察法
3.2.2 访谈法
4 研究结果
4.1 大班幼儿愤怒情绪的诱发
4.1.1 大班幼儿愤怒情绪诱发因素的分类
4.1.2 大班幼儿愤怒情绪诱发因素的特征
4.1.2.1 故意挑衅和资源占有是主要诱因
4.1.2.2 愤怒情绪的诱发多与同伴冲突有关
4.2 大班幼儿愤怒情绪表达的过程
4.2.1 愤怒情绪表达的主体
4.2.1.1 男孩愤怒情绪表达活跃
4.2.1.2 被拒绝型幼儿愤怒情绪表达活跃
4.2.2 愤怒情绪表达的频率
4.2.2.1 愤怒情绪表达在周一及周五更为活跃
4.2.2.2 愤怒情绪表达在游戏活动及过渡活动中更为活跃
4.2.2.3 愤怒情绪表达在建构区和野战区中更为活跃
4.2.2.4 教师愤怒情绪表达越活跃,幼儿愤怒情绪表达频率越高
4.2.3 愤怒情绪表达的强度
4.2.3.1 大班幼儿愤怒情绪表达以中等强度、高强度为主
4.2.3.2 故意挑衅行为易诱发高强度的愤怒情绪表达
4.2.3.3 野战区及过渡活动中易发高强度的愤怒情绪表达
4.2.3.4 幼儿愤怒情绪表达的强度受到教师干预的影响
4.2.4 愤怒情绪表达的方式
4.2.4.1 两成以上的幼儿使用言语攻击表达愤怒情绪
4.2.4.2 五成左右的幼儿使用身体攻击表达愤怒情绪
4.2.5 愤怒情绪表达的对象
4.2.5.1 愤怒情绪表达的对象多为被拒绝型幼儿
4.2.5.2 民主型教师更易成为愤怒情绪表达的对象
4.3 愤怒情绪表达的回应及结果
4.3.1 愤怒情绪表达的回应
4.3.1.1 大班幼儿愤怒情绪表达的回应多为消极关注
4.3.1.2 同伴易采用消极关注回应策略,教师易采用积极关注回应策略
4.3.1.3 男孩易获得消极关注回应策略,女孩易获得积极关注回应策略
4.3.1.4 部分被拒绝型幼儿愤怒情绪表达获得的回应均为消极关注
4.3.1.5 消极的愤怒情绪表达方式易获得消极关注并诱发新的愤怒情绪表达
4.3.2 愤怒情绪表达的结果
4.3.2.1 愤怒情绪表达的结果多为活动积极性的降低
4.3.2.2 积极关注有助于提高活动积极性,不予关注、消极关注则会降低活动积极性
5 分析
5.1 愤怒情绪诱发的影响因素
5.1.1 幼儿园班级管理中缺乏幼儿的声音
5.1.2 教师班级管理工作秩序混乱
5.1.3 教师对游戏材料的投放不适宜
5.1.4 教师对幼儿同伴交往的现状缺乏观察及引导
5.2 愤怒情绪表达过程的影响因素
5.2.1 教师方面
5.2.1.1 教师愤怒情绪管理能力欠佳
5.2.1.2 教师多用言语攻击进行愤怒情绪表达
5.2.1.3 教师未适宜的组织过渡活动
5.2.1.4 教师对游戏活动过度放手
5.2.1.5 教师对野战区游戏存在的问题缺乏明确的认识
5.2.2 家长方面
5.3 愤怒情绪表达的回应与结果的影响因素
5.3.1 教师认为愤怒情绪是“不好”的情绪
5.3.2 教师疏于观察、聆听幼儿的愤怒情绪表达
5.3.3 教师对幼儿情绪表达事件的指导经验的不足
5.3.4 教师对部分幼儿存有顽固的偏见
6 讨论
6.1 幼儿愤怒情绪的诱发
6.2 幼儿愤怒情绪表达的应对
7 研究建议
7.1 控制愤怒情绪的诱发因素,减少愤怒情绪的产生
7.1.1 改进班级管理工作,聆听幼儿的声音
7.1.2 根据幼儿的需要进行游戏材料的投放
7.1.3 提高幼儿同伴交往技能,给予被拒绝型幼儿重点关注
7.2 提高愤怒情绪管理能力,优化愤怒情绪表达方式
7.2.1 应采用中性的方式适度表达愤怒情绪
7.2.2 理解幼儿之间发展水平的差异,尊重幼儿自身的节律
7.2.3 保证充足的睡眠,合理分配工作时间
7.2.4 合理组织过渡活动及野战区游戏
7.3 正确认识愤怒情绪,改进愤怒情绪表达回应策略
7.3.1 观察、倾听、理解、接纳幼儿的情绪状态
7.3.2 多采用积极关注的回应策略,但应先缓解情绪再“讲道理”
7.3.3 回应之后应关注回应效果、反思回应方式是否适宜
7.4 组织开展优化幼儿愤怒情绪表达的相关活动
