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抑郁风险青少年的识别和预防性干预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05 16:19
研究背景:青少年抑郁具有发病率高、难治愈的特点。我国每年至少有6%-7%的青少年被诊断为抑郁,但当前青少年抑郁的治疗效果却不容乐观。目前,预防性干预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趋向之一。鉴于青少年抑郁的高发率和难治愈率,在抑郁发生前及时将高抑郁风险的青少年识别出来,并通过有效的预防性干预方案进行干预是十分必要的。所谓高抑郁风险青少年是指存在抑郁倾向,并且当前正处于容易诱发抑郁的事件之中的青少年。通过抑郁量表可以筛选出具有抑郁倾向的青少年,但是导致青少年抑郁的负性事件还有待于探索,适合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开展的有效的预防性干预方案还有待于开发。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高抑郁风险青少年的识别方法,及时发现高抑郁风险的青少年,制定出有效的抑郁预防性干预方案,并通过实证研究检验该方案的有效性。研究一高抑郁风险青少年识别研究研究目的:探索易诱发青少年抑郁发生的家庭、学校、特殊经历和人际交往事件,形成《易诱发青少年抑郁负性事件核查表》。研究对象:从青岛市某中学随机选取初中一年级学生490人为研究对象。研究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先对《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进行修订,形成《易诱发青少年抑郁负性事件核查表》初稿。...
【文章来源】:青岛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5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高抑郁风险青少年的识别
一、概念界定
第二节 与青少年抑郁相关的负性事件
一、家庭中的负性事件
二、学校中的负性事件
三、特殊经历中的负性事件
四、人际交往中的负性事件
第三节 高抑郁风险青少年的预防性干预研究现状
一、积极心理治疗对抑郁预防性干预的理论和实践
二、认知行为治疗对抑郁预防性干预的理论和实践
三、人本主义对抑郁预防性干预的理论和实践
第二章 问题提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第三章 研究内容和结果
第一节 研究一高抑郁风险青少年的识别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对象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过程
五、易诱发青少年抑郁负性事件核查表构成题目分析
六、小结
第二节 研究二高抑郁风险青少年的干预方案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对象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过程
五、研究假设
六、研究结果
七、小结
第四章 讨论
第一节 高抑郁风险青少年的识别
一、易诱发青少年抑郁负性事件核查表的主要内容
二、高抑郁风险青少年的识别方法
三、关于抑郁的识别对家庭和学校的几点建议
第二节 高抑郁风险青少年抑郁预防性干预方案分析
一、高抑郁风险青少年抑郁预防性干预方案的主要内容
二、干预方案对高抑郁风险青少年的干预效果分析
三、关于预防青少年抑郁对学校和家庭的建议
第三节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开放式访谈
附录二 :易诱发青少年抑郁负性事件核查表
附录三 :易诱发青少年抑郁负性事件核查表(最终)
附录四 :抑郁量表
附录五 :心理健康12节课程内容
附录六 :沙盘游戏干预效果对比图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青少年的抑郁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邹敏,王艳郁,尹训宝. 现代预防医学. 2017(18)
[2]人本主义心理疗法在中国心理咨询实践中的应用与创新探索[J]. 金荷香. 校园心理. 2017(04)
[3]童年创伤、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对青少年抑郁倾向的影响研究综述[J]. 白元,赵阳,李娜,王安妹.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7(03)
[4]社会支持与家庭环境对青少年抑郁倾向影响的研究综述[J]. 李娜,白元,赵阳.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6(12)
[5]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预防青少年抑郁的研究进展[J]. 李宏,宋丽萍,何兴鑫,常碧如,王鋆杰. 医学与哲学(A). 2016 (02)
[6]积极心理学与青少年抑郁的预防干预研究[J]. 崔丽霞.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5)
[7]当前大学生抑郁倾向原因分析[J]. 刘丽娜.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02)
[8]青少年的睡眠质量与负性生活事件、人格[J]. 姜桂芳,郭菲,黄峥,陈祉妍.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13(03)
[9]中学生抑郁障碍患者的家庭环境和生活事件特点[J]. 刘桂兰,韩国玲,马林山,马永霞.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13(02)
