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双责制的教育学理解与辨析
发布时间:2021-07-02 09:23
校长专业化发展是现代校长队伍建设的核心命题。在校长治校实践中,校长负责制和问责制相继影响着校长专业发展。如何从科学与人文相融合视域将两者进行有机融合关注校长专业发展,校长双责制成为应然选择。校长双责制应遵循其教育机理,完善其结构要素进行系统化建构,进一步明晰校长双责制理论与实践意义,彰显校长双责制的导向性、凝聚性、激励性、品牌性、创造性、辐射性等特征,多维度保障校长双责制的施行,实现校长专业化发展与治校效益双赢。
【文章来源】:教育学报. 2019,15(06)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一、校长双责制的教育机理
1.问责与负责是校长双责制的逻辑基点
2.负责是校长专业本质
3.问责是校长专业不可忽缺的部分
4.双责是校长专业应然取向
5.双责对校长专业成长的挑战
二、校长双责制的结构要素
1.提供什么层次的说明
(1)描述。
(2)解释。
(3)辩护。
(4)论证。
2.谁提供说明
(1)校长说明。
(2)文件规定。
(3)文化阐释。
3.向谁说明及说明什么
(1)向社会说明。
(2)向家长说明。
(3)向学生说明。
(4)向教师说明。
(5)向校长说明。
4.提供说明的结果是什么
三、校长双责制的现实意义
1.开辟教育管理研究新视角
2.丰富学校治理理论
3.改进校长治校思维
4.维护学校成员权益
5.引导学校教育改革方向
四、校长双责制的特征
1.导向性
2.凝聚性
3.激励性
4.品牌性
5.创造性
6.辐射性
五、校长双责制必须厘清的关系
1.目标指向性和实践差异性
2.内容统整性与形式多样性
3.主体参与性和方式自主性
4.作用先导性与要求模糊性
5.动因制度性和结构人文性
6.诠释发展性和推行伦理性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小学校长培训模式创新探究[J]. 王晨.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2019(03)
[2]中小学校长领导伦理审视[J]. 徐金海. 教育研究. 2017(11)
[3]中小学校长负责制30年:困境与对策[J]. 王库,林天伦. 教育科学研究. 2017(07)
[4]校长更倾向于以个人权力办学治校——基于对中小学校长领导权力的现状调查[J]. 徐金海.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7(10)
[5]诠释哲学:进路、发展脉络和特征[J]. 乌尔里希·迪尔克斯,鲍永玲.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3)
[6]学校领导与管理变革的探索与反思[J]. 杨小微,李伟胜,徐冬青. 教育发展研究. 2009(08)
本文编号:3260201
【文章来源】:教育学报. 2019,15(06)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一、校长双责制的教育机理
1.问责与负责是校长双责制的逻辑基点
2.负责是校长专业本质
3.问责是校长专业不可忽缺的部分
4.双责是校长专业应然取向
5.双责对校长专业成长的挑战
二、校长双责制的结构要素
1.提供什么层次的说明
(1)描述。
(2)解释。
(3)辩护。
(4)论证。
2.谁提供说明
(1)校长说明。
(2)文件规定。
(3)文化阐释。
3.向谁说明及说明什么
(1)向社会说明。
(2)向家长说明。
(3)向学生说明。
(4)向教师说明。
(5)向校长说明。
4.提供说明的结果是什么
三、校长双责制的现实意义
1.开辟教育管理研究新视角
2.丰富学校治理理论
3.改进校长治校思维
4.维护学校成员权益
5.引导学校教育改革方向
四、校长双责制的特征
1.导向性
2.凝聚性
3.激励性
4.品牌性
5.创造性
6.辐射性
五、校长双责制必须厘清的关系
1.目标指向性和实践差异性
2.内容统整性与形式多样性
3.主体参与性和方式自主性
4.作用先导性与要求模糊性
5.动因制度性和结构人文性
6.诠释发展性和推行伦理性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小学校长培训模式创新探究[J]. 王晨.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2019(03)
[2]中小学校长领导伦理审视[J]. 徐金海. 教育研究. 2017(11)
[3]中小学校长负责制30年:困境与对策[J]. 王库,林天伦. 教育科学研究. 2017(07)
[4]校长更倾向于以个人权力办学治校——基于对中小学校长领导权力的现状调查[J]. 徐金海.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7(10)
[5]诠释哲学:进路、发展脉络和特征[J]. 乌尔里希·迪尔克斯,鲍永玲.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3)
[6]学校领导与管理变革的探索与反思[J]. 杨小微,李伟胜,徐冬青. 教育发展研究. 2009(08)
本文编号:32602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32602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