8 研究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 1:观察记录表
附录 2:访谈提纲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教师对不同性别幼儿消极情绪的应对策略[J]. 邵媛,李朝辉.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2019(08)
[2]幼儿情绪情感的表现及教师回应策略的研究[J]. 李湘洁,蒙萍,张菊,陆昌艳,杨小条. 科技视界. 2019(17)
[3]青少年消极情绪与攻击行为研究述评[J]. 王磊,杨肖,王磊博,胡家莉,冉秋黎.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8(25)
[4]幼儿共情的研究综述[J]. 张荣臻,曹晓君.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8(06)
[5]教师对幼儿消极情绪的认识与回应[J]. 孙璐,吕国瑶,刘晓晔. 学前教育研究. 2018(04)
[6]师幼互动中教师生气情绪表达原因探析[J]. 许倩倩. 学前教育研究. 2018(01)
[7]幼儿教师对儿童情绪理解能力发展的影响[J]. 熊莲君,谢莉莉.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17(03)
[8]基于工作需求的幼师女生管理风格实证分析[J]. 梁玉华,张翔升.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6(16)
[9]初中班主任领导行为研究[J]. 严秀英. 课程教育研究. 2015(27)
[10]自主性区域游戏环境的创设与材料投放策略[J]. 叶明芳. 学前教育研究. 2015(02)
博士论文
[1]师幼互动中的教师情绪研究[D]. 许倩倩.南京师范大学 2013
硕士论文
[1]中班幼儿消极情绪表达及教师回应策略研究[D]. 米思杨.辽宁师范大学 2019
[2]教师对小班幼儿消极情绪的回应方式研究[D]. 秦宁.信阳师范学院 2019
[3]教师应对幼儿消极情绪的策略研究[D]. 陶亚哲.华中师范大学 2018
[4]4-6岁幼儿情绪表达及其与同伴接纳的关系研究[D]. 彭欢.西南大学 2014
[5]中班幼儿情绪表达事件的特点及成因分析[D]. 薛瞧瞧.沈阳师范大学 2013
[6]不同类型情绪对儿童内隐攻击性的影响及放松干预[D]. 胡湘敏.信阳师范学院 2013
[7]幼儿情绪表达规则认知与运用的发展[D]. 李娜.首都师范大学 2011
[8]3-5岁儿童情绪调节策略及情绪调节认知的发展研究[D]. 肖颖.华东师范大学 2010
[9]亲子关系、同伴关系与青少年攻击性行为的相关研究[D]. 陈立民.华南师范大学 2007
[10]青少年的攻击行为与气质、情绪的关系[D]. 张蔚.山东师范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223085
【文章来源】:四川师范大学四川省
【文章页数】:9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缘由
1.1.1 情绪表达对幼儿社会性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1.1.2 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幼儿愤怒情绪表达未获足够重视
1.1.3 幼儿对愤怒情绪表达的回应的研究不足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2.2.1 理论意义
1.2.2.2 实践意义