[10]积极心理团体辅导对自杀意念大学生的干预[J]. 郑小方,陈华莲.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3(01)
硕士论文
[1]积极心理团体辅导对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的效果研究[D]. 姜金花.北京林业大学 2012
[2]积极心理干预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及幸福感的影响研究[D]. 孟莉.湖南农业大学 2012
[3]认知行为团体辅导对留守学生与非留守学生抑郁倾向的干预研究[D]. 吴贝贝.安徽医科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324069
【文章来源】:青岛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5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高抑郁风险青少年的识别
一、概念界定
第二节 与青少年抑郁相关的负性事件
一、家庭中的负性事件
二、学校中的负性事件
三、特殊经历中的负性事件
四、人际交往中的负性事件
第三节 高抑郁风险青少年的预防性干预研究现状
一、积极心理治疗对抑郁预防性干预的理论和实践
二、认知行为治疗对抑郁预防性干预的理论和实践
三、人本主义对抑郁预防性干预的理论和实践
第二章 问题提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第三章 研究内容和结果
第一节 研究一高抑郁风险青少年的识别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对象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过程
五、易诱发青少年抑郁负性事件核查表构成题目分析
六、小结
第二节 研究二高抑郁风险青少年的干预方案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对象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过程
五、研究假设
六、研究结果
七、小结
第四章 讨论
第一节 高抑郁风险青少年的识别
一、易诱发青少年抑郁负性事件核查表的主要内容
二、高抑郁风险青少年的识别方法
三、关于抑郁的识别对家庭和学校的几点建议
第二节 高抑郁风险青少年抑郁预防性干预方案分析
一、高抑郁风险青少年抑郁预防性干预方案的主要内容
二、干预方案对高抑郁风险青少年的干预效果分析
三、关于预防青少年抑郁对学校和家庭的建议
第三节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开放式访谈
附录二 :易诱发青少年抑郁负性事件核查表
附录三 :易诱发青少年抑郁负性事件核查表(最终)
附录四 :抑郁量表
附录五 :心理健康12节课程内容
附录六 :沙盘游戏干预效果对比图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青少年的抑郁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邹敏,王艳郁,尹训宝. 现代预防医学. 2017(18)
[2]人本主义心理疗法在中国心理咨询实践中的应用与创新探索[J]. 金荷香. 校园心理. 2017(04)
[3]童年创伤、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对青少年抑郁倾向的影响研究综述[J]. 白元,赵阳,李娜,王安妹.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7(03)
[4]社会支持与家庭环境对青少年抑郁倾向影响的研究综述[J]. 李娜,白元,赵阳.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6(12)
[5]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预防青少年抑郁的研究进展[J]. 李宏,宋丽萍,何兴鑫,常碧如,王鋆杰. 医学与哲学(A). 2016 (02)
[6]积极心理学与青少年抑郁的预防干预研究[J]. 崔丽霞.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5)
[7]当前大学生抑郁倾向原因分析[J]. 刘丽娜.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02)
[8]青少年的睡眠质量与负性生活事件、人格[J]. 姜桂芳,郭菲,黄峥,陈祉妍.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13(03)
[9]中学生抑郁障碍患者的家庭环境和生活事件特点[J]. 刘桂兰,韩国玲,马林山,马永霞.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13(02)
[10]积极心理团体辅导对自杀意念大学生的干预[J]. 郑小方,陈华莲.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3(01)
硕士论文
[1]积极心理团体辅导对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的效果研究[D]. 姜金花.北京林业大学 2012
[2]积极心理干预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及幸福感的影响研究[D]. 孟莉.湖南农业大学 2012
[3]认知行为团体辅导对留守学生与非留守学生抑郁倾向的干预研究[D]. 吴贝贝.安徽医科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3240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3324069.html