1.3 概念界定
1.3.1 愤怒
1.3.2 情绪表达
2 研究综述
2.1 情绪
2.2 愤怒
2.2.1 愤怒的概念
2.2.2 愤怒的诱发因素
2.2.3 愤怒与攻击性行为
2.3 情绪表达
2.3.1 情绪表达的含义
2.3.2 情绪表达的内容、策略、方式
2.3.3 情绪表达的回应
3 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资料收集的方法
3.2.1 事件取样观察法
3.2.2 访谈法
4 研究结果
4.1 大班幼儿愤怒情绪的诱发
4.1.1 大班幼儿愤怒情绪诱发因素的分类
4.1.2 大班幼儿愤怒情绪诱发因素的特征
4.1.2.1 故意挑衅和资源占有是主要诱因
4.1.2.2 愤怒情绪的诱发多与同伴冲突有关
4.2 大班幼儿愤怒情绪表达的过程
4.2.1 愤怒情绪表达的主体
4.2.1.1 男孩愤怒情绪表达活跃
4.2.1.2 被拒绝型幼儿愤怒情绪表达活跃
4.2.2 愤怒情绪表达的频率
4.2.2.1 愤怒情绪表达在周一及周五更为活跃
4.2.2.2 愤怒情绪表达在游戏活动及过渡活动中更为活跃
4.2.2.3 愤怒情绪表达在建构区和野战区中更为活跃
4.2.2.4 教师愤怒情绪表达越活跃,幼儿愤怒情绪表达频率越高
4.2.3 愤怒情绪表达的强度
4.2.3.1 大班幼儿愤怒情绪表达以中等强度、高强度为主
4.2.3.2 故意挑衅行为易诱发高强度的愤怒情绪表达
4.2.3.3 野战区及过渡活动中易发高强度的愤怒情绪表达
4.2.3.4 幼儿愤怒情绪表达的强度受到教师干预的影响
4.2.4 愤怒情绪表达的方式
4.2.4.1 两成以上的幼儿使用言语攻击表达愤怒情绪
4.2.4.2 五成左右的幼儿使用身体攻击表达愤怒情绪
4.2.5 愤怒情绪表达的对象
4.2.5.1 愤怒情绪表达的对象多为被拒绝型幼儿
4.2.5.2 民主型教师更易成为愤怒情绪表达的对象
4.3 愤怒情绪表达的回应及结果
4.3.1 愤怒情绪表达的回应
4.3.1.1 大班幼儿愤怒情绪表达的回应多为消极关注
4.3.1.2 同伴易采用消极关注回应策略,教师易采用积极关注回应策略
4.3.1.3 男孩易获得消极关注回应策略,女孩易获得积极关注回应策略
4.3.1.4 部分被拒绝型幼儿愤怒情绪表达获得的回应均为消极关注
4.3.1.5 消极的愤怒情绪表达方式易获得消极关注并诱发新的愤怒情绪表达
4.3.2 愤怒情绪表达的结果
4.3.2.1 愤怒情绪表达的结果多为活动积极性的降低
4.3.2.2 积极关注有助于提高活动积极性,不予关注、消极关注则会降低活动积极性
5 分析
5.1 愤怒情绪诱发的影响因素
5.1.1 幼儿园班级管理中缺乏幼儿的声音
5.1.2 教师班级管理工作秩序混乱
5.1.3 教师对游戏材料的投放不适宜
5.1.4 教师对幼儿同伴交往的现状缺乏观察及引导
5.2 愤怒情绪表达过程的影响因素
5.2.1 教师方面
5.2.1.1 教师愤怒情绪管理能力欠佳
5.2.1.2 教师多用言语攻击进行愤怒情绪表达
5.2.1.3 教师未适宜的组织过渡活动
5.2.1.4 教师对游戏活动过度放手
5.2.1.5 教师对野战区游戏存在的问题缺乏明确的认识
5.2.2 家长方面
5.3 愤怒情绪表达的回应与结果的影响因素
5.3.1 教师认为愤怒情绪是“不好”的情绪
5.3.2 教师疏于观察、聆听幼儿的愤怒情绪表达
5.3.3 教师对幼儿情绪表达事件的指导经验的不足
5.3.4 教师对部分幼儿存有顽固的偏见
6 讨论
6.1 幼儿愤怒情绪的诱发
6.2 幼儿愤怒情绪表达的应对
7 研究建议
7.1 控制愤怒情绪的诱发因素,减少愤怒情绪的产生
7.1.1 改进班级管理工作,聆听幼儿的声音
7.1.2 根据幼儿的需要进行游戏材料的投放
7.1.3 提高幼儿同伴交往技能,给予被拒绝型幼儿重点关注
7.2 提高愤怒情绪管理能力,优化愤怒情绪表达方式
7.2.1 应采用中性的方式适度表达愤怒情绪
7.2.2 理解幼儿之间发展水平的差异,尊重幼儿自身的节律
7.2.3 保证充足的睡眠,合理分配工作时间
7.2.4 合理组织过渡活动及野战区游戏
7.3 正确认识愤怒情绪,改进愤怒情绪表达回应策略
7.3.1 观察、倾听、理解、接纳幼儿的情绪状态
7.3.2 多采用积极关注的回应策略,但应先缓解情绪再“讲道理”
7.3.3 回应之后应关注回应效果、反思回应方式是否适宜
7.4 组织开展优化幼儿愤怒情绪表达的相关活动
8 研究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 1:观察记录表
附录 2:访谈提纲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教师对不同性别幼儿消极情绪的应对策略[J]. 邵媛,李朝辉.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2019(08)
[2]幼儿情绪情感的表现及教师回应策略的研究[J]. 李湘洁,蒙萍,张菊,陆昌艳,杨小条. 科技视界. 2019(17)
[3]青少年消极情绪与攻击行为研究述评[J]. 王磊,杨肖,王磊博,胡家莉,冉秋黎.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8(25)
[4]幼儿共情的研究综述[J]. 张荣臻,曹晓君.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8(06)
[5]教师对幼儿消极情绪的认识与回应[J]. 孙璐,吕国瑶,刘晓晔. 学前教育研究. 2018(04)
[6]师幼互动中教师生气情绪表达原因探析[J]. 许倩倩. 学前教育研究. 2018(01)
[7]幼儿教师对儿童情绪理解能力发展的影响[J]. 熊莲君,谢莉莉.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17(03)
[8]基于工作需求的幼师女生管理风格实证分析[J]. 梁玉华,张翔升.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6(16)
[9]初中班主任领导行为研究[J]. 严秀英. 课程教育研究. 2015(27)
[10]自主性区域游戏环境的创设与材料投放策略[J]. 叶明芳. 学前教育研究. 2015(02)
博士论文
[1]师幼互动中的教师情绪研究[D]. 许倩倩.南京师范大学 2013
硕士论文
[1]中班幼儿消极情绪表达及教师回应策略研究[D]. 米思杨.辽宁师范大学 2019
[2]教师对小班幼儿消极情绪的回应方式研究[D]. 秦宁.信阳师范学院 2019
[3]教师应对幼儿消极情绪的策略研究[D]. 陶亚哲.华中师范大学 2018
[4]4-6岁幼儿情绪表达及其与同伴接纳的关系研究[D]. 彭欢.西南大学 2014
[5]中班幼儿情绪表达事件的特点及成因分析[D]. 薛瞧瞧.沈阳师范大学 2013
[6]不同类型情绪对儿童内隐攻击性的影响及放松干预[D]. 胡湘敏.信阳师范学院 2013
[7]幼儿情绪表达规则认知与运用的发展[D]. 李娜.首都师范大学 2011
[8]3-5岁儿童情绪调节策略及情绪调节认知的发展研究[D]. 肖颖.华东师范大学 2010
[9]亲子关系、同伴关系与青少年攻击性行为的相关研究[D]. 陈立民.华南师范大学 2007
[10]青少年的攻击行为与气质、情绪的关系[D]. 张蔚.山东师范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2230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32230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